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6570|回复: 0

互联网对NGO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4 0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NGO;海南
  
  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互联网(Internet)作为“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聚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的传播方式,同时以其独特的对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等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web2.0时代到来后,互联网独具的交互性,更加变革了我们的交流方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互联网时代下的NGO(非政府组织)发展也呈现出一片繁荣,作为以志愿精神为驱动的民间组织,NGO在中国已经逐渐作为政府与市场力量的有效补充,在公民社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仅海南就有各类民间社团组织3000多个[1],遍布于各个行业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公民社会更加需要NGO作为代言人,表达他们的诉求,为建立长效的社会机制贡献力量,而互联网则为NGO提供这样的空间和资本。在海南的大部分NGO发展中,互联网绝对是功不可没。2011年8月2日,海南省互联网大会在海口市召开,海南省通信管理局局长薛良燕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海南省网民规模达到了303万人,较2009年增加59万人,增幅达24.2%,互联网普及率达3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为71%,居各项交流沟通类应用之首[2].从天涯社区、凯迪网到南海网、海南在线,再到有政府和民间组织开设的网站、博客、QQ群等,网络世界已经成为海南公民社会的一个延伸,互联网的繁荣为海南NGO的兴起与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壮大了力量。但是,互联网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机制并不健全,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海南NGO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互联网促进了海南NGO的发展
  
  (一)搭建了NGO创建的平台
  
  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打破了单向传播的模式,使受众不但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也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冲出了时空的限制,也打破了现实社会中人为的障碍,使有共同理想目标的人们有机会联合在一起,共同奋斗。在海南,要问郑兴杰是谁?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如果一提到“龙哥哥@@@”,很多人都对他非常的熟悉,尤其是活跃在天涯社区的网友,无不对他称赞有加,而由他在网络上发起的一些善事,更是让网民感动不已。他就是海南有名的NGO组织-志愿海南爱心社的社长。郑兴杰说,他最初是在天涯论坛的‘海南一家’版块做管理员。2001年有一个网友遇到车祸,生命垂危,急需一笔数额不菲的手术费,有网友将他的遭遇发到了网上,招募网民为其提供帮助。帖子在网上一出现,立即得到了众多网民的回应,效果不错。为此,他得到了一个启示,可以通过网络发动网友做一些慈善义工活动。2001年初,由郑兴杰在网上倡导发起的“志愿海南”活动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海南首家民间组织也是首家基于网络的NGO随之成立。正是因为互联网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使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可以汇集自己单薄的力量,团结成一个组织,凝聚每一分力量,帮助更多的人,也让志愿精神得到传播,播撒更多爱的种子。志愿海南成立之初,主要是网上倡议募捐,救助困难人群;关注西海岸观海台沙滩清洁环保活动,而后的2006年5月,他们通过网上募捐筹集书籍在全省贫困地区建立爱心图书室。经过10天的努力,第一家爱心图书室于“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海口市琼山区琼庄小学建立。
  
  (二)广泛传播志愿精神
  
  没有哪一个NGO组织是完全生存在网络世界之外的,志愿者不仅要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更要把志愿精神传播出去,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之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志愿者们最崇高的目标。
  
  2007年,志愿海南爱心社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优秀项目网络展”,志愿海南爱心社申请了四个搜狐博客,用来展示三年来志愿活动的精采内容,展现志愿海南爱心社志愿者的风采!包括“捐一本书建爱心图书室”助学活动,“爱他就去陪他”助老活动,“爱他就去陪他”助残助幼活动,“美化我们的家园”沙滩环保活动.每一个灵动的文字,每一张感人的图片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志愿海南爱心社也被更多的爱心人士所熟知。NGO通过网络进行的志愿精神的传播除了建立博客、论坛等,另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建立网站,通过在网站上载各种组织信息,以达到志愿精神的传递。海口天翼特教培训中心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孤独症)及自闭症相关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的教育基地。进入它的网站上,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一个电影-《海洋天堂》,而电影中所表达的关爱也正是特教老师们的心声。除了这部电影外,学校虽然只在海口开办,但是网站上却链接了很多国内外的有关于自闭症的各种相关信息,比如关于自闭症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自闭症患者的生活常识和一些关于志愿者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活动等。所以,网站的建立,对于志愿精神的集中传播具有极大的作用,一个信息丰富的网站,对于志愿者和潜在的志愿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某个志愿领域的知识,很有帮助,对于唤起公民的志愿精神也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搭建志愿交流的桥梁
  
  互联网独具的信息交互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对某种知识的欲求,就可以通过点击鼠标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同样随时随地也都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最新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海南中盖艾滋病项目2008年启动,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干预动员工作,他们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同时通过互联网来寻找MSN志愿者和已经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效果十分显着。有关于艾滋病的话题总是比较敏感,很多人有太多顾虑而无法面对现实,网络的匿名性使他们可以适度的公开自己,得到关怀和帮助。
  
  网络对于志愿的桥梁的搭建,最明显的还属在大灾大难之后,2010年国庆长假期间,海南遭遇罕见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天涯社区、海南在线,联动海南特区报、国际旅游岛商报等诸媒体,直面灾区,联手发起爱心募捐活动。各大网站都给予及时的报道,向全国人民第一时间传送灾区的最新信息,并呼吁网友们伸出援手,为受灾地区捐赠紧缺物资,网友们纷纷捐助,甚至直奔灾区参与救援,充分显示了大灾下的人性光辉,为爱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二、使用互联网的局限性
  
  在互联网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局限,只有认清互联网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使用互联网,来推动NGO的发展。
  
  首先是地域局限,互联网是新兴的传媒技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海南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虽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只是35%而已,而且大多网民,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偏远落后的县镇、农区,懂得使用电脑的人为数不多,甚至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电脑。而往往是这部分人处于公民社会的弱端,信息的闭塞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困扰。海南是个热带水果王国,但是能把水果卖上好价钱的农民却很少,大部分农民都成为了市场滞后性的牺牲品,生产什么,什么价格低。
  
  其次是网民年龄上的局限,从海南省通信管理局2011年发布的消息中得知,少年、青年群体是海南网民的主力军,10~29岁的人群在海南省网民中的占比超过七成,高出全国同年龄段网民比例14.6个百分点,其中有对新技术的接受问题,也有固有的对传统媒体的依赖,网络媒体的易操作性还不能达到普通大众的要求,是造成年龄局限的主要原因。而在这85%的高频上网人群中,很大比例是青年学生,这对通过网络汇集的志愿者队伍的不稳定性带来隐患。青年学生喜欢新事物,敢于冒险,但是,定性不足,使得由这些人组成的NGO结构分散,凝聚力不强。而且在遇到群情激奋的时候,网络的情绪很难控制,极易引发网络暴力等危机。
  
  再次是网络的可信度低。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的是党和人民,言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但是新兴的网络媒体,由于信息的复杂多变以及信息发布者的不确定性,使得公众很难像相信传统媒体一样相信网络,这就为NGO通过网络传播的公益理念大打折扣,如前段时间的郭美美事件,就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形象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捐款数额急速下降。我们经常会看到网上流传的悲惨的画面和视频,在骗得我们的同情之后,就会有人暴出被我们同情人和事都只是被人用网络技术处理过的夸张或者虚假信息,久而久之,”狼来了“的效应就在网络世界产生,很难再获得信任,即便是真实事件,在网上流传,都会怀疑其真实的程度。NGO在这种心情的困扰下,就很难使公益活动得到最大效益,影响了公益作用的发挥。海南的公民社会正处于向上发展阶段,各种NGO百花齐放,各自寻找着独特的发展模式,而海南的互联网产业也正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原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就表示,海南最适合发展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不是单纯的产业,也将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所以,互联网与NGO在发展道路上的携手,不仅可以促进NGO的发展壮大,也将会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发展NGO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
  
  目前,海南NGO在使用互联网上,主要是宣传自己的公益理念,介绍本组织的活动等,个别会通过互联网招聘,很少有在线捐助之类的公益活动,互联网的潜能并没有被NGO所充分挖掘。
  
  (一)NGO通过互联网节约成本
  
  新技术常常为新制度的创新给予刺激力,技术的变革增加潜在利润,而且降低某些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海南的NGO大多面临着资金的困境,所以,节约成本将对NGO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4].
  
  首先NGO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节约通讯成本,志愿者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论坛、QQ群等进行交流,以及资料的上传下载,既可以充分的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大量的节约通讯和资料的传送成本。其次,NGO应通过互联网实现办公自动化,现在的NGO都在不断的壮大,人员众多,资料复杂,如果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对人员的自动化管理和资料的整理,将为NGO节省大量办公成本的同时,提高办公效率,减少出错几率。海南NGO的网络办公自动化实现程度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网络的自动化系统引入NGO的工作中,将会加速海南NGO的发展进程。
  
  (二)NGO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人力和资本的筹集
  
  NGO的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利用网络的优势影响在校的年轻人,从而影响整个国民[5].在校学生大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这是NGO与青年学生进行沟通的最主要渠道,而青年学生是作为NGO发展后备的主要力量,因为,在新时代,NGO更需要知识和技术的支撑。如何才能吸引青年学生关注NGO,这需要NGO注重小众化的传播,根据不同受众设置不同的公益主题,比如,可以通过社会的焦点事件吸引他们关注公益,甚至可以通过游戏进行网上捐助,比如腾讯网站利用QQ币支付系统吸引网友在线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助[6],是我们海南NGO可以借鉴的方式。
  
  而资本的筹集,通过网络在线捐助,拓宽了筹资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本地,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只要有爱心,想要伸出援手的志愿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他们的爱心传递。当然,这也需要建立在NGO建立了规范的网络系统基础之上,才能够在取得网友信任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支持。
  
  (三)NGO通过互联网实现贴近性
  
  NGO来自于公民社会,也服务于公民社会,NGO要充分通过互联网贴近群众,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并予以帮助。志愿者之间也应该利用网络的平台进行志愿服务经验的交流,使志愿服务的工作更加有序。同时,NGO还要通过互联网的监督职能拉近志愿者与受助人的距离。互联网相比传统媒体,信息的更新速度快,志愿者通过NGO的捐赠,NGO应该及时通过网络公布给志愿者和受众,接受监督,这既可以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也能提高NGO的信誉。
  
  目前,海南很多NGO都开设了网站、论坛、QQ群,但是很多网站存在着更新速度慢,发帖少,跟帖更少的问题。志愿者应该主动及时的在论坛和QQ群中发言,相互交流信息,相互帮助,也让受众了解到志愿者的活动和志愿精神,这对提高NGO的声誉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网站上除了载有NGO的活动信息之外,应该及时发布志愿者的捐助情况和捐助物资的使用情况。现在,很多人把”慈善“当做一种消遣,我只管捐,至于钱的流向与我无关。NGO对互联网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现状,使NGO更加贴近普通网民[7].
  
  (四)NGO之间需要一个公共交流平台
  
  在互联网上,如果直接去搜索海南的NGO,结果一定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没有一个词条对海南的NGO做介绍。所以,海南的NGO需要一个公共的网络平台,实现海南NGO的的对外交流。如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国NGO互动网》的网站,收录省内的各个NGO组织,并加以详细介绍,及时的发布NGO的动态信息,使外界可以及时了解省内公民社会的现状,同时,这也将为政府提供一个了解平台,适时作出决策,为NGO的公益行为提供支持。而不同领域的NGO之间的经验交流也将对海南NGO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NGO作为一个社会对国家和市场的有效补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制度的发达程度。互联网作为人类生产工具,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一个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科技与制度的共同繁荣基础之上的,所以,NGO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与互联网一起建立长效的社会机制。(作者系:卿志军,男,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博士;李民,男,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专业本文是海南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海南NGO与大众传媒互动的调查研究“(1011658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姗姗。我省召开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创新交流会[N].海南日报,2011-05-12.
  
  [2]薛良燕。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R].海口,2011.
  
  [3]Susu.南在线06迎新:与海南互联网产业共成长[DB/CD].海口:海南在线,2005-12-27.
  
  [4]谈志林。中国地方NGO生成机制的制度分析[J].学术探索,2009(2)。
  
  [5]韩敏。互联网时代中国NGO与大学生关系解析[J].商业文化,2010(8)。
  
  [6]王颖。我国网络媒介中公益传播现象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7]刘琦琳。互联网时代的NGO责任感[J/OL].互联网周刊,201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