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488|回复: 0

采风慈溪“村落文化宫”文化春风扑面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12: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指出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利益。这为发展基层文化指明了方向。

  其实,基层文化建设也是阿拉宁波的一个骄傲。今年5月,全国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宁波召开,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欧阳坚称赞宁波在文化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推进宁波的基层文化建设,“村落文化宫”功不可没。

  早在1999年,慈溪市龙山镇邱王村花费50万元,建起了浙江省首个“村落文化宫。”从此,农民有了自己的文体活动平台,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到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它满足了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也为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从2001年起,“村落文化宫”的模式开始在宁波全大市铺开。通过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等措施,大力推动“村落文化宫”的建设和发展。

  截至目前,据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计,全市“村落文化宫”覆盖率已超过95%。这一新型的农村公共文化阵地,成为传播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村落文化宫”的创建,不仅使农民有了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而且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农民群众在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同时,还形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今天,记者带着您到首批全国文化先进县、“村落文化宫”的发源地慈溪去瞧一瞧,看看“村落文化宫”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在10余年间逐渐“燎原”,看看它给农村带来了哪些新气象。(董小芳)


  从经济第一到扶持文化

  政府推动文化建设

  走进慈溪市崇寿镇健民村的一个小院子里,一曲不怎么成调的萨克斯声传了出来。循声而去,一位身着联防制服的年轻女子正在学习吹奏技巧。

  女子姓沈,今年刚满30岁。“我从小就喜欢乐器,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好好去学。后来有了孩子,送他去学习的时候,我就跟着蹭一会儿。”小沈笑着说,“现在好了,自从村里有了固定的排练场地和培训,那些和我一样喜欢乐器的人就聚到了一起,现在我们有14个人,组成了个小乐队呢!”

  小沈的开心,正是源自于“村落文化宫”的创建和推动。

  “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在慈溪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意识到了它与文化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推动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周长桥科长介绍说,于是1999年在龙山镇邱王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慈溪市开始广泛推广“村落文化宫”。

  自2000年开始,慈溪市率先全省,相继出台了《关于村落文化宫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六个一”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农村(社区)业余文体队伍建设促进活动开展的实施办法》和《慈溪市文化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首先从政策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文化保障措施。坚持面向基层,坚持共建共享,努力扩大有效文化供给,不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的繁荣发展,让公共文化惠及全民。

  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上,慈溪市政府还多管齐下,推动“村落文化宫”的建设和发展。如根据群众需求,依托网络技术,在全市“村落文化宫”设立远程教育服务点,开设了教育培训等栏目,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附海镇花塘村的老周就从中尝到了“甜头”。

  老周年近50,卖了几十年的菜。“总觉得还是学点技术更踏实。想来想去,决定学习农机修理,可是村里也找不到学习的地方。”腼腆的老周说,他听说“村落文化宫”不定期会有各种培训班,就抱着试试的心理找上了门。“工作人员很快将我的需求反映了上去,在文化宫开了几节培训课,之后还帮我牵线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去学习。现在我自己的小店也开起来了呢!”

  另外,慈溪市还通过制订一整套村落文化宫创建、验收、奖励和补助的标准与方法,建立公共文化配送服务政策保障机制等推动“村落文化宫”的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慈溪市297个行政村、50个社区实现了“村落文化宫”的全覆盖。其中有5个村(社区)被命名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有93个村、16个社区被命名为宁波市市级基础文化宫。

  从只抓生产转向资助文化

  民营资本形成助力

  余寅宝在桥头镇小有名气。这不是因为他是一家企业的老总,而是因为他是村演唱队的队长。在他家里甚至可以找到木制的戏台、幕布、戏服箱子、音控设施、大篷车等,稍微拾掇一下,立马就能搭起一台戏。这些东西,大都是他自己出钱购买。每次演出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的费用也都是自筹。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贴钱做这些事情,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喜欢。”余寅宝说,他是一个戏迷,喜欢摆弄这些东西。借助文化宫的平台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戏班,自己做一些事情也是应该。

  在慈溪,像余寅宝一样因为喜欢而资助、投身“村落文化宫”事业的企业家并不鲜见。喜欢乒乓球,宁波远东照明有限公司的老总赞助了乒乓球赛;喜欢象棋,胡森权每年掏出25万至30万举办慈溪象棋公开赛;还有喜欢围棋的、足球的、唱歌的……

  他们的加入,正是慈溪“村落文化宫”坚持10余年而不断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除了政策扶持外,充裕的资金是“村落文化宫”建设、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慈溪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2005年以来每年安排1300万资金用于文化建设,到2009年又提升至3000万。

  “可是建起那么多的文化宫,每年举办大大小小几千场的培训和活动,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周长桥说,于是,充分利用慈溪民营经济发达、社会资本丰厚等优势,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就成了推动“村落文化宫”持续发展的动力。

  2006年,慈溪市宗汉街道联兴村39位企业主出资21万元,在全省建立首个村级文化建设基金会,开创了农村文化基金建设先河。该项基金会章程规定,基金必须用于文化活动,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确保基金会每年保持一定的资金捐赠以及长期规范运作。

  到目前为止,慈溪市已经有2000余家民营企业以基金会、联谊会等形式资助农村文化事业;全市每年300余场新春社戏,所需的近百万元费用全部由当地企业家赞助;“村落文化宫”建设、活动开展所需要的资金,60%以上通过企业资助和村民自筹解决。

  企业赞助文化活动,让企业在无形中也受益。“我们从来都不担心招工难,企业文化凝聚了人心,为我们留住了人才。同时,资助、参与文化建设活动,也提升了我们企业自身的形象。”华芝电器的办公室主任张书园笑着告诉记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互动形式,也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了业务上的互通有无、互帮互助。

  从“我演你看”到“扎根乡村”

  “种”文化带来长效机制

  有了平台,有了钱,如何让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不断壮大?慈溪人提出了“种”文化的概念。对,您没看错,像种花种草一样,将文化“种”入人心。

  慈溪市坎墩街道一位私营业主施长泉就是这样一颗“文化种子”。他自幼喜欢越剧,擅长多种乐器的演奏。借助基层文化建设的“春风”,在慈溪市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鼓励和推动下,由施长泉牵头,和不少志同道合的村民以及企业内部的员工一起成立了民乐队。乐队每周都会排练,还走街串巷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

  “之前我们一直是送文化下乡,可是‘送’只能是暂时的,‘我演你看’,没有持续性,也很难满足农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而‘种’则是将文化种子撒播下去,让它生根发芽,如此才能扎根农村。”周长桥介绍,“种”的形式有很多,培育如施长泉一样的“文化种子”做好“领头羊”就是其中一种。

  为此,自2004年起,慈溪市就建立了全市农村文化宫文化员登记管理制度,每年开展6—8期针对农村文艺骨干的业务免费培训班。对应农村活动开展的具体需求,按项目制定菜单式培训方案,进行全市统一培训及指派辅导员下村直接辅导。同时,鼓励各级文艺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参加上级文化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就这样从“搭架子”起步,慈溪乡村逐渐涌现出一批文艺骨干,他们又带动了身边的村民,从“拉进来”到“争着上”,文化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同时,慈溪市文化部门还不断发掘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批文化中心户、农民读书社、民间业余剧团、文化俱乐部等,切实把文化“种”到基层。

  如今的慈溪,以村落文化宫为依托,组建了一支拥有1292支各类文艺队伍、1258支体育队伍的超过3.7万人的文化骨干队伍。且基本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如三北的民间说唱、长胜市村的舞龙表演、掌起的越剧、坎墩的姚剧、振东的铜管乐、西门外村的老年腰鼓队、浒山的小锣书、天元界塘的绍剧沙龙等。

  “种”下去,还应该有足够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经得起自然界的“优胜劣汰”。而创新就是村落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立足点。

  因此,慈溪市文化部门提出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抓好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类、信息类和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创作,培育适合群众口味、反映农村实际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先后创作推出了一批反映农村实际的精品力作。其中电影《大地起舞》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龙门村轶事》荣获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器乐演奏《越瓷·风》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大奖和创作大奖。

  记者 董小芳 文/摄


  采访札记

  期待文化火种更燎原

  从1999年慈溪建起第一个“村落文化宫”到现在,我市的“村落文化宫”建设走过了12个春秋。

  它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地,更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平台上,曾经因为一块砖头大小的宅基地闹得不可开交的事情没有了,想创业的村民圆梦了,企业留住了人才……

  这是文化的力量,当它渗透到农民心里时,就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巨大力量。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但是,村落文化宫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不可否认,它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就目前来看,主要有三个困难。第一是政府的投入力度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和市民的需求。在文化建设上,政府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调研员张武刚说,其次是各地村落文化宫建设和发展存在不平衡,个别村落文化宫建设档次不高,文体队伍缺乏特色和新意等。第三是社会的参与度还不广,吸引更多的企业、市民加入,使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彩。

  如何让文化的火种更加燎原?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周长桥科长根据调研考察,提出了三个建议,供各级文化部门参考。

  首先是加强文体队伍建设,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

  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网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组织艺术人才进行集中培训,有计划地聘请有关专家、教授作辅导讲座,积极鼓励基层文艺工作者通过在职学习、函授培训、脱产进修等途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为基层文化服务的本领。有条件的村落文化宫,还可以引进外地文艺专业人才,以加强当地的活动组织、节目创作和演出编排等能力。同时,文体队伍建设还要体现个性,根据当地文化实际,重点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大力培植具有群众基础、地方特色、传统优势的文化项目和艺术表演形式。

  其次,时刻把“创新”记在心头。

  一方面要做到内容创新。文化内容越丰富,就越能吸引百姓的兴趣,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在创特色文化上要重点下功夫,使之更有时代感、鲜活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做到形式创新。精心设计贴近农村实际、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群众欣赏水平的活动载体,力求雅俗共赏、喜闻乐见。此外,还要加快网络平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和开发现有图书、音像、信息等文化资源,利用现代化的通讯传播工具,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经济、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信息和文化服务。

  第三是加强阵地规范管理。

  加强文化设施管理,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是村落文化宫生命活力的关键所在。为保证村落文化宫的正常运行,就要把加强村落文化宫规范管理作为工作的立足点。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图书阅览室管理规定》、《教育培训室使用管理制度》、《文体活动室活动须知》等村落文化宫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在村级领导班子中设一名成员分管文化宣传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负责做好全村文体活动的组织策划、资料档案的整理和村落文化宫的日常管理。最后还要强化资料积累意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每次文艺演出、培训、内外交流等活动要仔细记录、认真保存。(董小芳)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