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4910|回复: 0

[公益新闻] 一个爱字为何能酣畅淋漓写出万千笔画?听,这座城告诉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6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2640972-cf73-4123-abc5-2e0c073f5877 (1).png

  宁波公益网讯:打开《宁波晚报》检索系统,输入关键词“爱心”,得到的结果令人震惊:从2003年至今,《宁波晚报》平均每年采写的关于爱心的报道,都在百篇以上,单年数量最多的达到397篇。

  这可能是一个不太科学的统计结果,但算是一个能够匹配宁波“爱心城市”美誉的统计结果。这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歌词:爱如潮水,将你我包围……

  百里挑一,今天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曾经在宁波造成巨大影响,能够代表宁波爱心成就的典型事例。爱心涌动,固然让人欣喜,更让人欣喜的是,通过对典型事例的梳理和回访,我们发现,宁波人是有“爱心基因”的。

  这种基因源自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变的人文关怀中壮大,最终外化为对公益、慈善孜孜不倦的追求,进而影响更多的人。

  从捐助罗南英到万人助学看这座城市潮水般的汹涌之爱

acc1ffc5-eda4-4f61-8515-5c021c756bf8.jpg

  关键词:7天、60万

  宁波,这座在很多人印象中以商业著称的城市,如今以爱闻名,不得不提一个名字:罗南英。

  2005年6月26日,《宁波晚报》以《让母爱穿越时空成为永恒》为题,选登了来自青海的语文老师罗南英留给儿子的四封信。

  罗南英是来宁波治病的,她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遗憾的是,她找到了骨髓配对,却无力支付高达60万元的治疗费用。在给儿子写下这些信时,她和家人已经决定放弃治疗。这些信,是罗南英作为一个母亲,留给儿子最后的礼物。

  四封信发表后,宁波市民深深为罗南英的母爱感动,纷纷打电话到宁波晚报社,希望能够帮助这位无助的母亲。短短7天,有2000多名宁波市民为罗南英捐款60余万元,80%以上不愿具名;更有400多名宁波市民冒着高温到医院看望罗南英。

  罗南英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而宁波市民的善举温暖着全国,新华社评论称“宁波是座爱心城市”,从此,宁波有了爱心城市的美称。

  时隔多年,罗南英的家人已经开始新生活。慎重考虑之后,记者决定放弃对他们的采访。

  关键词:“万人助学”

2974a762-eb2f-44d3-9108-fe657a6c04ac.png

  时隔十多年,再说起往事,张义恩的语气里仍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我帮助贵州的失学儿童,是因为当年插队时乡亲们对我有恩。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愿意奉献爱心。”

  2005年10月,张义恩前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回到曾经插队的坪芽村,眼前所见让他震惊:村里的旧木屋东倒西歪,孩子们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

  临走前,张义恩和村里的14名贫困学生结了对。回宁波时,他带回了当地72名贫困失学儿童的个人和家庭资料,他的同事和这些孩子结成了助学对子。

  之后,宁波和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的活动举行了一场又一场,活动的规模也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为千人、万人:2006年8月19日,宁波的11个广场上,万名贵州贫困生被宁波市民抢助一空;2007年6月1日,130.8万册图书和100万件文具送到了贵州;2009年上半年,宁波市民的320万元爱心款让1.5万名苗乡侗寨孩子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

  张义恩是2011年退休的。他告诉记者,即便在他退休后,他的同事们仍然坚持资助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大多已经高中毕业了。”

  记者解密:爱心涌动背后,是宁波人乐善好施的文化基因

  现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编委的杨静雅全程参与了救助罗南英和万人助学的报道。回忆起这两次采访,她说:“宁波人乐善好施的文化基因,也源于新时期制度保障下的良好传承。”她举了一个例子,在宁波帮博物馆里有一首民谣,内容是“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门到上海,十元十元寄回来,上海东西添小菜,隔壁邻居分点开,噶好老公哪里来……”就从一个侧面阐释了宁波人乐善好施的文化基因。

  月月评宁波好人、处处有道德讲堂、年年有公益创投……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制度保障下,宁波好人从开始时的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引人入胜的“风景”,频频出现“汹涌”之爱。正是这种“汹涌”,使记者在采写救助罗南英报道时,将报道主题从“母爱传奇”升华到“宁波是一座爱心城市”。也正是这种“汹涌”,使《宁波晚报》以张义恩和他的同事与百名贵州学生结对助学为报道契机,先后和北仑区扶贫办、宁波市扶贫办发起了“千人助学”“万人助学”“图书传递”“温暖午餐”等四大如同连续剧一般的活动。

  应该说,历史上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新时期完善的好人发现、奖励和培育机制,大大激发了社会正能量,这也是近年来宁波频频涌现“倾城之爱”的原因。

  从“小丽面人”到“让爱活下去”看这座城市不断激荡的反哺之爱

834e4fcf-3be2-493d-964b-a05499caa88a.jpg

  关键词:尊重

  2007年,河南姑娘小丽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经历两个疗程的化疗后,她痛苦不堪,而她的积蓄也花光了,家里也没钱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丽学会了捏面人,并以此谋生,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药物治疗。

  2009年春节过后,小丽来到宁波。在得知她的遭遇后,宁波市民释放出极大的爱心,而面对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关爱,小丽委托朋友在网上发帖,公开婉拒物质上的援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活下去。

  小丽的自强不息、自尊自爱,让宁波市民在感动之余也深受启发。城管部门在客流量集中的城隍庙步行街为她设置了第一个固定爱心摊位,甚至帮她打出了“小丽面人”的品牌。

  “我现在依旧在捏面人啊。”电话那头,小丽语气欢快。

  支撑小丽坚持至今的动力,来自身边的旧相识和新朋友。因为城隍庙一带改造,如今小丽的主要阵地是南塘老街的枫林晚书店,“书店老板一直很照顾我,还允许我在店里卖面人。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我也会到保国寺去设摊,这也多亏了朋友的介绍和保国寺的支持。”

  最让小丽惊喜的是,尽管距离当年的报道已经过去8年了,但有时候坐在摊位前,还是会有人认出她来,“那种感觉就像遇到亲人一样,格外亲切。”也正因如此,她一直舍不得离开宁波这座给予她希望的城市。

  关键词:反哺

ae60b981-dee2-4a8a-90c5-31cb2dc4fbf5.jpg

  今年5月,电影《让爱活下去》首映,再度将梁国华拉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来自湖北宣恩的梁国华于2005年被查出患了尿毒症。为了治病,他已是家徒四壁,只能靠卖报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在得知他的病情后,他单位的同事,他在医院做透析时认识的病友,还有素昧平生的买报人,纷纷为他捐款。

  2006年11月,梁国华找到海曙区红十字会表示自愿捐献遗体。一个月后的一场募捐晚会上,他再次做出感人之举:将爱心人士捐助的1万元捐了出去。1万元,对当时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梁国华来说,相当于3个月的生命。

  梁国华的“反哺”,进一步激发了宁波市民对他的尊敬和关爱。就像开头提到的电影名字:让爱活下去,一股股爱心的浪潮,在梁国华和宁波市民之间来回激荡。

  “我现在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做公益,特别是进社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梁国华说,回报让自己重生的宁波市民,是移植手术成功后,一直存在他心里的念头。

  记者解密:市民在奉献中学会尊重和理解

  尽管过去8年了,当事记者徐叶仍一直关注着小丽的近况。她说,正是通过“面人小丽”的报道,她感受到宁波市民在一次次献爱心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和理解。

  “宁波市民一直到今天,还在用小丽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她。”在徐叶看来,这种理解和支持,是对受捐者的尊重,也是对传统献爱心的突破,让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和谐,也是让爱心变得更为持久的源泉。

  在“献爱心”这件事上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不仅是宁波市民,还有那些受捐者。

  在当事记者郑仲晔看来,梁国华和宁波市民之间不断激荡的“反哺”之爱,是对献爱心这件事“三观最正”的例子。献爱心的目的不是为了回报,但感恩能让献爱心者心怀安慰,也能激励更多人“献出一点爱”,这种良性循环,无疑是人性光辉的体现。

  从“宁波桥”到“无偿捐肝”看这座城市至善至美的公益之爱

  关键词:“宁波爱心桥”

  对严意娜来说,最初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想到,“献爱心”会成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

  2009年,在甘肃支教的严意娜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长达3000字的支教日记,展现了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宏伟乡贾家屲小学58个孩子的点点滴滴。严意娜还酝酿并实施着一个更大的梦想——在贾家屲小学孩子们的上学路上修一座桥。2010年12月8日,爱心桥顺利通车。因为宁波爱心市民的捐助,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宁波爱心桥。

  从这件事开始,严意娜跟公益、慈善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10月,严意娜担任刚成立不久的鄞州银行公益基金秘书长,成为我市公益基金领域职业经理“第一人”。2015年,我省首家民间发起的公募基金会——“宁波善园公益基金会”成立,严意娜出任基金会首任理事长。

  “入行”这些年,对严意娜来说,感受最深的,是宁波人对公益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宁波人的捐款金额逐年提升。”

  关键词:无偿捐肝

  从简单的“尽己所能,做点帮助别人的事”开始,到如今以“帮助别人”为己任的,还有林萍。

  2009年4月,和林萍同村的一个8岁女孩被查出患上肝痘核变性,只有通过肝脏移植才能挽救生命,而女孩家人的血型都无法与她配对。林萍主动提出试一试血型配对,配对成功后,她又义无反顾地前往上海进行手术,将48%的左肝移植给女孩。

  林萍无偿捐肝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她工作的太平洋人寿保险宁波分公司授予她“终身员工”的称号。

  第二年,《宁波晚报》联合太平洋人寿保险宁波分公司成立了“太保林萍·晚报爱心公益金”,为那些经《宁波晚报》报道、确有困难的个人和群体提供资助,将爱心传递到更多人心中。

  当被问及为何会将公益、慈善作为事业时,林萍给出的答案朴实而感人:“公益事业会给从业人员带来莫大的成就感。只有献过爱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满足。”

  记者解密:感性之爱到理性之爱的跨越

  “从单纯的志愿服务、献爱心到全职公益,从做公益项目到转型公益平台,严意娜和林萍称得上是宁波爱心成就的典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宁波爱心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事记者徐叶说。

  徐叶坦言,尽管严意娜和林萍的转型有其特殊性,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宁波人的爱心基因遇上宽厚、包容、务实的城市氛围,正在逐步向着专业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也离不开政府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徐叶说,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慈善法》的出台,公益慈善事业正在从原有的“感性”向“理性”发展,而这种转变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无疑也为宁波爱心基因未来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出路。

  来源:宁波晚报

  原标题:让“甬爱”承前启后生生不息

725e227f-c548-43ee-bacc-e33e9a59007d.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