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介绍“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Evaluation)是最基本的评估方式,它具有目标导向的特性,在干预结束后介入,挖掘干预取得的成果,以此判断干预目标的实现程度。应用总结性评估有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干预目标和指标体系在干预前就相对完备,干预行动与计划行动变动不大。
但实际中,公益项目很难具备上述两个前提,这就导致总结性评估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其梳理成果的功能。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Evaluation)则尝试从项目设计时就介入,以期对项目的干预目标、指标及行动计划在早期就施加影响,避免及减少执行过程不必要的调整。
所谓形成性评估,即在干预的全流程搜集信息,识别出阶段性结果和干预的不同方式对结果的影响,以此为干预的全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因此,形成性评估换个通俗的词,可以等同于全流程评估。若将干预划分为设计、执行、监测和评估四个阶段,总结性评估只在“评估”阶段开展,形成性评估则在其它三个环节开展。
具体而言,形成性评估需要完成如下工作: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至少有三点区别:
第一点,总结性评估试图“印证”干预的成效,形成性评估试图“保证”干预的成效。所谓“保证”,是形成性评估通过对干预全流程的参与,发现并识别影响干预成效“形成”的关键因素,就这些因素在干预的各个阶段改进工作,以保证干预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点,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的工作范围不同。总结性评估只需印证目标是否实现,而形成性评估却要求评估人员探索干预目标、逻辑框架和指标体系,发现干预执行全过程的问题、挑战,为干预团队提出设计和执行的及时改进建议。可见,从工作的覆盖范围上,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十分不同。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区别是,形成性评估本身也是干预的过程。形成性评估作用于干预活动的全过程,对干预提供信息,以此影响干预活动的设计和走向,或直接或间接贡献与干预目标的形成,事后开展的总结性评估则不会影响干预的实现。
在区别之外,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关系是,形成性评估的信息可供总结性评估印证干预的成效。总结性评估采用回溯的方式发现过去的经验和挑战,但历史终难重演,回溯有可能将关键信息遗漏,以至于无法对既有成果做出解读分析,也无法积累经验。形成性评估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原因在于形成性评估陪伴了干预的全过程,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做出记录和总结,保证了关键信息在发生不久就得到分析。
至此,评估的三种方式,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发展性评估已经全部谈完。
读者可以这样来理解三者的逻辑关系:
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