草根组织上山下乡献爱心:民间微公益驱散冬日严寒
http://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3-01/16/B1/NBRB20130116B01b001.jpg 爱的礼物情暖民工子弟 1月10日,民工子弟学校江东朝晖实验学校一年级的160个学生实现了新年愿望,瀚森教育的工作人员把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发到他们手中。这些礼物都是根据孩子们的心愿精心采购的。http://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3-01/16/B1/NBRB20130116B01b002.jpg冬来露凝霜,大寒风轻扬。季节有冷暖,情意无短长。
眼下正值天寒地冻,全市上下却涌动着敬老爱老、关爱困难群众的阵阵暖流。连日来,我市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纷纷行动,登穷庐,入寒舍,看望生活困难群众,给急需帮助的人们送去救济金和慰问品。
宁波许多草根公益组织也相继开展冬日送暖活动,分批、多次走进大山,走进乡间,给孤单的老人、重病的孩子、贫困的家庭献爱心,发年货,送红包。
这些组织虽来自民间,自身的公益力量也很微小,但他们传递的正能量却无法阻挡,他们用拾遗补缺的爱驱散着严寒,让甬城的这个冬天充满了暖意。下面是我们撷取的草根公益组织冬日送暖的几组镜头。
上山
陪孤寡老人吃团圆饭
新春佳节,一家人欢聚一堂一起吃团圆饭,这是传统习俗,然而对于余姚大岚山敬老院的老人们来说,这却是一个奢望。住在大岚山敬老院里的老人都是五保户,他们或无生活来源,或无赡养义务人,或无劳动能力,20多位老人中年纪最大的已经90多岁。平日里老人的主要休闲活动就是看电视和晒太阳,比起许多有儿女照顾的老人,这里的生活有些乏味而孤寂。
为了让这些老人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1月13日,宁波爱心同盟的70多位网友来到敬老院,贴春联,挂灯笼,共进年夜饭,提前与这里的孤寡老人欢度春节!
为了给老人一个惊喜,网友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精心准备。13日上午8点,准点集合后,由20多辆车组成的爱心车队直奔敬老院而去。小车上满载着网友们采购的送给老人的棉衣棉裤、做年夜饭的原料,还有对联、灯笼和各种炒货。
经过3个小时的跋涉,网友们顺利抵达敬老院。跟院子里的老人们打过招呼后,大家各就各位开始忙绿起来。爱心同盟负责人“爵士乐”说,从同盟成立以来,他们每年都会组织网友上山陪老人过年,至今已有五六年了。虽然这些年,老人们的待遇比以前好了,但这份亲情难以取代。每次看到山下的网友来看望,老人们的精神就特别好。
做爱心年夜饭靠的是集体智慧。厨房里,网友们分工协作,老人们也主动加入烹饪队伍。院子外,另一批网友乐呵呵地在大门两边刷浆糊,贴春联,把红火火的灯笼挂到屋檐下。
当院子里年味浓起来的时候,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也有了雏形。几位老人高兴地从卧室里搬来了桌子,放上圆桌板。20多位老人坐成3桌,网友们拿出带来的饮料为每位老人倒上。看着眼前满满一桌地道的宁波菜,老人们笑逐颜开,“今天菜多,人也多,就跟过年一样!”大家齐举杯,共祝新年快乐。
联欢
和福利院老人一起唱老歌
1月13日,冬雨沥沥,寒侵肌骨,三市养怡院里却暖意融融。
一进大门,右边的会议室里就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当天,宁波中年空巢俱乐部的50多位志愿者又像走亲戚一样来看望院里的老人了。今年,随着闻裕顺福利院的迁入,在这里休养的老人已经达到400人之多。
举办这次联谊活动之前,中年空巢俱乐部先向院方征集了老人们的心愿。在江东区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他们为老人们采购了满满一车爱心物资:3台电视机、4个微波炉、3把轮椅、4支拐杖,还有100条毛毯、50条被胎、50只被套、350盒毛巾、400副手套,以及350盒饼干、20包银耳、30包红枣、20包麦片。总价值约15000元。
让老人们开心的不单单是收到了这些暖心的礼物。他们更在意的,是这些志愿者带来的精神慰籍。因为一年总要来上好几次,中年空巢俱乐部的志愿者知道怎样哄老人们高兴。这不,88岁的虞奶奶被请上了台,表演了一段甬剧小调,那清清亮亮的嗓音博得了满场彩。经志愿者一鼓动,许多爱哼上两句的老人都上台一展歌喉。
中年空巢俱乐部的志愿者也没闲着,他们一口气为老人们献上了《爱的奉献》、《歌唱祖国》等4首经典老歌,引起台下的强烈共鸣。
记者还发现,狮子会宁波高欣服务队的志愿者,当天也为这家福利院送去10幅裱好的儿童画,这些画作来自前不久举办的世界和平海报大赛宁波赛区的小朋友之手。志愿者们希望,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能为老人们带去更多快乐。
孩子
这个春节住新房子
14岁的小洁曾是个弃婴。领养她的父母虽然不富裕,但对小洁却是视如己出。
去年,小洁的养父不幸去世了。这个家失去了顶梁柱,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全家惟一的收入是小洁66岁的养母做清洁工获得的每个月700元钱。母女二人节衣缩食,可家里的经济还是一天比一天拮据。
慈溪爱心俱乐部成员闻讯赶到小洁家探访。眼前的景象让大家一阵揪心的痛。破旧的屋里几乎没有值钱的东西,没有桌子、椅子,就连母女二人睡的床也是用砖头和木板搭的……
“这样的家庭在慈溪屈指可数,我们一定要帮帮她们。”小洁的困境在慈溪爱心俱乐部成员间传开后,爱心接踵而至。有人捐桌子,有人捐椅子,有人捐大床,还有人捐来水泥、瓷砖,没有多长时间,大家的爱心捐款超过4万元。
去年底,经过紧张而简单的装修,小洁家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新年,小洁将在新房子里度过了。
慈溪爱心俱乐部骨干成员徐旭利说,最近两年,政府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越来越大。作为民间草根组织,他们关注的是那些处在政策扶助边缘的特殊、临时、突发性的困难户。政府给予扶助的,他们尽量不重复,以便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
据她介绍,今年春节,他们从数十位关爱对象中,选出了10户最困难的家庭进行重点帮助。“每个受助对象1000元,这些钱都是爱心人士捐出来的,有企业家,也有普通市民。钱虽不多,但可以让他们感到温暖。我们还会经常性地跟踪走访这些家庭,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做好政府的左膀右臂。”
用爱
敲开“小候鸟”紧闭的心门
本月初,海曙区西郊学校泽民教学点14个班的625名“小候鸟”收到一封征集“心事”的公开信。没想到,知心信箱很快就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热点,“心事”邮件一封接着一封被投进信箱。
负责收信、回信的组织是宁波市海曙区心理援助者协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俞国海是协会负责心理援助的志愿者之一。据他介绍,“小候鸟”来信反映最多的问题有3个:与家长的关系、与同学关系和学习问题。
俞国海说,作为外来务工者,由于自身生活状况,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幼小的孩子身上,让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孩子不能达到父母期望的目标时,孩子便会受到家长的责骂甚至殴打。在孩子考试失败时,有的孩子放学害怕回家,害怕见父母,甚至在父母面前吓得发抖。另外,外来务工者大多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缺乏对孩子必要的理解。对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和关爱缺失,使孩子感到孤独和闭塞,他们无法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
在学校里,由于“小候鸟”来自五湖四海,又不是同时入学,有的孩子感到融入集体困难,有些孩子明确表示与班级集体有距离感。
俞国海说,从来信看,“小候鸟”希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但由于缺乏指导,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对学习充满焦虑和无奈。
与本地孩子比较,“小候鸟”存在对老家亲人的思念和担心,他们也会担心家庭经济状况。
经过沟通,俞国海发现,“小候鸟”非常期望得到理解。他们会把咨询师当知心朋友,比如有一位姓高的小朋友先后来信4次。她希望直接叫俞国海为“伯伯”而不是“心理师伯伯”,她还把她的同学介绍给俞国海,希望俞国海和她的同学成为知心朋友。孩子们的信任给了俞国海很大的鼓舞。
海曙区心理援助者协会负责人夏宇告诉记者,目前协会的60多位志愿者正在针对“小候鸟”开展“蓝丝带”心理援助项目。在信件来往中,志愿者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给予“小候鸟”积极的暗示,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也提高了“小候鸟”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记者手记
拾遗补缺的爱可以再多些
采访中,记者还获悉,不久前,10多位奉化义工冒着大雪,给当地常青休养院56位需要特殊关爱的老人送去了棉被、棉衣和棉裤;余姚爱心之家的网友从去年12月25日开始马不停蹄地走访了25户特困家庭,受到关爱的家庭中,有的成员患有重恶性疾病,有的是孓然一身的高龄老人;上周,慈善红烛爱心义工在黄爱萍队长组织下,义务教社区居民学习“家居插花艺术”,并将35盆插花作品赠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员等,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丝亮色。
……
过去的一年,我市民间公益组织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公益团队,参与公益活动,传递公益力量。
这些被称为微公益的正能量,并非他们看上去那样微不足道。
相反,它正在政策性救助未能覆盖,以及在享受政府政策性救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家庭中,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正如一家媒体所言:微公益,正在加速快跑。尽管与需求相比这种来自民间的公益还有很大缺口,还不足以解决大部分难题,但毫无疑问,这股力量正迅速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河。
我们期待,眼下这股正在觉醒的民间微公益力量尽快壮大起来,因为这是一个公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们也相信,这个冬天正在发生的微公益行动,将会扩展民间救助渠道,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易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