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3004|回复: 0

助人何时不为“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7 12: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2日上午,武汉汉阳区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摔倒后,众多的围观者中竟没人搭救。1个半钟头后,他才被送到医院救治,可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9月4日《东方早报》)
  “路不拾遗”、见义不为,俨然是当下最市侩、明智的保身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袖手姿态,“遇见老人要绕行”的处世指南,似乎都点染出了世态炎凉。李大爷的困境,再度验证了“彭宇案”的负面效应——行善有风险,助人须谨慎。
  助人为乐,素来是备受推崇的人伦美德,是道德大厦里的砖瓦。可如今,它却在“助人为祸”中被稀释,沦为日渐稀缺的品格。年逾八旬的李大爷摔倒,本来只需一双援手,不幸的是,乐善好施精神消散在了人群中。路过者虽多,却是止于围观,无人肯出手援助。
  这般遭遇,当然不是孤例。此前,就不乏“老人倒地旁人绕行”“救人先证清白”的新闻。“尊老爱幼”的人文共识,“谁都不是座孤岛”的箴言,都被见死不救之举轻易瓦解。冷漠的病菌,在侵蚀着人际信任,逼退着道德底线。在“看客情结”泛化、人们警惕之心加码中,社会也亮起了道德滑坡、底线后移的红灯。
  个体自觉,日益退化成“人人自危”;少管闲事,变为避免惹祸上身的现实策略。当集体冷漠症严重至此,是该到道德重塑的时候了。人性的柔软,终需社会的温馨呵护;若“好人反遭恶报”的坚硬现实,刺痛了人心,那道德生态必会日显贫瘠。将社会遭逢的“道德沙尘暴”,归咎为彭宇案的负面激励,是逻辑的惯性——既然做好事风险大,那“躲犹不及”就是趋利避恶的不二法门。可谁能否认,法律评判的失衡,制度公平的流失,对人们道德信仰的冲击和颠覆?
  人心的隔阂、信任的内耗,已是对行善积极性的消解,对向善之心的压抑。而“疑罪从有”式的不公判决,含糊了责任厘清,混淆了是非价值。当司法摒弃了公正的立场,只顾将对错“和稀泥”,抑或倒是为非,那偏向的制度认定会堆高行善风险,冷却公共生活的温度。
  诚然,在转型语境下,市场的喧嚣与发展、利益的分化与组合等,让道德发育的土壤太过混杂。而“彭宇案”的震荡,也呈现出放大效应。人心需要真善美的润泽,公平机制更应在涵养道德中,补充营养。真善的飞扬,离不开法律的向上推力。助人为乐不为“祸”,道德才能在制度呵护、个体呼应中顺流而上。人性的舒展,会成为道德生长的驱动力,前提是制度性公平触手可及。(佘宗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