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点亮残障孩子的希望之灯
“ma,ma,ma……”一年级女生武柯鑫在老师示范下,熟练地做着发音训练。小鑫脑后扎一个可爱的小辫,穿一身粉色的小棉衣,乍看上去,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不同,但细心观察,你会发现,8岁的她耳朵上戴着助听器,没错,这间教室里的6名孩子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聪。近日,当记者来到山西省太原市聋人学校时,29岁的语言训练老师刘大玮正手语、口语交叉并用,辅导6个小弟弟、小妹妹做发声训练。小刘将一只只小手贴在他脖颈上,让他们感受声带震动,感悟该如何发出鼻音。十聋九哑,说话对失聪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老师们毫不气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当学生们能在装有语音发声纠正软件的电脑前得到满意的分数时,老师和学生都乐得一起鼓掌欢呼。“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上,保障这些孩子的受教育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的观点,在太原市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得到了验证。“这些孩子生来残疾,但不用像别的孩子一样承担多重的课业负担。”迎泽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董素萍说。目前,该校共有中重度智力落后、自闭症、脑瘫等学生70多人。记者到学校时,正赶上识别图形的课程。突然,一名女生开始绕着教室乱跑,又哭又闹。班主任岳老师赶忙拿了一块雪饼安抚,不一会儿,学生停止了哭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无法控制情绪,有时兴奋起来就又哭又闹。这会儿可能是饿了。”岳老师介绍,这个班是学校智障程度最重的一个班,12个孩子有一半是自闭症患者,还有好几个脑瘫的孩子。为了便于处理学生们的突发状况,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2名班主任,并把办公室设在了教室里。为让智障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训练,学校将陪读的家长组织起来,和教师一起听专家讲座、学习特教课程。60多岁的李奶奶一直在陪患自闭症的孙子读书,老人感慨道:“以前孩子哭闹,我们根本没办法,现在学校教一教,比以前好多了。”记者了解到,目前,太原市在校的残疾学生逾1200人,占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人数的98%以上,其中听力残疾最多,近400人。“学校条件变好了,很多学生放学后都不想回家,他们觉得学校比家更温暖舒适。”太原市聋校校长白英杰自豪地说。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市教育局对特教学校不设考核指标,各校遵循特教规律,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开展职业教育和生存技能训练:聋人学校开展泥塑、编织、剪纸、绢花、雕刻等;盲校开展按摩等;迎泽特教中心引导智障孩童释放竞技体育潜能……给孩子们最需要的教育,通过丰富残障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早日康复、实现生活自理,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掌握一两种生活技能,最终融入社会。太原市特殊教育的目标清晰而明确。(来源:腾讯公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