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8297|回复: 0

[帮办·社区]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成了“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12: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波公益网讯:这是一群被困在时间河流里的老人,在记忆缓慢归零的过程中,曾经的岁月点滴,只留下了泛黄照片中的陌生影像。

  这是生命中最漫长的告别,当记忆被抹去,病症困扰的不仅仅是患者,也折磨着家人。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用爱扶持他们前行。一如很多年前,他们也曾经如此爱过我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成了“孩子”,请记住:时光可以被遗忘,爱却永远都在。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成了“孩子”……

    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吕方伟 孙萍

  失智,医学上称之为“阿尔茨海默症”,即我们以前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如果有一天,“记忆的橡皮擦”无情地擦去了父母的记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会,甚至忘记了回家的路,我们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面对这些问题,宁波现状如何?专家又有哪些建议?上周,记者专程走访了多个失智老人家庭和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希望他们的经历和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

  甬上失智老人患病率约4.91%

  年逾古稀的老刘静静地坐着,眼睛一直盯着正和医生交流的女儿,似乎听得很认真,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听见。
  “老师傅,今天早饭吃了些什么?”

  听完刘女士的讲述,来自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宋飞询问起老刘。老刘笑了笑,嘴里喃喃吐出几个词:“包子、面条。”

  一旁的女儿直摇头。

  “那100块钱花了7块,还剩多少?”

  “还剩,还剩……”想了许久,老刘也没答上来。

  刘女士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爸爸以前是当兵的,身体特别好,脑子也很灵光,还和几个战友一起搞过兵器研发。曾经那么个铁骨铮铮的人,如今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从目前情况来看,老人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征兆,最好再到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别太担心,及早治疗、及早干预会有帮助的。”这是宋飞上周四在王隘社区义诊时接诊的一位老人。当天,报名前来参加失智老人排摸的居民有数十位之多。

  这样的失智老人,在我们身边绝非个案。

  去年,宁波市心理卫生协会曾经发布一项调查数据:宁波市60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8.92%,“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患病率为4.91%。目前宁波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07万,这就意味着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群已超过9.5万人,阿尔茨海默症人群也有5万多人。

  绝大多数就诊时已是中晚期

  两年前,李惠利医院专门开设了失智老人门诊。令人遗憾的是,前来就诊的患者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已经是中晚期。年近80的张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张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老伴去世后的10多年,一直是一个人居住。

  “以前我去看她的时候,问她什么东西放哪里了,她总是想不起来;还经常手上抓着钥匙却四处寻找,责怪别人把钥匙给拿走了;有一次甚至把电视机遥控器放到了冰箱里。当时我们想着她可能年纪大了,人糊涂了,就没多加留意。”张阿姨的儿子说,直到最近一次,母亲下楼散步却忘记了回家的路,他们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是张阿姨“犯糊涂”的第4个年头,早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家里的老人越来越怪,完全像变了个人。大家只觉得是‘老糊涂’了,殊不知有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前兆。”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谢国民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会把这些怪异的行为联想到疾病。加上如今子女多是和老人分开住,更难及时发现老人的一些细微变化,往往觉得可能是年纪大了记性变差的缘故。

  除了疾病识别率低,造成前来就诊的老人多是中晚期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对疾病的意识还不高,羞耻感在作祟。“有些家属,或者是老人自己,会觉得‘失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于是在早期刚刚有征兆的时候故意隐瞒,不及时就诊,贻误了病情。”

  这些症状帮您早识别

  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衰退、丢三落四是难免的事。那么,如何区别正常的衰老与病理性的衰老呢?

  “简单来说,正常老人的记忆丢失大部分是可以找回来的,而病理性的丢失是不可能找回来的。”谢国民说,以找不到钥匙为例,正常衰老的老人可能过一段时间会想起自己把钥匙放在什么地方,可失智老人记忆一旦丢失,是不可能再想起来了。

  失智老人的初期表现,比如在智能方面出现推理判断与计划不足、注意力缺失;在人格方面出现情绪迟钝或难以抑制、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在记忆方面出现遗忘,不能学习,时间、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

  如果家中有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他们总是问同一句话,神情淡漠,出现记忆障碍,或者对以往非常关注的事突然不关心了,抑或是总莫名其妙地发脾气,那么您就需要留意了。

  如何简单判断老人是否失智?谢国民医生教给大家几个简单的方法:

  可以让老人画个钟表,并要求其标示出明确的时间;或者告诉他们三个互不相干的事物,比如树木、国旗、皮球等,过一会再询问其是否还记得;也可以让老人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抑或让其背诵出家里的电话号码……

  如果上述这些事情老人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失智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亲人的关爱不可或缺

  目前,医学界尚未有真正有效治愈失智症的良药,但是对于轻中度老年痴呆症,已经有药物可以延缓进展,当然到了晚期只能依赖疗养及防治并发症等。

  虽说一旦患上就相当于车子驶进了高速,没法掉头,但及早的治疗和亲人的关爱,可以延缓、减轻失智的症状。

  有研究表明,孤独老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两倍。长期的心理孤独首先会带来情感脆弱、自卑、自责等心理症状。这些若得不到及时排解,就会引发一系列心理疾病。

  老人的心理疾病高发给家庭、社会敲响了一记警钟。如何来预防、疏导老人的心理障碍?专家建议,儿女的关心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老人渴望心灵上的沟通,嘴上虽不说,其实是怕影响孩子,加重子女的负担。”谢国民说,家有老人的晚辈,应多上门陪陪父母,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自己能做些什么。如发现经常性记忆减退,最好陪同父母及时看心理医生或咨询是否有痴呆倾向。另外,要让老人与外界的交流经常化,融入社会生活中去。

  对于已经确诊的失智老人,除了药物治疗,要多和他们沟通,多做计算等益智游戏,在还属于轻症的阶段多鼓励他们读书、看报,多用脑。

  一些慢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也会加大发生“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这些疾病会影响脑部供血,容易引起神经细胞功能减退。因此一定要重视上述疾病的防治,坚持均衡膳食、适量运动。”

  特别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摒弃对失智老人的“羞耻”和“嫌弃”的态度。

  “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些老人只是抹去了记忆,变成了小时候的自己。或许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以前的事情。因为很多年前,他们也曾经这样用爱来陪伴我们成长。”

  相关延伸
  多地为失智老人
  佩戴黄手环

  目前,国内有些省份和城市已推出专门针对失智老人的“黄手环行动”。

  河北省去年年底在全省发放400个黄手环。“黄手环”的形状和手表类似,手环长短可以调节。表盘的位置为一个“信息存放口”,表面画着一个十字,表盘可以打开。家属可以将老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有何疾病等基本信息填写在纸片上,放入表盘后,再盖上盖子。在表带上,写着“请帮助我”、“safe home”的字样。

  手环颜色很扎眼,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加上手环上的字样,在老人不说话的情况下也能让人知道老人需要帮助。

  前不久,无锡市民政局发布消息:今年将进一步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包括为失智老人赠送定位“黄手环”等。

  无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失智老人外出时,一旦家属不在身边,很容易走失。为此,他们目前正在与有关单位接触,希望能采购一批有定位系统的“黄手环”,免费发放给失智老人。失智老人只要将“黄手环”套在手上,家属就能随时随地获知老人的准确位置,避免老人走失。

  (董小芳)

  有调查显示:
  运动可降低失智风险

  日前,人民网发布了一项台湾专家的调查:老人想降低失智风险,喝茶、喝咖啡和运动有效果!

  台湾失智症协会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失智症可以经由生活、饮食控制,降低风险。如果有喝茶或喝咖啡习惯,或有规律运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罹患失智症风险就明显下降。

  计划负责人表示,调查统计8337名、65岁以上老人资料,透过“观察性研究”数据分析社经状况、生活习惯及病史,发现中风、糖尿病、肺部疾病者是失智症高危险群,曾中风者是一般人的7倍,而糖尿病与肺部疾病也高出1.8倍。
  调查显示,失智者罹病率不止随年龄增加,也跟教育程度有明显关联性,不识字的受访者罹患失智症风险为受教育者的2倍;整天待在家里的“宅爷”、“宅奶”失智症风险也是一般人2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如果有喝茶、喝咖啡的习惯,或有规律的运动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则可降低罹病风险。尤其不运动的老年人罹患失智症风险是每天运动老年人的5倍,其保护作用机理虽不明,但从结果来看十分明确。

  此外,与一般人相比,高血脂患者的失智症比率较低,推论原因可能与高血脂患者服用降血脂药物治疗有关。许多动物实验证实,降血脂药物可有效预防失智症发生。

  专家建议,老年人应该多与人群接触,打牌或参与公益、社区活动等,有助于增加大脑血液灌流量,刺激大脑功能,降低失智风险。

  (董小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