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0559|回复: 0

[资助者说] 第9回:当我们谈论组织资助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5 21: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


  摘要:组织资助本质上强调的是一种资助理念和价值,要求资助者尊重组织自身的意愿和发展空间,从狭义的项目思维中跳脱出来,系统性地考虑项目、人员和组织的相互关联性。倡导组织资助,是对当前项目资助占绝对主流的一种阶段性“纠偏”,推动组织和项目更好的结合。


  [感谢刘晓雪、林红、黄庆委、郭淑芬、张灵炀、杨国琼、张卫、吴昊亮、张杨、李黎、谢晓玲、刘京韬、韩旭、米志敬、李怀瑞、吴军军、雪晴、霍萍等资助者(排名不分前后)的贡献,文中观点为大家意见的总结。期待与更多资助者共同学习探讨。]


  社会组织是为解决某种特定社会问题而存在的。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人们习惯性将其拆分并打包为不同项目,投入相应的人力、资金和时间,按产出、成果、影响进行管理,以期望在更可控和清晰的范围内加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成为社会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式。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项目式思维已经局限了我们的行动和想象力,使得我们遗漏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比如组织本身。


  实践者自身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行动。早在2010年,SEE基金会就在原有项目资助基础上,推出了新的资助形态,名为“机构资助”,旨在支持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年也出现了旨在支持初创期教育类草根组织的“桥畔计划”。2012年,又相继出现了“景行计划”和“劲草同行”等两个品牌项目。算下来,作为一种单独的资助形态,组织资助最少也有了近两年的实践。


  为更好地总结组织资助经验,探索组织资助的模式和方法,社会资源研究所联合南都、西部阳光、SEE和GGF等基金会的资助者一起,围绕着组织资助召开了一次学习交流会。本文基于会议讨论内容,对组织资助的界定、价值、操作及评估等做一基本阐释,以抛出这个话题供各位资助者们进一步讨论。


  什么是组织资助?


  当我们谈论组织资助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简单看来,所谓组织资助就是资助组织自身发展,被认为是区别于项目和人才等的一种资助形态。这个界定看起来似乎面目清晰,但实践中,任何不方便放在项目和人才资助中的内容,都被放入组织资助当中。SEE基金会在“机构资助”的介绍中提到,“机构资助”的资金,可以用于机构行政、人员支持、能力建设、战略调整、财务管理、信息公开、行动创新等各个方面。


  这样看来,组织资助成为一个大框,几乎无所不包了。那到底什么是组织资助呢?与项目资助有本质区别么?当我们无法清晰地阐述一个事物时,不妨看看相对应的事物。


  作为一种资助形态,组织资助存在某些可以区分于项目资助的特点。从出发点来看,项目资助针对是当前某个特定的社会问题。而组织资助,针对的是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可持续和有效性;从自主性来看,项目资助多是组织,需要更多考虑捐赠方的意愿,而组织资助更看重组织的自主性,尊重组织自身发展空间和意愿。从评估指标来看,项目资助侧重于短期问题的解决,而项目资助侧重于组织的成长和长期问题的衡量上。


  然而,某种程度上说,项目资助和组织资助的分野是“中国特色”的产物。与会者提到,如福特基金会和GGF等国际组织,在项目资助中也会涉及到机构行政、人员支持、能力建设等被我们认为是组织资助的内容,但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做组织资助。总体上来说,资助的内容和形式是在通盘考虑组织、项目和人员的需求,结合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需要来综合权衡。当伙伴过分重视某一方面时,给予提醒。


  而在国内,囿于基金会法规和行业环境,行政费用和人员支持等组织发展的费用被视为是需要避免或是极力降低的,基金会往往不予以支持。一些草根组织,或许申请项目的需要,也争相在项目书中压低自己行政费用,虽然基金会相关法规对其并无此般要求。而公众也很难容忍公益组织的运营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诸多因素作用,最后就演变为一种狭义的项目资助概念,只考虑项目需要,而将项目与项目背后的人和组织人为割裂开来了。


  由此看来,组织资助并非是一种与项目资助对立的资助形态,也并不优越于项目和人才资助,其本质上是着眼于社会问题的可持续和有效地解决。组织资助强调的是一种资助理念和价值,要求资助者尊重受助组织自身的意愿和发展空间,从狭义的项目思维中跳脱出来,系统性地考虑项目、人员和组织相互关联,视组织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和依托,让组织可以根据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认知以及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自主地解决问题。


  为何要倡导组织资助


  如上所述,组织资助并不是一种排斥项目资助的资助形态,两者也无优劣之分,那为何我们还要专门提出并倡导组织资助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在当前环境下,项目资助出现某种罅隙,而组织资助提供了狭义的项目资助所不能提供的某些独特价值。


  首先,组织资助为组织发展提供了相对自由的资金储备,使其能够相对从容的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项目与项目之间是存在着缝隙和空档的,更何况机构也并不总是能事先很好的估算出项目的投入和成本,这就需要自由资金储备;因为议题的倡导性和权利性,很多组织无法通过提供服务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无法将其打包为项目;更重要的是,面临持续变化的社会问题,需要组织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案,这需要适度的资金支持。


  其次,社会组织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的双重价值,除提供特定的社会服务之外,其存在本身就有相应的价值。这些目的性价值的发挥并不依赖于某些特定项目的开展。仅从服务提供这一工具性价值角度,在短期项目上,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效果也许差不多,企业和政府的效率甚至还要超过社会组织。但在目的性价值上,社会组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将其弱化为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这就需要资助方根据自身的使命和价值,通过组织资助的方式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实现其特有价值。


  再次,从基金会价值定位来讲,随着互联网技术、众筹的发展和公募权的逐渐开放,很多短期的、公众认知度高的项目都能通过公众募集到资金。而对于办公费用、人员工资、项目探索等费用,很难或无法变成一个项目面向公众筹款,这时候基金会就需要及时补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此,从资助的趋势来讲,组织资助也愈发显示其价值。


  最后,之所以要着重强调组织资助,主要是因为当前项目资助占据绝对主流,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倡导。从需求的角度,两种类型的资助都是需要的。但在项目资助理念已经相当普遍甚至有些扭曲变形时,需要阶段性地“纠偏”,倡导资助方从组织的需求和更持续性地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去考虑。而从组织自身角度而言,这种倡导也与组织发育严重不足有关。相比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活跃而有效地的社会组织还是太少,尚处于一个扩大基数的阶段。所以需要单独提出组织资助的概念,强调组织资助的紧迫性。


  组织资助怎么做


  组织成长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为此组织资助首先要分析组织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解决方案。


  根据成长的阶段不同,组织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初创期,组织正处于识别社会问题和需求的时候,通过试错形成核心义务,高度依赖于创始人的能力和水平;在成长期,核心义务基本确定,组织面临着机构定位、业务识别和明晰使命的任务,管理和制度的因素开始占据重要位置;而在成熟期,业务团队和资源趋势平衡,能够实现稳定的资本结构,组织有较大的余地和腾挪空间。组织资助需要根据不同阶段需求采取不同资助策略。


  在资助手法上,需要保证目标明确,而资金使用相对灵活。组织资助需要对受助组织充分地信任,更多从机构自身需求出发,充分尊重组织自身的选择。目标要着眼于不同阶段组织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发生偏离。而在资金使用上,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没有任何人比组织自身更关注自己的发展,也只有机构自身才最知道钱应该花在哪里。而目标明确、使用灵活的操作,则有赖于资助官员的权衡把握。


  组织是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相联系的,而组织的发展又离不开人才的成长。与会者认为,尽管三个阶段资助的重心不同,但着眼点都在于对组织和人才的支持上。“劲草同行”认为,人是在组织中成长的。而“景行计划”不仅要看领导人,也会看团队能否与领导人形成互动。这也进一步说明,无论是项目还是组织资助,当成为基金会的一个“项目”时,需要我们能超越项目的眼光,系统性的考虑问题,通盘考虑组织的需要,提供所需的支持。


  不难看出,相对成熟的资助手法,有赖于将项目、组织和团队统筹考虑,三者内在高度一致。在强调组织资助的同时,需要避免矫枉过正。说到底,组织的目标是为解决社会问题,不能为资助组织而资助,过度繁殖组织,导致“组织空转”。而倡导组织资助也并非要打倒项目资助,更不是要所有基金会都来开展组织资助,而是期望资助者更多看到项目、组织、团队以及社会问题的关联性,推动行业中组织和项目更好的结合,倡导资助方结合自身特点来选择相应资助形态。比如,也可以从项目资助入手,兼顾组织的发展。


  这是我的功劳么


  作为一种在当前行业环境中实践不久的资助类型,虽然能够厘清一些问题,但不如带来的困惑更多。而大家提到的最首要的困惑是,组织的成长是我带来的么?


  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直接与基金会的问责和交代密切相关。对外而言,资助方需要向捐赠人或公众交代,钱花的是否有效果?而能否清晰地交代也直接与下次筹资密切相关。对内而言,资助方自己也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这种资助方式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下次资助的方式和金额。


  然而这一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解决。对于特定的项目,我们限定了各种条件,设定了项目目标,并持续的进行投入,实施监测,做出评估,相对容易判断自身在变化中所起到的作用。而对于组织而言,其成果和变化更多是长期的、隐性的,当前也缺乏良好的组织资助评估方法。这使得资助方产生某种说不清楚的焦虑。


  让我们暂时先放下这个问题,换个角度看,为何我们对说不清楚如此焦虑呢?为了说清楚效果,我们将事情包装成项目,在特定时期达到预期效果即算成功。以至于项目资助成为天经地义甚至唯一的资助方式而变得过了头。某种程度上,组织资助正是我们跳出这种焦虑的结果。当我们不再满足于那些能即时说清贡献的项目,而着眼于那些短期难以见到成效,一时也很难获得公众认可的组织和项目上时,我们的确可能会面临着一些诘难和尴尬,但同时可能也正发挥着基金会的独特价值。换句话说,我们可能需要从更高和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组织的成长,去思考我们的资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工作是否匹配于目标达成,但对于暂时没有答案也并不过分执念。


  此外,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力量介入。复杂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众多不同类型组织和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媒体等等,都在社会问题解决链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组织的成长也是如此,必然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组织的成长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确需要去思考自身所起的作用,但也不用过于焦虑这种归因。这也应了那句话,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