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 发表于 2013-7-18 10:12:25

非化脓性中耳炎很隐蔽 不及时干预将严重影响听力


  有一种中耳炎,不流脓,耳不痛,却是导致听力损害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就是非化脓性中耳炎。这个疾病不仅隐蔽,而且若不能及时干预,时间一旦迁延,造成的损害将不可逆。

  前段时间,李惠利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凯就接诊了这样一位中年病患。

  “病人35岁,两耳有脓水渗出,听力受损严重。从病症表面看,是化脓性中耳炎,但深入检查后,根本原因是小时候得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因没有治疗,迁延至今。”

  “在经过必要的手术后,这位病人的听力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只能恢复到健康听力的四成。”王医生说,术后效果差,是由这一疾病本身所决定的,至今仍是世界医学的一大难题。

  非化脓性中耳炎,起初表现为中耳腔内出现液体,没有发热、耳痛、耳流脓症状。中耳腔内的液体像水一样稀薄,颜色通常有点淡黄。

  液体在耳内呆了一段时间后,会变得非常黏稠,像鸡蛋清一样。听力轻微下降,但很难被人察觉。“若这时予以治疗,情况还是可以逆转的。”

  再经过一到两年时间、耳内“鸡蛋清”凝固成“胶冻”状时,再进行干预,听力提高的幅度就很有限了。而且,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鼓膜会内陷并和听骨粘连导致听力持续下降。

  非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到4岁之间,几乎每个孩子都可能遭遇到。大部分孩子在3个月内可以自然痊愈,但有些孩子的病情就需要手术才能治愈了。

  王医生说,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分泌期(即初期)通常没有什么外部症状,有时在医院检查其他疾病或者查体时,才会发现。发病后,个别敏感的孩子会察觉,比如感觉耳朵闷、像有东西塞住、耳朵嗡嗡地响,但大多数孩子没有感觉。

  “这就是难点,需要家长留心观察。”王医生说,当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时,家长首先要想到是不是孩子的耳朵功能出现了问题,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排除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

  还有一点,王医生特别强调,因为该病进展缓慢,听力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前不会对交流构成明显影响,所以有些父母不会很重视,更不要说接受手术。而错过了手术时机,听力最终会下降到影响交流的程度,到了那时,再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实现让人满意的手术效果。(王佳吕方伟)

  相关链接

  除了非化脓性中耳炎,12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2-6岁的,很容易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为什么孩子特别容易得这个病?

  人的中耳与鼻腔、口腔是相通的,这个通道叫咽鼓管。咽鼓管靠近鼻咽部的地方有个类似阀门一样的结构。平时,这个阀门是闭合的。当吞咽、打哈欠时,这个阀门会打开,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咽鼓管很短,只有三四厘米。而小孩子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王凯医生用四个字来形容它,“粗、短、平、直”。绝大多数孩子的中耳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感冒后,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如果这个通道“粗短平直”,细菌、病毒等致病菌能够轻易通过,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流感病菌等,所以感冒的孩子,不少会并发中耳炎。

  中耳炎的第二大病因是游泳。有些孩子游泳时跳水或呛水,这时细菌会随着泳池里的水由鼻腔、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急性中耳炎。

  还有一些坏习惯,也会引发中耳炎。

  感冒时,鼻涕较多,有的家长喜欢捏住孩子两侧鼻翼,然后让小孩用力将鼻涕擤出。医生提醒,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这是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腔至咽鼓管会出现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下,原本处在鼻腔内的鼻涕,会倒流至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然后再擤另一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发现及时,对症下药,一般马上就会痊愈,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听力。

  在这里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时,要高度重视:

  耳朵痛一下又不痛了,但精神没有平时好;

  抓耳朵,或时不时用手指掏一下耳孔;

  对大人说话不理不睬、老是要大人重复一遍,或喜欢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

  有的小孩,得了中耳炎后,并没有明显的感冒发烧症状,可能只是38℃以下的低烧,或流点鼻涕,如果伴有上面这些表现,家长要高度警惕了。

(王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化脓性中耳炎很隐蔽 不及时干预将严重影响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