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呐喊(七)谴责无补于事,疏导从善如流
谴责无补于事,疏导从善如流10月23日的《羊城地铁报》A03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文明取报读报,共创文明广州》,文中提及在地铁免费派发的报纸当中出现有老人索取多份的现象。报纸同时发表声明:我们不认可并反对任何恶意取报的行为,我们不认可并谴责任何公众败德的行为。同时报社在地铁站开设回收报纸点,呼吁读者分享阅读更环保。
把老人索取多份报纸的行为上升至公众道德的问题,显然过于上纲上线了。文中也提及记者访问过几位老太太取多份报纸的原因,都无一人说是自己罗来当废品卖。而且几份报纸真当废品卖,卖不了几分钱。那值得我们探究的是老人索取多份报纸的原因,我们根据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
其实,索取多份报纸的原因,最终的结果只有2个:卖报纸和不卖报纸。假设是卖报纸的,经济利益驱动,帮补生活而已,老人退休后,劳动力的价值无法与年轻人相比,索取报纸这些简单的劳动,如果可以换来收入,老人也许会乐此不疲。
假设不卖报纸的,老人依旧乐此不疲,只能说明老人的晚年生活太单调了,以此作为运动,以此作为乐趣。几个老人家聚在一起,早上以一段时间取报作为比赛,分享娱乐一番。
无论任何的原因,对沦为弱势群体的老年人所作的行为,加以指责,于情于理都不合,这些行为也无需上升至社会文明的高度,关于类似老年收报族的问题,上海《青年报》也刊登过评论,主题为:报纸回收箱进地铁引发争议:别与贫困老人争利。报纸提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地铁站设置报纸回收箱,回收的报纸卖钱后用于资助在上海一些医科大学读全科医生的学生。但对于这个问题,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表示,“如果我有一份报纸,一定会给老人,一定不会投到收报箱内的,一个强大的机构不要同弱小的穷人抢饭吃。”他认为,慈善基金会作为一个组织,组织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而这些收报的老人则都很贫困,是一些力量弱小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说,慈善组织就挤占了个人的狭小的生存空间。既然同样是帮助穷人,慈善组织何必拿了老年贫困人的利益来帮助另一些贫困人呢,这样没有什么意义的。
可见,类似的问题,并不是广州独有,上海这样的城市也有。我们无需焦虑,只需思考解决的办法。我个人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慈善组织是可以发挥作用的。首先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收报族的成因进行调查,如果是经济问题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老年人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如果不是经济问题的,可以开设多种丰富的娱乐活动,引导老年人过上健康、愉快,对社会有贡献的晚年生活。
谴责无补于事,给予善意的引导,创造文明的社会风气,社会上大部分人就会从善如流。广州人一向有包容的美誉,对老年人的稍微偏差行为,我们有信心成为过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