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让慈善夫妻“流汗又流泪”?
因一则“女博士后夫妇借高利贷做慈善”的求助微博而受到舆论关注的曹明秀,近日再发微薄称无力为女儿治病:“今天6个月大的女儿又生病了,竟然没有钱去医院……”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曹明秀夫妇带着孩子到北京儿研所就诊。(12月31日《新京报》)应该说,黄鹤、曹明秀夫妇目前的困窘主要源自他们对于慈善“第三条道路”的执着探求。众所周知,时下流行的慈善模式无外乎“平民慈善”与“精英慈善”两种,前者发端于民间,遵循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如衣加衣、免费午餐等;后者更依赖名流巨富的“一己之力”,或成立基金会,或直接发钱,其代表像邵逸夫、陈光标等。
比较而言,曹明秀夫妇的社会企业项目既糅合两者长处,又另辟蹊径。根据设想,项目包含一个公益基金、一所家政女工培训学校、一个家政企业。培训学校无偿培训女工,再通过家政企业盈利赚钱,利润用以补贴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捐资人的突然去逝,资金链出现问题,而郭美美事件的巨大负面影响,又使基金“8个多月没有筹集到一笔捐款”,以致他们不得不求助高利贷。
对此,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做慈善需要借高利贷吗?为什么不量力而行?谁来监督这笔“良心利润”?而随着曹明秀夫妇近况的进一步披露,上述质疑恐有加剧之势。据报道,现在,曹明秀一家的生活费全靠父亲的退休金,女儿木兰患湿疹并扩散到全脸,幸亏好心人帮助才得以就诊。不过,曹明秀表示,她个人不接受资助,“网友的钱算是借的,我会还给他们。”面对她和丈夫致力的慈善事业,曹明秀说会坚持下去。
曹明秀的坚持令人钦佩,社会企业的前景亦值得期待。从国外的经验看,社会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慈善的可持续推进,而且能拓展公民社会空间。从此意义上讲,曹明秀大可安心收下捐款,毕竟行善者也是人,而慈善的宗旨是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当然,更有意义的帮助在于,延续办企业、赚钱、做慈善……这条在欧美和港澳行之经年的慈善链,使社会企业在内地生根开花。总之,不能让行善者“流汗又流泪”。
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从税收、贷款、资金募集方面给予政策扶植,另一方面应尽快出台完善相关制度,构建政府、法律、舆论等多层面的监督体系,避免社会企业打着慈善之名,利用自身资格偷税漏税、非法募集捐款进行商业投资,以及挪用和盗取公众捐款。诚如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主任王名所言,目前国内社会企业的规模不大,利润方式透明,只要有法律规范和必要的监督,是可以信任的。(王垚烽)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