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美在路上,在沿途那些不知名的村落,一个个像世外桃源。 路过瓦村,在然乌湖边住下。远处是雪山,近处是青稞,外边下着雨,我们在屋里烤火,像冬天。 “那里有家公益客栈,一楼学校,二楼客栈,还不错。”叶子说。我们一行人在犹豫第二天要不要去景点来古冰川,叶子的话引起了我对这家客栈的兴趣,决定一探究竟。 第二天依旧下雨,要命的是,更冷了。包的是当地藏民一面包车,才买了几年看上去却已残破不堪,原因是路况太差,司机大叔开车太彪悍。 售票处的藏民亦很凶悍,他们操着不怎么流利的汉语,仔细清点每一位进去的游客,防止逃票。实则进去后我们才发现这算不上景区,只是一个四周被雪山冰川环绕的村落,很田园诗意,但因下雨雾大我们能见到的景色都打了好几个折扣。 客栈不好找,沿途倒是见着不少家庭旅舍。问路,公益客栈、小学、有学校有客栈的地方,诸如此类名词用遍依旧沟通困难。然而路上不时见到的来古公益客栈广告让我们坚定信心继续往前。 真见到客栈时却是惊讶,小山坡上一栋破败建筑,木板上用白色漆写着“来古公益客栈”,部分木材已然脱落,并且,没有人。同行的驴友怀疑其已关闭,客栈门口留的联系电话透露着最后一丝希望。 流利的汉语女声从电话那头来到客栈门口,鲜艳的橙色包裹其整个上身,看着心里生暖。“不好意思,我在对面藏民家烤火。”她说,搓着戴粉红色手套的手,脸上的小酒窝泛着笑意。她是来自上海昂立教育的志愿者,公益客栈第四任掌柜,沈小旻。学校正放假,客栈游客刚送走一批,所以今天忙里偷点闲。 小旻带我们去客栈里坐,藏式客厅略显简陋却也整洁干净,不幸的是屋顶受损客厅漏雨,这在当时下着雨的阴冷天气让人难受。房间是木质阁楼式,六间房十二张床,亦是简单朴素。没有洗澡的地方,厕所是空降式,小旻说楼下的学生有时也会来客栈上厕所。 虽则客栈看来残旧,建成时间却并不长。2009年建成——建筑由爱心人士傅骏先生捐赠,2010年开始运营——上海昂立教育集体应征志愿者,不过两三年时间。第一年客栈收入一万四千多,除去客栈基本开支,所有收入都用作助学金,平均发放给来古村140多个上学娃。对于这种未经考察不分级别的平均发放,我不禁疑惑,为何不是发放给最需要的学生?小旻的解释是藏民文化中的“平均主义”,以及藏在平均背后的,不信任。 关于公益大环境及民众对公益活动的认知,这一路上也有所感触。无论是政府倡导,还是民众参与,西北与珠三角都相差甚远。然而藏民之间因信仰原因,乐善好施仿如本性,互相帮助在路上随处可见。只是,对于汉人,他们有所戒备。 “所以我们都会格外小心。”小旻说,同时指了指过道墙壁上张贴的财务状况表。客栈属于来古村,一切都需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有没有可能让村民来打理客栈,在我看来任何驻点的公益项目如果没有当地人的融入总是难以持续。“这比较难”,小旻答道,“文化差异,以及村民的意识,这些是很难改变的。” 学校教室在一楼,学生们放假,没有人上课。透过窗户能看到里面堆着三三两两的课本,其中一间放有乒乓球桌,由某企业捐赠。来古村小学现只有一二年级,目前有三个老师,分别教汉语、藏语和数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需到距离几十公里的镇上读书。实际上大多数藏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甚热衷,在西藏经常能见到鼓励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标语及广告。然而公益客栈前在建的二层式新建筑似乎昭示着来古村孩子们的未来,更宽敞的教室及更完善的设备,“到时还会有幼儿园。”小旻说。
来古村,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富有美景的村庄”
来古公益客栈
一楼教室,二楼客房
在建的来古村小学,规模更大,设施也将更完备 掌柜小旻(中)为我们介绍客栈及学校 附来古公益客栈简况: 来古公益客栈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镇来古村,由资深旅行家,创意功夫网创始人傅骏先生于2009年捐建。一楼为学校教室,二楼为旅社客房,客栈收入用于补贴学生及当地村民购买药品。客栈只在来古村旅游旺季期间营业,即每年的5月到10月。掌柜由志愿者担任,目前志愿者来源一是面向社会招募,二是由上海昂立教育选择合适职工前往,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志愿者工作包括管理客栈日常运营、开发户外路线、带领村民提供旅游服务、帮助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网上日志和对外宣传工作等。(以上简况根据资料及小旻口述综合整理) (来源:NGO发展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