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厦桥,救助人员边送上食品边劝说乞讨者去救助站。 记者 王鹏 摄 昨天是冬至,最低温度降到-1℃,虽然没有寒风飕飕,但在外站得时间长了,还是寒气逼人。不少露宿街头的流浪汉,仍聚集在月湖石浦饭店等地。昨天,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带上棉被、内衣、热姜汤等物资救助这些流浪者,劝他们前往救助站,但无人跟从。很多流浪者宁愿盖着几层破被子继续住在街头。昨天夜里,记者亲眼目睹了流浪者的冬夜生活,及救助行动屡遭拒绝的困境。
七旬老翁用塑料膜“铺床”
昨天是节气中的冬至,天气预报显示,最低温度为-1℃。“躺的时间长了,冷风直往身子里灌。”晚上9点,流浪者田万河说着话,下意识地整着塑料薄膜包成的“被子”。江厦桥上,是他的“家”。
70多岁的田万河来自安徽淮北,老伴在家务农。2年前,他来宁波后一直住在江厦桥上,有时天气冷了,就住在甬江桥底下。去年冬天,他被冻得感冒了好几天,后来捡一些破布、海绵、塑料膜才挨过来。今年,他就早早准备,床铺用破海绵、破衣服垫了好几层。“这样挺不错的,我身体棒着哪,没事的。”田万河说。
宁波市救助站站长黄鸿鹰欠下身子给田万河递上一杯姜茶,田万河认识黄站长,还和他打了声招呼,说了声谢谢。
“他是老熟人了,我们在救助的时候,经常能看见他,但他不愿意去救助站,就是愿意在这挨着。”黄鸿鹰对记者说。
“一日三餐,免费吃住”仍遭拒
因为天气寒冷,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特意开了一辆面包车,一旦发现流浪人员,在自愿的情况下将其送往救助站。如果他们拒绝去救助站,就将生活用品发给他们。
晚上8点半,救助人员在路边的工商银行自助取款屋内发现了一对夫妻躺在里面睡觉,他们身上只盖着两条薄薄的被子,自助取款屋门边还放着一副担架。男子姓黄,今年68岁;女子姓徐,今年65岁,腿有残疾。两者均为安徽宿州人,因为欠债,子女也无力抚养他们,因此来到宁波乞讨。救助人员告诉他们,救助站里有暖气,一日三餐,免费吃住。劝说了半个小时后夫妻俩仍不愿意,救助人员只好给了他两条被子、两件内衣和几包面包。
担心收入减少不愿去救助站
就在救助站工作人员救助老黄夫妻的时候,在一旁观看的清洁工将记者拉到一旁,悄悄地对记者说,“其实他们不是不愿意去救助站,这样会减少他们的收入,运气好的时候,他们每个小时就能挣200多元,每个月的收入比我高多了。”
据柳汀街附近的居民说,附近的露宿流浪人员都是职业乞讨者,他们每天的收入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有知情人称,在救助站除了有限制外,乞讨者还少了收入,所以不愿去。
据了解,除了减少收入外,流浪人员不愿去救助站还有其他原因。黄鸿鹰告诉记者,由于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流浪人员在救助站一般情况下只能住10天,10天后,他们会联系流浪人员家属,尽量送其回家,所以他们不太愿意到救助站居住。
东南商报见习记者杨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