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这样做父亲
有时,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从小教导丫头遵纪守法,在这个纲纪废弛的社会里,是否合时宜。纠结,来自于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内心深处对丫头的爱与责任 。http://x.limgs.cn/f2/c1/up201307/7bcc517c1be34385f75f8fcfbf6acfb2.jpg
我有一个女儿,8岁了。
婚后十年才要孩子,自然宠她。
丫头3岁时,我把她留在北京,南下广州游历。双城生活,让我对丫头更多一分歉疚之心。
丫头是个非常敏感的人。3岁多时,就有“如果我还没长大,你们就老了,怎么办”之问;09年初我从《南风窗》辞职回京,丫头受幼儿园老师影响,又有了“爸妈都不工作,我们家怎么办”之问。让我更是心疼。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于丫头,我是慈父严师。
但我更是一个纠结的父亲。
纠结,来自于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内心深处对丫头的爱与责任。
我的博客里,专门有一栏“我们今天如何做父亲”,主要就是原生态地记录丫头成长过程的故事与冲突。
但在一个繁杂混乱的社会里,到处充满着悖论。连我这般内心还算坚定的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常感无力“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只有选择妥协甚至投降一途。
【一】
说起来,丫头的学习也算让我们省心。我们很少辅导丫头的作业。
不过,学校要求家长签字,签字时,我自然也会瞧一瞧做的都是啥。
去年某一天,丫头写出口的“出”字,写成了上宽下窄。
我说:丫头,错了吧?“出”字应该是下宽上窄,偶尔毛笔字帖里才会有上宽下窄的写法啊。
不对,是上宽下窄,老师教的。丫头回应。
我问,是不是你记错了?
丫头摇头,坚持没错。
我翻新华字典给丫头看。
字典上也许也会有错,老师就是这样教的。丫头坚持不肯认错。
老师也难免有错啊。爸爸也当过老师,还是大学老师呢,字典上也是这样写的。你就按爸爸说的改了吧。
就不改,就不改,上次您给我写了个字,有连笔,我照您的写了,老师就批我错了,这字老师就是说上宽下窄的,我要听老师的……丫头急赤白脸地哭了起来。
我也急了起来。太太听见了,过来居中调解,在那种风口浪尖上,我只得缴枪认输,以息事宁人。
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才是最后的裁判者,无论对错。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丫头的周记里边,写了“林阴道”几个字,我赶紧自以为是地,让丫头改过来。
丫头说,没错,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她拿来了语文课本。
我看了课本,很肯定地告诉丫头,语文课本上错了。
语文课本怎么会错呢?丫头不服。
上次你的数学课本里,不也有错的,你还记得么?数学课本会错,语文课本自然也会错。我举例证来说服丫头。
叽里咕噜中,丫头拿来了词典,一查,竟然是我错了!
词典上,白纸黑字,林阴道!
我一下子抓狂了,要崩溃。
不是因为慈父严师的形象在丫头面前坍塌,而是自己过去几十年所遵循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在这种荒唐的不知所以的调整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我一直与文字打交道,但确实孤陋寡闻,我竟然不知道那些搞字典的人把“林荫道”改成了“林阴道”!
第二天上班,我问单位的校对,校对说早就改过来了。我说,以后我写的文章,凡是写到林荫道的,一律不得按字典改!
丫头还在上二年级,类似的情况却已非一次,我不知道到她自己有判断力的时候,还会发生多少次。
【二】
丫头上的还算是一所不错的学校。
丫头是语文课代表,不过,几次都因考试成绩,摇摇欲坠。
丫头当语文课代表,是在她第一次写周记之后。
那一次是她们学校参加“国剧进校园”活动,去听了一场京戏,老师要求她们上学后交一篇周记。
丫头问我周记怎么写。我跟丫头说,周记,你就写一周里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前前后后记录下来就行。自己看到什么,想的是什么,就写什么,不用管其他。
那老师看了,要是不喜欢,怎么办?丫头有些担心。
你写的是真事,真话,真实的想法,老师不会不喜欢。我告诉她,老师也喜欢诚实的孩子。
我们小时候做作文,可完全不一样。假大空无病呻吟的八股式写作,从小学时代就渗透了。现在许多学生,这方面同样有问题,我可不想丫头也染上这样的毛病。
你可以试一下,看老师喜不喜欢真话。我对丫头说。
再说了,你写周记,不是为了给老师看,是要给自己看的。如果当你像爸爸这样年纪的时候,回过头翻看自己小时候写的日记周记,都是真事真话,你心里会多高兴啊。
我鼓励丫头。
现在也有些老师家长不一定赞同我的观点。但我清楚,丫头成长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当她的老师,不能把任何其中一个人的话,当成圣旨般。假设现在的老师不喜欢这样的表达,谁又能保证她未来的老师不喜欢这样的表达呢?
真实记录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和感受,便是自己成长的轨迹,是自己的历史。
当然,这些话,丫头现在还听不懂。
不过,在我心中,对这样的表达方式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
我希望丫头能够牢牢记在心里。
很幸运,那一次丫头的周记,老师认为她写得很好,给她的周记打了“优”,一半以上文字,老师都在下面划了波浪线,包括丫头写的看京剧听不懂但看着很热闹之类的话,也即是我希望她尝试的真话。
【三】
我在乡村长大,从小没有上过任何学习班,没这个机会和条件。
如今,我们与许多家长一样,也让孩子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
这不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想想,如今成年人混江湖,那不也要看几本书学个一招半式说几个普世价值的词汇呢?
不过,丫头参加的学习班,都是兴趣班,都是丫头自己做主选择。
兴趣班大致有三类,一类是老师推荐的,一类是丫头自己提出要上的,还有就是我们的要求。
不过,老师推荐的,我们只管交费,接送孩子,学得如何,一概不过问。只当在校多停留一个多小时,让她有机会跟其他孩子玩,也解决早接孩子的痛苦。学校现在要求3点10分离校,对太太这个自由职业者来说,总比那些要冒挨单位批评的风险早退或请假接孩子强多了。
当然,也并非所有老师推荐的,我们都让她参加,也会考虑家庭具体情况。比如,老师推荐她参加国际儿童合唱团,她很喜欢,也考上了,但却因时间排不开,我就没让她上(每周六是绝对散养放松的一天)。
我们要求的,就是让她业余时间多学锻炼身体的课程。比如舞蹈游泳。舞蹈对女孩子保持形体有帮助,我们支持。丫头很小,我们就逼着她学会了游泳,这是救命的本事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现在丫头的游泳速度和持久力,已经超过了她妈妈。
对于这些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课程,我们都是大力鼓励。
丫头自己想学的,有两个,一个是电子琴,一个是画画。如今还在学,虽然老师夸她聪明,进步却很慢,因为她只在上课时学,自己从来不练。我们也不管她。
不过,最初丫头还在幼儿园,提出要学画画和电子琴,我答应时有一个前提,就是丫头自己想学的,一旦开始,可以不考级,也不用成为专业,学它个子丑寅卯出来,却绝不能半途而废,喜欢要坚持,不喜欢,也要坚持。
学习有时会很枯燥。丫头不敢跟我直接说不学了。她妈妈疼她,跟我谈,说美术课能不能不上了。我拒绝了。
我说,她自己有承诺,是自己提出要学的。
而画画和音乐背后,是相对比较感性的思维方式,从小让她接受些专业训练,对培养她观察世界的视角大有帮助。我从来没指望她现在就能听懂,但我在接送丫头去少年宫学画画的路上,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她灌输这个道理。
更为重要的是,每次她提出的要求,我们都答应的时候,会让她感觉到得到容易,放弃也没事。世界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这对她的未来,没有一点帮助。
坚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言放弃。
【四】
我小时候,父母能够教我们的,其实很简单,却也最根本,那就是做个好人,善良诚实,守规矩。
到目前为止,这一点上,我们还算欣慰。
在南京,我们曾听闻朋友谈起给学校老师送礼之事,情形之荒唐可怕,让我们大为震惊。
只有在教师节或者新年到来之际,丫头才会在她妈妈指导下,或者做个手工,或者自己画幅画,送给老师,以表达对老师辛劳的感谢。
就像我的生日,丫头有时也会画幅画送我,虽然笔法稚拙,在我心中,却比任何礼物都宝贵。
丫头自幼儿园而至小学,我们除了缴过择校费外,没给丫头的老师送过一分钱的财物!
但说实话,我们也不敢确定,这样能坚持多久。
我对家人带孩子过马路,一直强调走天桥或人行道,除了安全考虑,也是希望从小在丫头心中确立遵守规则的信念。
不过,这也会遭遇打击。
有一次,我带着丫头在楼下步行。
途经一小区门口,一辆挂着901字样的运钞车迎面驶来,毫无顾忌。
车在我们面前停了下来,满脸横肉的中年司机朝我瞪了一眼。因为,我和丫头在第一时间,没有让开路。
“老爸,他怎么能这样开车呢?”丫头问我。
瞪什么?这是你走车的地方么?连小丫头都知道的道理,你这么大的人干嘛呢,不懂啊?我看他瞪我,心里更来气。
这一路空地,是人行道。人行道刚好有一辆车的空间。挂着901的运钞车,就是在这一路人行道上逆向驶来的。
连我们家丫头,都知道车不应该这样走。
司机没吭声,坐旁边的保安赶紧跟我们打招呼道歉。
“老爸,他怎么能这样开车呢?是不是这样的车都可以这样开?”丫头还在问我。
这个开车的司机不守规矩。要是人人都像他那样不守规矩,就乱套了。我告诉丫头。
不守规矩,是不是就像一团线成了一个结,解不开了?丫头问。
对,就像一个死结,怎么也解不开。
说话间,就到了十字路口,虽然红绿灯闪烁分明,但自行车和行人,当然还有若干不守规矩的车,不管交通标志,原本就狭小的路口,全部纠结在一起了。
这就是丫头必须面对的社会。
有时,我甚至有些怀疑,自己从小教导丫头遵纪守法,在这个纲纪废弛的社会里,是否合时宜。
这会不会将来反而害了她?
【五】
我从来不读那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专著。我只是希望丫头能尽可能地健康快乐成长。但现实生活中,这想法多少也有些奢侈。
前些天与几个比我稍微年轻些的朋友一起聚会,他们的孩子与丫头年龄相仿。聊到孩子们,大家都有相似的苦恼,但解决办法却了了,要么逃离,要么妥协。他们中好几个已经让孩子入籍加拿大了。
既然我不选择离开,只有认同妥协。
如今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存在诸多我们无力改变的问题,如果现在不跟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妥协,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理想化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来教育她,那她在学校,在同龄人中,一定会变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必然被孤立,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这同样会在她成长的岁月留下阴影,未来要么成为天才,要么走向崩溃——要有多坚定的信仰和神经,才能让一个孩子面对颠覆自己所受教育的社会环境而不动摇?
我未必能做到,遑论小丫头了。
我宁愿她成为一个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生活的有些色彩的普通人,而不愿她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我们小时候,不也有诸多知识和价值观,那么荒诞不经?成年之后,不也一一矫正,成为了拥有正常知识和认同普世价值的人?虽然,许多资源和时间成本浪费了。
不过,人生就是充满了妥协和矫正的过程。成人如此,孩子也是。为何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却要坚持我们成年人自认为始终如一的正确呢?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释然了。
我相信时间的纠错能力。这绝不是阿Q。
(摘自《中国周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