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4515|回复: 0

步行千里只为完成捐遗体愿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 17: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填写捐献志愿书当天,杨锦民蹲在第四军医大学解剖楼门前休息。 (家属提供)


     宁波公益网讯(编辑:猴子)7月25日,去世前两天,杨锦民打着吊瓶和家人照了最后一张全家福。 (家属提供)
  “临走时,他还叮嘱我一定要按照遗嘱办。”7月27日,49岁的杨锦民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他唯一的遗嘱就是让妻子一定要把他的遗体捐献出去。当天,他的遗体被运走,以供解剖和科研用。
  
  听了“兜兜”事迹
  
  有了捐献遗体想法
  
  昨日上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胚学教研室给杨锦民颁发了荣誉证书,证书由杨锦民的妻子和母亲代领。证书上面写道:“杨锦民同志志愿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这种高尚的精神将永远受到人们的赞扬。”
  
  今年49岁的杨锦民是市政一公司机械化分公司一名电焊工人。4年前不幸患上了食道癌,后经手术治疗有所恢复。今年年初检查时发现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
  
  “就在那个时候他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杨锦民的妻子胡晓萍说,当时,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兜兜”的感人事迹,这更加坚定了丈夫捐献遗体的想法。

  家人反对捐献
  
  父女多日不说话
  
  “我要捐献遗体。”76岁的老母亲起初听到儿子的这个想法后非常生气,她说:“人去世了就应该入土为安,以后也好有个让家人去纪念的地方。”同样反对的还有杨锦民的女儿,为此父女俩好几个月都没有说话。
  
  胡晓萍说,自己刚开始也不能理解丈夫的想法,后来,看到丈夫一天天消瘦,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她改变了想法,并劝说女儿和婆婆改变看法,一家人一起帮助丈夫完成这个心愿。
  
  今年3月7日,杨锦民和妻子从位于和平门外的住处坐出租车前往第四军医大学填写捐献遗体志愿书。从第四军医大学大门口到解剖楼的路程不足1000米,杨锦民却走了好几个小时。
  
  胡晓萍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一幕,当天她和丈夫拍了很多照片。“那个时候他已经患病多时,身体也由原来的130多斤瘦到了70多斤,每走几步就要休息一阵,普通人只需要走10多分钟的路程,我和丈夫足足走了好几个小时,才走到学校的解剖楼下。”
  
  捐献遗愿实现
  
  遗体将用于医学科研
  
  7月27日上午10时45分,杨锦民永远闭上了双眼。胡晓萍第一时间通知了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胚学教研室将丈夫遗体运走。“不要火葬,把我交给医院就行了。”胡晓萍说,丈夫临去世前还不忘这样叮嘱她。当天,杨锦民的遗体被运走,以供解剖和科研用。
  
  去世前两天
  
  打着吊瓶照全家福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了杨锦民的家里,他家在7楼顶层,屋子里非常简陋,没几件像样的家具。
  
  电脑上一张全家的合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上杨锦民坐在轮椅上打着吊瓶。胡晓萍说,这张合影是在7月25日拍摄的,当时丈夫感觉到所剩时间不多,而且儿子也将在第二天去北京工作,于是就在楼下一边打着吊瓶一边和家人合了影。
  
  (奖励线索提供者史先生200元)
  
  家属心愿
  
  希望给遗体捐献者建纪念碑
  
  胡晓萍告诉记者,捐献遗体是丈夫的生前遗愿,现在她已经完成了丈夫的这个遗愿,但同时她也了解到,遗体被用于医疗教育和科学研究后,将由受捐献的部门统一火化和安葬。作为家属,她希望相关部门能为这些捐献遗体者修建纪念碑,以供家人祭奠,寄托哀思。
  
  记者了解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志愿捐赠遗体接收站自1999年开办以来,已有近万人登记捐献,并且已有很多例得以执行,缓解了教学、科研使用遗体不足的尴尬。而为了纪念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逝去者,在政府财政支持下,首都医科大学为捐献遗体者还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以示尊重与怀念。
  
  尴尬现实
  
  3年46人在四医大登记 仅10人捐献
  
  从2008年至今,共有46人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胚学教研室登记,志愿捐献自己的遗体,但实际得以执行的却寥寥无几。
  
  “3年来,只有10例捐献得以执行。”工作人员史安民说,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立法的支持,他们和捐献者之间只能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捐献者没有死亡之前,很多家属都会顺着捐献者的意愿在捐献书上签字,一旦捐献者去世,有些家庭成员就会反悔,捐献工作也就被终止。“去年就有一例,遗体都拉回到解剖室好几天了,后来家属反悔,我们只好让家属又把遗体拉走。”他说。
  
  史安民告诉记者,遗体捐献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和科研,以他们教研室为例,以前8名学生可以解剖一具尸体,现在近20名学生才能解剖一具尸体。

  无法可依 捐献者美好愿望不易实现
  
  记者了解到,我省目前尚无遗体捐献的条例和机构,很多市民虽有捐献的意愿,却很难实现。
  
  据悉,对遗体捐献我省目前尚无一套成熟的程序办法,我国目前已启动立法实践,并在10个省市进行试点,并指定由各省红十字会负责受理捐献申请,但陕西省不在试点范围。
  
  “2005年,曾有人大代表向省人大提交了有关遗体捐献的议案,但还没有讨论通过。”西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崔锦绣说,没有立法支持,很多市民虽然有捐献遗体的美好愿望,但执行起来却很困难,而且很容易陷入纠纷。
  
  记者从省卫生厅得知,在我省尚无立法的情况下,无偿捐赠遗体的志愿者一般都是和医学院校直接联系,根据要求签订捐赠协议并公证。此外,北京、南京、镇江、扬州、郑州、天津、石家庄等地都已开展了遗体捐献工作,而上海、山东等地已出台《遗体捐献条例》,将遗体捐献纳入了法规化管理。
  
  新闻链接
  
  “兜兜”用爱诠释生命
  
  兜兜,42岁,真名叫路琳婕,出生在西安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8年,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2010年5月,兜兜决定捐献遗体。当年8月开始,本报等媒体对兜兜持续关注。兜兜的爱心故事迅速在全国传递。
  
  2010年10月,兜兜签下捐献志愿书,完成了生命的最后交托。10月22日中午,兜兜去世。根据生前遗愿,兜兜遗体被送往交大医学中心完成遗体捐赠。遗体将用于医疗科研工作。
  
  捐献
  
  程序
  
  捐献者向医学院校提出申请,填写《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
  
  经过医学院校审核通过申请。
  
  捐献者去世后,家属第一时间通知受捐献部门运走遗体做技术处理。
  
  受捐献部门授予捐献人荣誉证书。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