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们的饮食得到了改善,鲍海萍抱着孩子开心地笑了。
为全校的孩子上医疗卫生常识课。
谢福林家中一贫如洗,6岁的他早已经学会了生火做饭(资料图片)。
每天的午餐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
“中午我们吃土豆鸡块好不好?”
“好!”
“再加点紫菜汤,好不好?”
“好!”
10月17日上午10点半,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德小学的免费午餐上,来自宁波珈禾整形医院的院长鲍海萍两句很“吊胃口”的话,在学生中激起阵阵欢呼。
从去年开始资助这所小学的宁波珈禾整形医院,今年再一次为学校提供免费午餐,并携手本报走进汤德小学,实地查看学生的用餐情况。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营养,宁波珈禾整形医院还向汤德小学承诺,愿意为他们提供免费早餐服务,让孩子们的营养得到均衡发展。
记者 杨江 通讯员 刘欣
现场>>>
学校开饭成了最开心的事
10月17日,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宁波珈禾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和记者到达汤德小学,此时正是10点半,按照当地的习俗,这个点正是他们吃午饭的时候。
孩子们早已拿着铝合金碗兴高采烈地排队打饭。在队伍前,摆着3样菜,其中一样土豆烧鸡块,孩子们闻着扑鼻的香味咽着口水,几个孩子按捺不住性子,拿起勺子往自己的碗里添菜,老师则在一旁维持秩序,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吃上饭。
记者在队伍中随机采访了几位孩子,其中8岁的小翠最爱说话,拉着记者的手叽叽呱呱说了一堆,“现在,每次学校开饭就是我最高兴的事,因为能吃到肉。”
记者问道:“在家不能吃肉吗?”
她害羞地点点头,“家里没有收入,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肉,现在我是家里吃得最好的了。”
小翠告诉记者,现在,每天10点半下课铃声响起,就有香喷喷的3道菜等着他们,每顿还有肉吃。
爱心>>>
免费午餐后再送免费早餐
一年前,珈禾整形医院的院长鲍海萍见到汤德小学的视频专题后,心里久久未能平静,“我也有一个10岁的孩子,他们年龄相仿,但是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看着心里真的很难受。”
于是她决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这些孩子们。到目前为止,她和珈禾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已捐款12万多元,用以改善孩子们的饮食。
“孩子们现在吃得究竟怎么样?”一年过去了,鲍海萍一直惦记着孩子们,于是她想去看看孩子们。一见到学校,鲍海萍显得有些激动,随后她忙着给孩子们发糖、发面包,她还准备了米和油,准备去看望一些贫困孩子的家庭。中午吃饭时,她给孩子们打饭,并自掏腰包吃了一次自己捐助的饭菜,“说实话,作为捐助者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捐的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会让我很难过,但是这次来到这里,说实话,我满足了,我知道我捐的钱落到了实处。”
按照当地风俗,汤德小学的孩子们一天只吃两顿饭,即午餐10:30,晚餐17:30。因为没有早餐,一个上午时间,这里的孩子要饿着肚子上学,鲍海萍决定再为孩子们提供一年的免费早餐,以进一步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
效果>>>
孩子们的身体变健壮了
汤德小学的校长是1984年出生的刘杰,曾经就读于医科学校,刚来学校时,学生自己烧火做饭的情景让他心酸,同时他也担心学生们的健康状况,为此他为学生们做了一次简单的体检:测身高体重,“可想而知,基本上都是营养不良,偏瘦,个子也不高,脸上的颜色也不是那么健康。”
“要想改变学生们的饮食实在太难,要知道一些学生的家庭的确很穷。”一想到学生们的饮食,刘杰的心里泛起阵阵酸味。机会来了,云南当地的媒体给汤德小学做了一次视频专题,不曾想,这个专题被远在宁波的鲍海萍看到,“没过多长时间,珈禾整形医院的‘免费午餐’就送到了学校。”
一年多来,孩子们的健康有了明显好转,“很多家长不止一次地说,孩子体质好了,变胖了,很感激。”刘杰说,“作为老师,我很感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为孩子们的付出。”
潘富梅的小儿子小刚是免费午餐的获益孩子,她还是免费午餐的厨师,老师和志愿者李江山则习惯叫她“表嫂”。“儿子福气好,赶上了免费午餐,真是谢谢那么多的好心人,他们来关心我们这里娃娃吃饭,我们感激得很。”潘富梅再三地说感谢的话。
记者手记
一所在云南偏远山区的学校,一个在几千里之外的宁波企业,本不相干,但它们因为“免费午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年前,这所学校的学生还要自己背柴火,自己烧火做饭,饭做生了,就和着白菜对付着。一年后,崭新的食堂内建起了几处大灶,学生们的饭菜得到了质的改观。在学校3层的教学楼前一块红色板子上这样写着:2012年10月17日免费午餐开支情况:吃饭人数60人,其中学生54人、教师5人、厨师1人。支出情况:大米10公斤……鸡肉7公斤……
这所学校就是汤德小学,位于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东德镇一处偏远的山村;这家宁波企业叫宁波珈禾整形医院,一年前开始资助这所学校,从此孩子们告别背柴上学的日子,且顿顿能吃上肉。
两地相隔2000多公里,但在爱心面前,距离不是阻隔,反而因这距离,爱心散发得更为炽热!
本版图片由记者杨江摄(除署名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