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6464|回复: 0

[公益人物] 倾家荡产做慈善:损己利人不值得鼓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7 23: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源尔 来源:中国青年网

  据媒体报道,“公益哥”何国苗以个人名义累计捐助诸暨市公益慈善活动的总额已超过1700万元,但自己却带着妻儿一道,与母亲挤在老家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此举虽属于其个人选择的自由,但做慈善首先应该从善待家人开始,先己及人,倾家荡产做慈善不值得提倡。

  慈善,按其本质来说,是财产所有权的无偿让渡,是一人或组织将财产转移给另一人或组织。西方有句谚语:“慈善从自己家里做起(Charity begins at home)”。正如比尔·盖茨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的,“慈善始于家庭,这意味着,对家人尽责是你的首要义务”、并表示“到了35岁时,拥有的金钱已远超出家人所需要的数目”之后,“对于金钱已经比较超然”才全力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去。

  可见,一个人有了钱之后,最急迫的应当是首先帮助自己的家庭,通过自己的财力能够把身边的贫困问题都解决,尚有余力,才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针对陌生大众、面向普遍贫困现象的职业慈善行为。

  通常只有损人利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损害别人的利益。损己利人或无私利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十分高尚的,甚至被媒体大力渲染,成为号召学习的对象。例如,深圳知名歌手丛飞,在去世前的近十年时间里,认养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区的贫困学生,残疾人和孤儿183人,至少捐献了300万元的善款,最后却积劳成疾,不幸去世。近年来,更是不断有“倾家荡产做慈善”的新闻见诸于报端。

  然而,媒体大力宣传的背后却忽略了“倾家荡产做慈善”的不道德,它既损害自己的利益,又导致他人“损人利己”,对己对人都不道德。就像丛飞在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后,在50多平米的简陋家里,没有任何值钱家当,衣柜里的衣服都是三五十元的便宜货,无钱治病,而且在生病最需要钱救治的时候,遭到受助学生家长的催缴学费甚至恶言相加。倾其财产、生命去做慈善,不可谓不“无私利人”,但是,这确是对慈善观念的误读,“自己家的孩子不去照顾,却对邻居的孩子关怀备至”,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将家庭拖入贫困的深渊。

  虽然做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但是,做慈善最重要的原则便是“量力而行”。 在中国人均收入较低,绝大多数人的财力达不到办慈善的地步,根本不具备发展大规模职业化、产业化慈善的条件。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非富人办慈善”或者“穷人办慈善”的现象不值得提倡。现代慈善不需要倾家荡产,更不需要无谓的“自我牺牲”。

  但现实当中,却并非如此。曾经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丛飞,为了做慈善,资助贫困儿童倾其所有,最终积劳成疾,胃癌去世,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刚出生的女儿以及一个破碎的家庭。在江苏,51岁的戴忠金身患癌症20年,10多年跑遍各地帮助贫困农户和失学儿童,用退休金倾力做慈善。这些人成为媒体宣传的楷模,成为争相称赞的对象。

  做好事时首先会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以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公益慈善并不要求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勉强作“奉献“,“非牺牲”是现代慈善事业践行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只顾自己一门心思慈善,完全不顾虑其他因素,对于他人宽容、对自己家人严苛悭吝。这样的慈善不具备可持续性,还有可能走进死胡同,造成恶性循环。

  曾入选2005年首届“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的赵俊方(微博)老人,在十多年来倾尽家财无私资助了上百位贫困大学生,由于坚信“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是亲疏,救人的原则应该是救急不就亲”,甚至在孙子掉进油锅严重烫伤后将别人捐助的善款也捐给了贫困学生上大学,而孙子却因无钱进行做烫伤植皮手术,落下终身残疾。这一行为也引爆了长久以来积攒的家庭矛盾,最终,在亲人的反对与孤立中,赵俊方难以支撑。

  曾经的“中国十大人气校长”、国内“举债做慈善”的明星黄鹤,和他的博士后妻子曹明秀,全心投入到救助农民女工和农民子弟学校的伟大事业中,然而,最终他们却欠下了上百万元的债务。在债主们的眼里,曾经的“理想主义者”黄鹤在“举债做慈善”的过程中早已失去了慈和善的光环。倾尽所有去帮助别人,却对家人十分无情甚至吝啬。由于黄鹤的欠债,让很多投身于公益教育的年轻教师衣食无着。由此可见,单纯的激情或者善心,保证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反过来伤害慈善业。

  然而,几乎每一次“穷人慈善”都会在全社会引发感动,这主要是因为当事人的“穷人”身份。媒体对于“穷人慈善”的宣传有“道德绑架”之嫌,并不足取。对于这种“丛飞式慈善”的过度渲染则容易造成“为慈善倾家荡产”的畸形现象,有违现代慈善的伦理道德。

  据《新快报》报道,汶川震灾后,广州的谭先生举着写有“广州市民抗震救灾售卖楼王”的牌子上街,称自己要把房子卖了,把钱全部捐给灾区,自己一家租房子住。《兰州晨报》更报出,三名老兵变卖了家里唯一值钱的磨面机及全部的 800多斤小麦,将所得款项捐给灾区。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甚至粮食都变卖了,这些老兵为了救灾可谓是“倾家荡产”。为了救助他人,却将自己以及家庭推入到困顿的深渊,这样的行为是对自己以及家人的不负责任。且不说他们的做法能给灾区提供的帮助帮助,但这种非理性的盲目慈善却决不能提倡。

  从宏观的角度,一个大规模的可持续的慈善行动,最终要靠大部分的中产阶级、富裕阶级、可盈利的社会机构(比如企业)来得以维持。正如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国乡在《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中将慈善事业定义为“先富人群为了回报社会、完善自己人格或企业信誉的人格道德行为。”例如,比尔·盖茨夫妇将自己的财产拿出成立“盖茨基金会”,在全球寻找公益慈善项目进行投资,依靠科学的管理方式,甚至每年除去投资和运营成本还会有所盈利。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穷人的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每新增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它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高,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钱用,让他们去做慈善,一者能力有限,二者损害本人福利,社会总福利未必见得增加,即使增加也十分有限。做慈善不能靠丛飞这样的力不从心的个体来维持,更不能想黄鹤那样靠“举债来做慈善“,一旦因故终止,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自己家的孩子不去照顾,却对邻居的孩子关怀备至”,这样的“损己利人”的做法,不能称其为慈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