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5天的王阿姨,昨天终于被好心人和鄞州中心派出所民警送回家了。
王阿姨是被奉化江口派出所发现的,家人想不通,她是怎么跑到那里的。
日前,宁波康宁医院“失智老人关爱项目”启动,项目已经通过各方专家认证,接下来要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让失智老人可以得到更好、更专业的照护及康复指导,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老年失智症,学名“阿尔茨海默症”,宁波市老年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宁波市失智症患病率为4.89%,以宁波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8%推算,宁波市失智症患者将达5.5万人。
在他们内心的深处
永远记得的那些事情
宁波康宁医院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东升说,对于失智老人的家人来说,能让他们延缓病情的,很大程度上是爱心。
患病的老人,其实只是忘记了一些事情,但在内心的最深处,总有让他们在感情上难以割舍的一些人和事。
他告诉我两个病人的故事:
85岁的方大伯在宁波市康宁医院老年科住了两个多月,最近刚办了出院手续。
85岁的方大伯出院了,老伴梁阿姨紧紧拉着医生于畅的手,高兴得直掉泪。
方大伯来住院的时候,是今年最热的时候,他已经什么都记不住了。
不过于医生发现,大伯在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在纸上写字,然后说“我爱你”。
于医生悄悄过去一看,写的是老伴梁阿姨的名字。
每次见到梁阿姨,坐轮椅的方大伯可以马上从轮椅上站起来,颤颤巍巍牵着她的手,走进病房,之后便是一个劲地要回家。
85岁的梁阿姨,几乎每天都要拄着拐杖,换乘两趟公交车,从余姚跑到医院来。
为了保证对大伯的治疗效果,也担心梁阿姨天天奔波,医生对她说,最好就不要来了。
梁阿姨一听就哭了,说她从来没离开过他,他一个人在医院里,她不放心。
接下来的日子,梁阿姨还是天天来,不过再也不进病房了,只是悄悄趴在门外听里面的动静。
每次听完,她会和于医生说,“嗯,今天好些了”,之后高高兴兴回家了。
77岁的钱阿姨最近出院了,大家都说,她是康宁医院病房最幸福的女病人。
每天,她老伴乘着公交车,从海曙区赶到医院。
每次,大伯都会放下那只背包,从里面拿出做好的热饭热菜,还有一本书。
钱阿姨是退休老师,有中重度失智症,一开始家人没注意,后来她总是迷路,家附近的几个派出所民警都认识她了。
后来,钱阿姨会经常认不出儿子女儿。
有一次,钱阿姨发脾气了,把宝贝孙子孙女都从屋子里赶了出去,她说,这孩子谁家的?
钱阿姨来到康宁医院的时候,也是谁都不记得了,经常发脾气。
只是老伴背着书包出现的时候,她又立刻安静了,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非常听话。
大伯每次来,都会给阿姨念书听,有时是诗,有时是小说。
喘息服务和大脑保健操
听完这两个故事,我很感慨,可万一有一天,方大伯、钱阿姨们的老伴也累了,再也不能每天带着饭菜、一路颠簸来看他们了,怎么办呢?
宁波康宁医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东升说,老年失智症发现得越早越好,尽早治疗可以有效延缓老年失智症病程的进展。目前,宁波市启动的“老年失智关爱项目”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首要内容是“认识他”,主要是对公众进行宣传与教育。
其次是“找到他”,也就是通过对社区医生、志愿者的培训,在平时的社区门诊,广场义诊时,能初步筛查出可能患有失智症早期的老人,并为他们作进一步的病情评估,以便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
除了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外,项目的另一个内容是“关怀他”,通过专业培训与知识普及,建立起除专家医护员、社工、家属外,还有爱心志愿者的服务队,分级对他们进行培训。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可以让忙得喘不过气的家属得到一次喘息的机会,又叫“喘息服务”。
周东升介绍说要有爱心,有学习能力,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申请报名当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后,失智患者的家属如果需要出门办事,或者自己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可以申请志愿者上门暂时接替照料失智老人:包括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指导老人如何服药、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及知道一些简单的自救电话等。
志愿者服务由关爱项目或者社会慈善捐款买单,对患者家属是免费的。
项目的最后一个内容是“照顾他”,即为失智老人提供照护与支持。周东升介绍,今后会先在宁波市区一个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区里找几个社区,建立失智老人照护和支持试点,制定两套照护指南,一套通俗易懂的,给患者家属使用,另一套专业指南,给社区医生使用。
依据台湾的现有经验,根据宁波的特点,周东升说,现在他们正在改编一套“大脑保健操”,通过动作、游戏的练习,来刺激患者的感觉神经,达到失智发生的延后,将来在社区康复中心推广,让失智老人在家附近就能学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