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713|回复: 0

[公益人物] 云南希望工程的女儿“昆娥”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6 2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瓦上雪 于 2012-10-16 23:07 编辑

    “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

  2005年1月启动,2006年筹款20万援建了官渡区关上街道摩托罗拉希望小学,现在校就读学生1600余名。

  2008年,携手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启动关注进城务工子女互联网知识普及和学习的希望工程爱心活动,2008~2010年,向昆明10所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捐赠价值100万元的10个“农民工子女电子阅览室”。2010年以来,云南青基会成功举办“希望行动——满城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希望行动—满城关爱农民工(子女)”书画家现场泼墨义卖公益活动、“省青联委员携农民工子女感受文化昆明”“关爱农民工、志愿者骑行环滇池”“云南首届集体慈善婚礼”“让孩子的灯亮起来”“六一圆梦”、日常的二手物资发放、儿童亲情陪伴……组织外围志愿团队志愿者们走进工地、社区、学校,为近5万人次的农民工(子女)提供了课余辅导、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青基会筹集助学资金60.8万余元,以1对1的方式资助在昆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1600余人(不含在当地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预计云南青基会资助的14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1/3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青基会.png
  杨昆娥在青基会做志愿者。
青基会1.png

  2008年,杨昆娥在青基会过了个难忘的生日。
青基会2.png
  “云南希望工程的女儿”毕业了。

  11日下午4时许,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六楼会议室,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青基会副会长罗永斌向杨昆娥赠送了由云南青基会主编的励志从书《奋起》《奋斗》和《奋进》,以及一台便于她今后继续深造学习使用的电脑,作为毕业纪念品,并勉励她永远与希望同行。

  杨昆娥,女,哈尼族,1991年出生,2003年9月开始受到云南希望工程资助,先后就读于昆明市西山区团山小学、西山区一中和昆明市卫生学校(现昆明学院医学院)。2005年2月22日,被确定为云南“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形象代言人,并曾先后荣获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20周年希望之星”、云南青基会“云南希望工程20年希望之星”、昆明学院“青春励志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云南省青基会的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昆娥为“云南希望工程的女儿”,青基会副秘书长李章能说这天就像是青基会在“嫁女儿”。

  实习

  周末两天,她又在忙着成人高考,那是她的又一个目标。

  今年7月,昆娥从昆明学院医学院中专部护理专业毕业,她即将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护士这个职业却是她小时候不喜欢的职业之一,因为她不喜欢医院,不喜欢生离死别。

  通过一年的医院实习,她更加坚定自己三年前的选择。

  “那是一天下午,一名老者被推进抢救室。老者的亲属挤满走廊,他们一遍遍地请求医生救救老者。”那个场面到现在昆娥都忘不了。

  医生分配给她的工作是心脏按压,当昆娥开始操作时,她的脑子是懵的,“一定要把他救醒,一定要把他救醒”,她只有这个念头,学校学的东西她都不记得了。

  1991年,昆娥出生,然后就随着父母从峨山来到父亲做小生意的昆明,然而昆娥的父亲做生意失败,所有家产都做了抵押,从此小小的昆娥和父母开始流浪。11岁的时候,昆娥终于有了一个“家”,父母在玉案山半腰发现一座废弃的牛圈。由于常年没有人使用,墙体几乎满是裂痕,南墙上还有一个可以钻进成年人的“大窟窿”。

  2002年12月,父亲因脑淤血去世,从此昆娥与母亲相依为命,无依无靠。

  命运总是在捉弄人,2006年9月底,噩耗从天而降,昆娥刚上初中,母亲就离开了人世间,昆娥成了一名孤儿。昆娥用右手食指轻轻地抹掉眼角还未滚出的眼泪轻声说,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直到现在她都想不通妈妈当年为什么要离她而去。

  老人醒了,虽然只是醒了10分钟,老者亲属没有埋怨医生,“老人的一名亲属抓着我的手说着一些感谢的话。”昆娥笑了。

  鲜花

  “她们家很穷,但是很干净,她妈妈穿的衣服上虽然有洞,但是很整洁。”青基会的魏巍记得第一次离开昆娥家时,昆娥的妈妈送给他一束鲜花,“昆娥妈妈说,家里实在是穷的没什么可送的,鲜花是她们自己种的,就种在房屋的周围。”

  有一年的教师节,那天下着雨,昆娥妈妈背着一背篓鲜花来到青基会,背篓里还装着自己捡的塑料瓶,塑料瓶已被她清洗干净,她离开青基会后,青基会的每一个办公室都有一束插在塑料瓶中的鲜花。

  那个时候的昆娥还在上小学,她是一个快乐、阳光的女孩。

  十年前,一位热心人士给云南青基会寄来一封求助信《安红的故事》,信中介绍了小昆娥的父亲病逝后,身带残障的母亲与小昆娥艰难谋生却乐观向上的情况,以及11岁的小昆娥一天学都没能上的实际困难,同时还附上了缺少学习用具的小昆娥用圆珠笔在卫生纸上作的画。

  “当时我看了画,听了介绍,觉得小姑娘应该不错。”几日后,时任省青基会秘书长的沈光鑫便亲自前往玉案山,找到昆娥一家了解情况。从此,昆娥与云南希望工程结缘,受助圆梦小学、中学、中专。

  她一进校便直接进了三年级的教室,由于成绩优秀,三年级的下学期,四年级的上学期她也一并跳过。

  “早上踏着晨曦上学,晚上随着夕阳回家。每天上学走山路来回6公里,一点也不累。”昆娥小学的生活是美好的。

  到了初中,昆娥也开始了住校生活。初中三年的学杂费由西山一中全免,其余的课本费、住宿费等由云南青基会用社会爱心捐款支付。此外,云南青基会每月资助杨昆娥资助200元的生活费。

  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她感觉别人看她的眼光的都是怪怪的。第一学期结束时,妈妈离她而去。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她的成绩在一段时间内更是直线下降。

  后来在学校里加入“美国妈妈爱心联谊社”,爱心人士给她做心理疏导,她和爱心联谊社的人一起到养老院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到大街小巷,分发爱心传单表演节目开展公益宣传。作为“云南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形象代言人,她在学习之余,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先后代表受助学生在云南青基会首届理事会成立仪式上发言,在云南希望工程“上海项目推荐会”上发言;参加了云南希望工程首届十大爱心人士和慈善企业颁奖仪式。2008年她成了一名共青团员,同年8月,又被团省委、云南青基会推选为两名云南青少年代表之一,到北京与全国青少年代表欢聚一堂参加“奥运圆梦之旅”,共庆奥运盛会。

  慢慢地她又成了一位坚强阳光的女孩。

  初中毕业昆娥面临新的学业选择,“初中填写志愿时,前排的同学回头问我报考哪所学校。”两人报的都是昆明学院医学院中专部,两人后来也成了很好的姐们。这两天,两人又在谈论彼此以后的工作。

  在校期间担任班委工作及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也为昆娥初中毕业后近两个月假期的志愿服务工作打下了基础。在这段时间,昆娥到昆明日报社学习,实习期间主要负责报社热线电话接听等工作,并相继参与采写了一些新闻报道。

  成熟

  “其实学医是最后一个志愿。”昆娥想过学习舞蹈或者画画。

  画画也许和遗传有关,小时候,会画画的妈妈就教她画画,没有笔,就用树枝。没有纸,就在沙地上。没有可以临摹的东西,妈妈到翠湖路给她买了本被烧掉一半的旧版连环画,昆娥每天就照着上面的人物,用拣来的圆珠笔在白草纸上临摹,然后在边上写上故事情节,被烧掉的部分,她就自己根据前文补上。这样一本残缺的小书被她画完,又开始搜索其他的连环画了。

  初中期间,她还获得过昆明市青少年科幻绘画一、二等奖,全校文艺比赛舞蹈二等奖等。

  “我最喜欢的是国画,富含中国传统人文情怀及历史哲学理念。”昆娥说,“当然我也想过上高中,但是那样一来求学时间太长了,我想更早地自立起来。”

  去中专学校报到是青基会的魏巍陪她去的。

  当看到条件不太好的宿舍时,昆娥在心里叹了口气:“唉!我以后就要这里生活了。”

  “嗨,同学,你来啦。”就当昆娥还在唏嘘时,一同学拍了拍她肩膀,“老师说了,谁住这张床铺,谁就是舍长了,我以后就照顾你们了哈。”

  舍友的这一自我介绍,让她觉得自己碰上了天使,从那一刻起,她对这个学校有了一些寄托,“308”是她的宿舍号,她记住了,学校的不少人也记住了,因为这个宿舍住的美女多,而且好多都是班干部。

  “我喜欢这里的同学,喜欢这里的教学环境。”昆娥说,“喜欢这里的老师,尊重、关心学生,像自己的父母一般。

  在和记者聊天时,昆娥始终保持一个好的礼仪姿势。

  在昆明学院就读期间,杨昆娥在2010年10月份的学生会干部竞选中,凭借自身的努力当选了“社会实践与志愿者青年工作部”部长,在首届医学院护理礼仪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和最佳创意表演奖,并荣获“首届护理礼仪风采之星”称号和昆明学院“青春之星”,还被评为学院“优秀共青团员”。也就是在评选“青春之星”时,昆娥开始正视自己的身世,和几百名同学分享她的经历。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加入外联部后,每周末到敬老院照顾老人,为孤寡老人送去关怀;在社团部中学习动漫绘画,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昆娥对未来充满信心。

  读书期间,一有时间昆娥都会到云南青基会来做志愿者,和她一起做志愿服务的江俊杰说:“经常看到小昆姐在业余时间摆地摊,卖些鞋子和衣服。她还会主动为其他志愿者做饭洗衣服。她看到乞讨的人总会给钱,别人劝她不要给,她却说十个人里有一个是真的,那就做对了。”

  在这里她感受家的温暖,她就像云南希望工程的“女儿”一样,用心实践着云南青基会“传递爱心,助人自助”“人人公益、快乐公益、阳光公益”的公益理念。


(来源:云南信息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