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3625|回复: 0

[DMEL每周一问] DMEL第49问:如何写好监测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9 09: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一问,我们对监测的价值做了新的探讨和界定。但如何让监测的价值得以实现,除了支持公益组织开发自我运作的项目监测体系,进行监测信息的有效搜集以外,传递和分享监测信息同样甚至更为重要。项目报告是使用最多的项目沟通方式,也是最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法。监测报告包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进展/阶段性报告及结项报告,不仅要满足项目管理决策的信息需要,也要满足学习改进的需要。

  好的项目报告,会事半功倍。然而,我们发现即便项目人员对监测信息了然于心,却对如何写出好的报告仍觉困难重重。因为项目报告并非监测信息的简单汇总,要基于归纳、分析、演绎和一些新尝试!那么,如何写好一份项目监测报告呢?

  首先,在内容上,可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延伸,报告格式上并无特别要求(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见DMEL第16问:如何写一份结项报告)。包括:1.进展及阶段性成果;2.困难挑战与经验学习;3.下一步计划及可改进之处;4.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

  其次,在原则和技巧上,可考虑:

  1.避免术语、善用图表、报告简明扼要。图表是一种项目管理中使用的工程语言,在项目报告中要充分使用它,而且报告越简单明了才越有机会被全部阅读。

  2.根据报告使用者来决定内容侧重点。项目报告有“对内”和“对外”之分,有给项目团队或项目业主和客户的,不同的项目报告使用者所要的项目报告的方式与要求是不同的,报告必须符合项目报告使用者的要求。如高层管理者所要求的信息,关注内部学习和执行效率;而资方可能更关注预算使用,效果和变化。

  第三,敢于尝试:用“变化故事”(StoryOfChange)体现项目成果。

  “变化故事”是国际一些发展类机构在项目报告中使用的一种写作方式,用来说明已取得的变化以及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变化故事中必须包括个体的信息(个人引语\评价)以及对个体的影响,要有充足的能说明工作产生广泛影响的证据。长度一般800字左右。

  好的“变化故事”,应包括:

  1.服务对象自己的声音、对变化的描述和分析。


  2.能够显示和说明以下某个或者多个内容的明显变化:


  人们生活真实的变化


  意识转变,人们能用不同的更深刻的视角理解他们的现状(问题、权益状况、行动等)


  个人和组织能力的提升,服务人群的集体行动


  国家或者相关机构的政策和实践的改善


  机构内部的变化,如工作中的诚信、财务公开透明、团队协作管理等。


  3.不同的人群,如妇女和女童怎样参与和受影响。


  4.受影响和参与的总人数(受益人自己讲述故事来吸引人是好的,但是最好她们的讲述能与更广范围的受益事实和变化联系起来。)


  5.说明变化如何产生,机构的行动及贡献是什么。


  6.高质量的照片,配有文字说明故事的主要信息。

  最后,报告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决定了我们在监测过程中去搜集些什么以及如何收集,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偏不倚。但这并不影响报告通过写作变得生动可读,增加价值,这才更加考验我们的功力,在监测时如何以人为本?除了要换位思考报告对象的感受,更要以客户为本,到项目实地与项目人群互动,去多听多看勤思考,方能探测出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真实出现的各种问题、挑战和机遇,反思、学习并分析和总结出为项目设计和执行提供基于事实的完善建议,以便项目管理层、执行团队及其它核心利益相关方做出项目执行的正确判断和决策。

  作者:社会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婷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