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植物地图手绘绿色上海
志愿者和艺术家合作,共同为沪上10个公园描绘植物地图,以传递自然之美
“二月梅花报春来,全民植物地图也要重新出发啦!”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以下简称禾邻社)的网站上正在招募志愿者。只有在这个季节,人们才能抓住机会一睹寒梅风采,也为植物地图再添一员。
全民植物地图是禾邻社开发的一个文化传播项目,他们将志愿者引入城市绿色公共空间,通过观察,用手绘、摄影等方式记录植物,与本土设计师及艺术家合作,共同为上海十个开放式公园描绘植物地图。如今已经出品了五幅植物地图,下一站是徐家汇公园。
志愿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植物
“社区X地图”
“全民植物地图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传递自然之美。”卢璐介绍道,她是禾邻社创始人之一,也是全民植物地图项目的艺术总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而后获得伦敦大学戏剧学硕士学位。原本植物地图被赋予环境教育、社区融合的意义,但最终,禾邻社将其定位于“传递自然之美”。“这是很多事情的基础,比如环保的基础是能够欣赏自然之美。”
2009年9月,禾邻社发起成立半年之后,进入浦东一社区开展社区融合互动剧场项目。为了让社区居民走出房门,他们尝试了各种好玩的艺术形式,逐渐发现,以“社区艺术工作室”为载体引入艺术家和其他艺术机构与居民互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用艺术活动来激活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
由此,社区艺术工作室、艺术家、公共空间等关键词勾画出全民植物地图的雏形。
次年,禾邻社又在浦东公共绿地里开展了“社区特搜队,定向大作战”活动,借用户外定向越野的方式,将绘画、泥塑、身体剧场等艺术创作融入其中,让参与者在有趣的户外活动中熟悉社区公共空间。随后,又与青年艺术家合作,开始尝试用“社区声音地图”“社区自然地图”“社区记忆地图”等方式引导居民关注社区。
在此,禾邻社意识到,“社区X地图”或可成为引导居民认识社区的良好途径。2011年,禾邻社正式提出了“自然艺术”的概念,以自然艺术方式推进社区发展。当年年底,开始研发“全民植物地图”。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在美国,早有“绿地图”组织(GreenMap)在做类似的项目。
绿地图是在纽约成立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以绘制地图的方式,帮助人们了解本地的人文和生态环境,目前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出版了300多份绿地图。其口号是“心怀世界,手绘我家”,倡导从自我开始做起,通过绘制自己社区的地图,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保护共有的环境。
通过分析和比较,禾邻社认为国内的社区结构和公民意识尚不足以达到绿地图行动,绿地图工作模式固然可贵,但不适宜在国内推广。因此,禾邻社决定独立研发全民植物地图。
2012年3月,禾邻社与志愿者一起创作了第一份植物地图“南浦广场公园地图”。在创作第二份地图时,禾邻社更加注重参与者的体验,力求简单、轻松、有趣,即使志愿者没有专业背景,也容易参与并吸收知识,与此同时创作出高质量、可供传播的地图“零件”。
志愿者记录植物
志愿者门槛
“蔓长春花———夹竹桃科。蔓性半灌木;叶甚茂密,光亮两两相对,圆润而叶尖端微外翻,生花茎直立,花五出蓝紫色,近花心而色淡,花瓣向一侧倾斜。园林多植其变种‘花叶蔓长春花’,叶边有黄色斑点而异。”在《静安公园全民植物地图》中,一幅照片上面写道,照片之下则是手绘的蔓长春花,注明:宇哥作。
在活动前期,禾邻社与上海当地艺术类院校及企业定向招募志愿者,也通过公开渠道招募,同时邀请艺术家及设计师。艺术家或设计师负责绘制公园全景地图,用于解释公园空间布局,标示植物位置。而志愿者则负责实地拍摄植物照片,补充植物学文字描述。
志愿者辨识植物
报名就能成为绘制志愿者吗?
不一定。为了保证植物地图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后期能够更好地传播,禾邻社要求公开招募的志愿者有一定绘画基础,在报名时还要附上2张作品。之后,禾邻社将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项目说明、常用植物介绍、植物辨识测试等。
虽设立了专业门槛,但禾邻社并不担心招募不到志愿者,相反,人们参与的热情大涨。
“大批热爱艺术的人工作之后离艺术远了,全民植物地图让他们重拾艺术,而且我们画的是植物,让人在很放松的状态中创作。”卢璐解释全民植物地图为何吸引志愿者。
在去年3月和6月两次绘制静安公园植物地图的活动中,来自企业的员工志愿者合力完成了57种植物的拍照、手绘和植物学说明。
“对艺术家而言也是一样很有吸引力的,艺术家们非常踊跃,因为我们尊重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转化成公共服务。”卢璐补充道。这些设计师与艺术家既有著名汽车企业上海设计中心的资深设计师、先锋画家,也有人气绘本漫画家、插花花艺大师等,一位设计师负责一座公园。
2013年,除了静安公园之外,塘桥公园、丽园公园、公益新天地和万科假日风景社区,也都有了一幅全民植物地图。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禾邻社将与志愿者和艺术家走进徐家汇公园、襄阳公园、陆家嘴绿地、天山公园、复兴公园、人民公园等地,绘制更多植物地图。
起诉“权贵”
卢璐认为,全民植物地图能在上海铺开,原因在于项目内容扎实,工作流程规范,这也与禾邻社与企业、高校及媒体等各方合作,借用商业社会使用的传播渠道来提高知名度不无关系。绘制仅仅是全民植物地图项目的前期内容。绘制之外,全民植物地图将往更广阔的的空间发展,不能只是成为社区的自娱自乐。
因此,线上线下的传播,也是全民植物地图实现其意义的重要部分。官网、官微、上海志愿者网、豆瓣网等,都是禾邻社常用的线上传播渠道。而在线下,禾邻社将发放实物地图,在上海22个地铁站进行广告宣传,开辟公益专区与活动专栏,在上海公益新天地进行长期的活动成果展览,实地推广40场植物导游。其中,最重头的要数将于今年秋季举办的自然艺术节。届时,参与全民植物地图的设计师、艺术家与志愿者,都将在上海一线美术馆举办作品联展,展出自己的地图作品。擅长艺术策划的禾邻社也将组织相关的剧场演出、工作坊及体验性活动。
在禾邻社的规划中,全民植物地图项目会在研发阶段的前两年通过与企业、政府、基金会的合作,发展完善项目,并追求机构的财务稳定。在第三年,则全面升级全民植物地图,开放操作方法,分享给所有有需要的机构或个人。
但是在去年,禾邻社曾起诉合作方万科基金会,指责其擅自窃用全民植物地图方案。2012年,禾邻社曾与万科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在万科假日风景社区开展全民植物地图项目。项目结束后,禾邻社却发现万科基金会在没有得到其允许的情况下,将全民植物地图项目信息公布于万科集团内部网站上,并鼓励、资助各个商业分公司独立执行该项目。事后,万科基金会公开道歉,但禾邻社并不买账,认为其致歉函强调开源,弱化基金会的侵权行为。因此,禾邻社决定起诉万科基金会。
禾邻社起诉万科基金会,也被视为“草根”与“权贵”的较量,更被公益界看做公益组织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事件。卢璐透露,法院已经立案,预计在今年3月份正式开庭审理。与此同时,她也表示,全民植物地图项目的发展方向不变,但若要实现开源则需要大数据的积累。全民植物地图项目结构复杂,在各方面仍待完善,目前尚处于积累期。
(来源: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