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437|回复: 0

[公益新闻] 每期都有近百个家庭报名 镇明路上一公益国学班为何受热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9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波公益网讯:镇明路上,有一个公益国学班,在创办后的两年时间里,不断吸引着“粉丝”加入:从开办之初的20个家庭参加,增加到如今的每期近百个家庭报名。它究竟有什么魅力?昨天,记者来到了这个由海曙月湖街道和鼓楼街道合办的公益国学班课堂,进行了一番体验。

  魅力之1

  热烈兴奋的亲子共学

  周日的镇明路,喧闹繁华,而国学班则闹中取静。上午9点多,记者拐进了镇明路上的小弄堂,走到一栋沿街住宅楼的二楼,一个近百平方米的房间,就是国学班的课堂。开课时间是9点半,不过,所有的学生都已经坐好了。

  记者注意到,每个来学习的孩子身边都有父亲或母亲的陪同,有的甚至是一家人一起来的。对此,鼓楼街道工作人员、现场负责后勤的戴静说,公益班不收费,完全开放和自由自愿,而国学文化讲究的是一种传承,因此,这个班对入学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每次上课都要有家长一起来,“这对双方都是一种促进,有的家长上课光顾着玩手机,孩子就会觉得难为情上前劝说,孩子玩心大,有家长在旁做榜样,也能慢慢静下心。时间一长,亲子间也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兴趣。”

  记者看到,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特别活跃:上台诵读的孩子,会拉上家长一起,孩子领读,家长跟读,家长读得不好,孩子还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批评”;在台下当“评委”的孩子,更是兴奋,台上的孩子念错了几个音,他们马上大声说出,并进行扣分,遇到念得好的或是吟诵篇章的,热烈鼓掌叫好……

  国学班的老师杨林告诉记者,在国学班的学习中,孩子们的身份就是做家长的“小老师”,这不仅能调动孩子积极性,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在“教”家长的过程中做到自正。

  魅力之2

  轻松愉快的诵读体验

  从一个只有20个家庭参与的小班,到现在每期都有上百个家庭报名,因受场地限制,还不得不分成“堂学”(30个家庭左右)和“家学”,成为线上线下双向交流的大课堂,公益国学班之所以受如此热捧,都是家长们口口相传促成的。

  9岁男孩瑢瑢的爸爸,去年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国学班的信息,就带着孩子来报了名。“国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引导他读过一部分的国学经典,而在公益国学班学习,没有压力,和大家一起,孩子特别轻松。”瑢瑢爸爸说,他和瑢瑢是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伙伴。

  “2年前带孩子过来,只是想让他感受国学氛围,培养他的专注力,并没想到能坚持学习到现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姚的爸爸说,随着孩子知识阅历的增加,不少之前诵读的内容都渐渐让他有所领悟,他也养成了每天诵读的习惯,对国学班更是有了感情,“现在,国学班不仅会经常组织课外小课堂,如茶道、琴棋书画等,还建立了微信群供大家交流,小姚每天都把自己诵读的语音发上去,对学习也更有兴趣了。”

  姚爸爸还提到,教课的杨林老师也是他们坚持参加国学班的一大原因,“杨老师做公益有十多年了,很让人敬佩。在国学班上课,她不收费,为了鼓励孩子,还经常买点小礼物、带点小零食和孩子分享,我觉得,她身教的作用比言传更大。”

  魅力之3

  国学老师喜欢分享快乐

  国学班的杨老师,豁达随和,和很多人脑海里想象的“夫子”形象大不相同。昨天下午,记者和杨老师畅聊了一个多小时,也是收获颇丰。

  杨老师今年50多岁,退休前是在证券公司做财务的,不过,她从小喜欢国学,“我好古,写诗就喜欢写点格律诗,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个乡村女教师,现在多少算实现梦想了,哈哈。”

  大概在10多年前,杨老师看到报纸上有个江东的社区招收暑假班国学老师,就去报了名,因为她不是教师,被拒绝了。不过,她自愿做后勤,就在暑假班里留了下来。有时国学老师有事,她就帮着代课,没想到,暑假过完,她被家长们揪住了,说孩子以后还要跟着她学。于是,从那以后,杨老师就一直在社区里免费教孩子国学。

  对于这事儿,杨老师并不想宣扬,她只说:“在国学面前,所有人都只是学生,和大家一起学习国学,是没有压力、没有功利的愉快经历,你们成全我快乐,我也成全你们快乐,我们是相互成全的。”

  而在杨老师的国学班里,还有一个特点:她只诵读经典,不解释。因为她认为,无论什么解释都会加上个人的理解,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强加的内容,会关闭他们的灵性,“很多大人都以为年纪小的孩子不懂国学,其实,这只是大人们不懂孩子的理解罢了。”

  最近,豁达的杨老师有了一个小烦恼和一个大愿望。烦恼在于,如今公益国学班的场地有些简陋,她希望能有一个宽敞安静的地方,能和大家一起感受古琴的悠扬;愿望则是,希望这些和她一起参加国学班的学员,都把国学作为一种文化,融入到自己的骨血里,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知识。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张黎升 皇甫珏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