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桌子不够,写作业的时候,五个孩子以椅为桌,78岁的奶奶莫园茵在旁边拧玉米。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地赶骡子谋生,照顾八个孙辈的责任就落在了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身上。 下午4时,裹着头巾的老奶奶莫园茵开始准备晚饭,再过2个小时,她的5个孙儿女就要放学归家。灶烟熏黑的房间里,只有一个小炉,这就是简易的厨房。火红的火苗映射着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此时她的老伴杨昌林在百色市一家医院照看另一生病的孩子。今年78岁的老奶奶莫园茵,其6个儿子携妻子均在安徽赶骡子谋生;留下在老家的8个小孩由老奶奶与老伴杨昌林悉心照看。 这里是广西田林县浪平乡弄陀村甘子洞屯,地处桂西北山区,四周巍巍石山环绕,至今未有公路接通。当地居民出行靠步行,货物靠骡子驮运。村内住有12户人家均姓杨近200人,青壮年全外出赶骡子搞运输,其主要活跃在安徽、广东、贵州、湖南、福建等省。在甘子洞屯,类似于莫奶奶老两口照顾八个小孩的故事在村里并不新鲜。 思念人的夜晚 傍晚6时,天色渐晚,空荡寂静的村庄,几起犬声惊起,山腰中晃动10来个身影,孩子放学归来。莫奶奶出门相迎,她的5个读小学的孙儿女终平安抵家,而另2个上初中小孩因放学晚只能第二天再步行回家。晚6时30分,5名小孩鱼贯地围在小炉前吃饭,简单的三样菜:南瓜、腊肉和豆腐鸡蛋汤,莫奶奶站在旁边负责盛饭。 孩子们边吃饭边打闹,突然,电话的响声让一切戛然而止。莫奶奶催促电话那头的人快点汇钱,因为孩子住院,需要花不少钱。饭后,在昏黄灯光下,5名小孩各自挪出小凳一字排开,埋头写作业;老奶奶倚靠木墙边,粗糙的双手悄悄拧玉米,生怕打搅孩子们。 做完作业,看会儿电视,算是孩子们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之一。在这栋石头堆砌,木条搭建的老房子内,除了电视机,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家电。房子约150平方米,共2层,下层为骡子圈、猪圈,上层分割成6个房间,八个小孩分别住两间,爷爷奶奶住一间,还有两间空着,等待着回家看望孩子的父母们。(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被问及上次见父母是什么时候,9岁的杨秀能起初不愿回答,后来才羞怯地说:“上次见到妈妈是春节时,妈妈在家10多天后又出去了,不过每个周末她都会打电话回来。” 漫漫求学路 清晨7时,莫奶奶出门翻山越岭到亲戚家串门。起床后,4名孩子还是一字排开写作业,就读5年级的杨月桃则穿着围裙在厨房为弟妹们忙碌。 两个年过七旬的老人照顾八个小孩,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对莫奶奶来说自有应对的方式——自己主要管好孩子吃好和不生病,孩子平时在家完成作业后,上山找点柴火。最大的担忧是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莫奶奶说,上学路途遥远,放学后要走2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家,天黑的时候,最害怕出事,有一次孩子们天黑没回来,自己跟老伴只好提电筒到半路接小孩。 离该村10公里远的甘子洞小学,1到6年级有学生168人,外加一个47人学前班,而教师只有5男1女。校长姚茂刚向记者透露,学生来自周边的弄陀、甲朗、甲报、香里、甘子洞5个村,超过9成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赶骡子,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最小的学生仅有4岁半。由于许多学生要步行10多公里上学,学校选择在上午10点50分才上课,直落下午4点半放学,中午只休息1个小时。最后姚校长还谈及,其最担心学生上学路上安全问题,上学期一男生上学路上摔倒花治疗费7万多元,另外家长与教师因孩子教育问题也少沟通。由于远离父母,部分学生性格变得孤僻,情绪低落。 青草公益团队 一位留学哈佛的女孩发起的公益团队,为来自广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广州各高中的青少年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网址:http://www.ecselfellows.org/projects/886 电子邮件:recruit@cloveryouth.org新浪微博:@青草公益团队 蓝信封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组织 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对一进行书信往来。一个月,一封信,两颗越来越贴近的心,蓝信封搭建起一座座“心灵之桥”。 博客:http://blueletter.blog.163.com/ 新浪微博:@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给孤贫学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去接受教育,为社会善良的人们构建一个可信任的平台。 网址:http://www.oesgd.org.cn 电子邮箱:gzoes@yahoo.com.cn (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