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8859|回复: 0

[公益热点] 解读壹基金雅安地震一周年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8 0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郝南


  来源:微信公众号“卓明地震援助信息咨询中心”


  首先声明,个人主业为一名牙医,业余时间创立并经营一家专门从事救灾信息处理(包括民间组织救灾行动汇总及分析)的公益组织,一只脚在公益圈外,一只脚在公益圈内,个人与其他组织没有财务瓜葛,也不听命于任何一家组织,参与公益是志愿行为,完全自主。撰写此文主要基于本人六年来作为志愿者参与国内救灾行动的经验、对民间救灾组织包括壹基金的了解、以及个人的中立立场,写作缘由会在文章最后提及。此文为个人对“四月网质疑壹基金”网络事件的评论,希望能够为大家理解本次事件提供一定的参考,不代表其他任何人观点。本人自学成材,不专业严谨之处,还请谅解。


  我与四月网有过一段缘分,2011年曾受邀作为“四月会客厅”的嘉宾,录制过一期“四月青年”系列节目。那时候因为看到一些有想法的理想主义青年在此聚集,领着很低的薪水,很努力的工作,把爱国的情怀作为一项事业,对四月网还颇有好感,因为这与公益组织的运作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在四月网经历变故仍然运作下来的时候,还曾经仍然对它抱有一些期待。但在看到四月网发出的“质疑”微博时,我忽然意识到,现在的四月网,很有可能真的和我当年印象里的四月网很不一样了。首先,这篇质疑微博的语气、口吻、手法和之前周筱赟构陷嫣然基金、网络推手污名化红会等网络恶性质疑事件如出一辙,所谓的证据列举单薄且导向性明显,会对被质疑者造成很难挽回的声誉影响;其次,“质疑”的姿势水平很难看,质疑方向稍加思考就可以否定,显然与网站的“理性”理念和“传播事实真相,化解彼此间误读”的立媒宗旨背道而驰,只会引起不明真相又带有预设立场的网友的集体发泄,更会造成对网络信息不加选择缺少思辨过程的网友的误解。这显然已经超出了质疑的范围,而更像是一次热点炒作的尝试。不幸的是,这次尝试成功了。


  我不清楚四月网在发出微博时是否知道这样的“质疑”会给救灾乃至公益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但从后续回应和跟进看,这显然不是个人的一时兴起,而是有准备有目的的官方行为。我也不知道为何3年之间四月网居然会堕落到与参与发起“辟谣联盟”时的打击对象同一水准的程度,看到四月论坛里的网友少了很多思辨求真的态度和思维,我很为当年的理想主义青年们感到惋惜。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讲讲为什么会在看到微博的时候就做出这样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该事件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些事实很容易说明,比如对“贪污”的质疑,另一些公众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而容易发生误解的部分,则需要花上一些篇幅去阐述。所以接下来的文章分为三部分:理解必须先了解的一些救灾常识、对壹基金雅安一周年报告的解读以及对一些质疑的解答。文字会比较多,希望真正想了解真相的人能有耐心把它读完。也希望通过这些阐述,可以增进公众对于救灾领域的了解,以后对于救灾事务能够有更理性而有效的参与,也许还可以让这次事件具有一些积极的意义。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读完,请记住结论:1.正规运作的公益基金会的善款很难被贪污,不管是壹基金还是红十字会;2.救灾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为,不能简单的评判;3.壹基金对于雅安救灾捐款的使用是负责任的,而且在当前国内公益发展阶段,一个民间组织灾后不到一年花掉4700万且能实现支出相应的价值,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4.救灾≠应急,救灾行为更应该是常态而不是只有在灾后短暂实施;5.壹基金报告中有提到雅安救灾整体规划,即3.85亿会怎么花。


  如果不肯看具体阐述就认为本人是在为壹基金洗地的,抱歉,这篇文章不是为浪费大脑资源的人而写,说句不好听一点的话,这样的人被愚弄和利用,实在不是别人的错。


  一、理解本事件需要具备的一些背景知识


  很遗憾看到一些新闻评论文章里,部分记者对于一些基本的常识也缺乏了解,这可能是公众对灾害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一个体现,与媒体在报道救灾时往往只侧重于报道有眼球度的煽情故事、事迹或一味消费灾难有关。有些知识是我们做救灾前必须先了解的,有些则是与所有人密切相关,应该成为基本认知的。


  1、没灾的时候要做的更多


  救灾在业内有个专业的称呼,叫灾害管理,它现在一般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减灾、防灾、备灾、应急和恢复(重建)。灾害随时随地有可能发生,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灾害大国,每年都必然有比较大的灾害事件发生。在灾害发生之前,我们必须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比如治理环境问题),提高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建筑质量),为可能到来的灾害做好准备(提前准备物资和演练),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专业的评估和操作,一方面需要所有人都有对灾害的充分认识,知道遇到灾害以后应该怎么做。所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灾前阶段的减防灾、备灾工作可能产生的效果,比灾后去救助,要好的多。少死人总比死了人再去救要好,道理是很显然的。而灾前的工作,恰恰是目前从政府到民间很少做的。为什么日本、台湾、新西兰甚至智利大灾时候死人少?为什么土耳其、海地、巴基斯坦损失很惨重?我们现在做的还很不够,很多方面还是空白。


  2、救灾不是个简单的工作,即危险,又很难做好。


  应急阶段在国内又被划分为2-3个阶段:响应阶段、紧急救援阶段和过渡安置阶段。响应阶段决定了接下来的救援行动的效率和效果,是非常考验专业性的一个阶段,需要备灾做得很充分。紧急救援阶段工作目的为救命和保障幸存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过渡安置阶段一般以灾民住进临时性住房(板房)、恢复一定的生活水平作为结束标志。这两个阶段的工作以生命救援和提供基本保障物资为主,辅以医疗、心理、净水、环保、老弱病残幼照顾等方面的参与。灾后的应急工作因为需求迫切,灾区环境复杂危险,操作技术难度很大。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保障物资和资源迅速按照数量和类型分配给需要的灾民,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大家捐款捐物只是开始,一线人员需要投入的人力,承担的风险,都是很惊人的,救援人员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的。这一点我们国家在512之后做的还很不错,毕竟是举全国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物资发给了不该发的人也是有很大问题的,过多的物资和援助除了浪费,还会造成受灾社区内的纠纷、灾民丧失自主意识变成刁民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破坏。这就为救灾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随随便便把救灾物资乱发。这里要补充一点,针对灾害和战乱等人道主义危机,权威指导文件联合国人道主义宪章中清楚的说明:救灾的第一主体是灾民,也即灾民自己也应承担灾害造成的损失,其他手段都是辅助灾民重新获得独立自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灾民的未来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外人早晚要离开他们;救灾的第二主体是政府,政府有天然职能为本国灾民负责;救灾的第三主体是民间组织,需要在当地政策条件下开展工作,也即民间是政府的辅助和补充。


  3、重建阶段历时漫长,需要多领域长期持续专业化的投入。


  重建不光是房屋和基础设施的重建,还包括社区、心理、生计、卫生、儿童、教育、环境、文化、民族特色、养老助残等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相当的专业度,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人才在灾区持续工作几年的时间。这可比灾害发生时脑袋一热就跑到灾区难得多。汶川地震后三年重建完成的提法非常的不科学,虽然基建真的做得很好,但现在还留下很多其他方面的后遗症。遗憾的是现在我国在重建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的匮乏,很少有专业的人愿意在灾区一呆好几年(换你你干不?)。现在是有钱也找不到人在灾区干活,更别说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了。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增加资金和培训投入,培养和建设更多能在灾区工作的公益组织,支持更多的重建项目,鼓励人们到灾区去服务。(这方面的人力缺口真的很大、很大……)


  4、民间要做的是政府不做的,或者做不过来的。


  政府的特点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满足集中人口的需求,大规模基础建设,整体的规划和发展等等。但救灾总有先后,偏远地区和救援盲点的问题始终会在最后才能得到解决,一般灾区道路情况都比较差,整体满足基本需求需要至少几天的时间,这几天的时间里灾民不能一味的等待,这就需要民间组织优先解决政府救灾序列里靠后的人群的需求。这部分灾民数量相对较少、分布比较分散,适合民间有针对性的灵活展开救助。花钱最快的还是搞基础建设,但也有部分地区比如民族地区需要个别化、有区别的恢复和发展,政府再强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要求都分别合理满足。民间则可以做得更精细,做出有意义的示范和探索。民间不能和政府抢活干。雅安地震政府灾后投入800多亿,民间募集善款加起来不过十几亿,和政府抢活干是浪费宝贵的民间资源、重复纳税,同时有为数不少的灾民会得不到合理的救助。另外,政府在软性建设上是弱项,民政部救灾目标“六个有”只包括“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水喝、有医疗、有学上”。社区重建、环保、心理、文化保护等等一样对于灾民意义重大,需要民间力量更多作为主体去参与和示范。


  5、善款想要花出效果来,需要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对专业性、人力和时间要求都很高。


  有以上的约束条件,花钱就变成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了。我们要按照灾民的实际需求来办事情,而不是以我们想象的灾民需要的来操作,这需要真正到灾民中间去呆上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到。要保证物资的精确匹配,数量和类型都要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要通过细致的调研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去解决;要解决的问题分布在各个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力去实施,没有人手要先招募和培训;要在几年的时间里设计和使用已有的资金……目前的瓶颈在哪里就一目了然了。拿钱去搞基础建设,或者把钱拨给政府去解决是最快的方法,比如汶川地震之后,红会的钱花不掉,直接分给了灾区各地红会,进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几天就可以把几十亿分完。修几个学校、盖几个小区几千万是小意思。这样的意义何在?民间和政府的工作有什么差别?难道节省国家投入就是我们捐款的目的?救灾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否有更多样化的灾民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些问题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答案。汶川震后已经有很多反例出现,大部分的救灾重建项目都以失败告终,比如多地的养兔项目最后都不了了之,以捐助的种兔死绝作为结束(因为灾民缺少养兔的技能和积极性),善款投入打了水漂。更多的捐款纳入了政府财政,监管等不到保证。我们重建的学习对象台湾也走过弯路,慈济在88风灾之后快速上马几个月建成的小区被证明不适合高山民族居住,严重影响到民族传统的延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慈济不得不又为村民建了另外一个村子。可见,评价善款是否使用得当,不仅要看钱花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要看钱花的效果。


  6、我国民间组织救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和能力都严重不足。


  中国民间救灾领域几乎是从08年开始起步,之前做救灾的组织非常非常少。而在512之后,因为大众的误解和忽视,从事救灾的组织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专业化就更无从谈起。6年来,除民间救援队,全国新增的专门从事救灾的组织不到5家,加起来不到10家,我创立的卓明作为不怎么花钱的志愿者组织也忝列其一。参与救灾的组织的数量,以及救灾的能力有所增加,但他们平时还需要操作其他和救灾不相干的项目才能维系生存,救灾只能是兼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灾害大国来说,这样的情况是远远不能满足救灾的需求的。我们不可能在平常不投入,却要求民间组织在救灾的时候马上具备专业的救灾水准,更多参与救灾的组织是缺乏相关技能的培训和日常训练的。在这种情况下,捐再多钱也没法满足灾害专业管理的水平要求。


  7、有更多严重的灾害被我们忽略了。


  在512之后,真正获得公众广泛关注和大量投入的灾害也就是玉树地震和雅安地震,但实际上损失在接近同等级别的灾害还有几次。以雅安地震为参照,雅安经济损失为600亿以上,岷县地震损失是200多亿,但获得的民间捐款只有大概几千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不到200万元,其中一百万还是从雅安地震款中“挪用”过来的。岷县12年还有一次洪水灾害,对农田和生计的破坏甚至还要超过地震。其他的像彝良地震、盈江地震等等公众也基本都不知情。这里同样存在一个误区,灾区需要被援助的需求,并不和死亡人数成正比,而对于死伤人数较少的灾害,媒体因为公众不感兴趣,也不乐意投入人力进行报道,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种类型灾害中,除本地团队外一般只能看到蓝天救援队、壹基金、红十字、华夏公益、授渔公益等少数几家机构反复出现的身影。同样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些灾害中的几十上百万灾民就不值得去援助么?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二、对壹基金雅安一周年报表的分析


  了解了以上情况,再来看壹基金的报告,应该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可以明白壹基金的投入分布在哪些阶段和方向,项目设计的用意是什么,执行的效率怎么样。这里值得先说明的,首先,财务报告截止到3.31,实际上离4.20还有一段时间,而且财务审计和出报告也需要时间,未评估审核的项目尚未结算支出。严格的一年数据应该比现在的要多一些。其次,以支出比例来评价执行效率是完全错误的评价方式,科学一点的方式是看已拨付款项的绝对数量,这才是体现基金会执行能力的数字。以扶贫基金会为参照,扶贫是国内公认的老牌公益基金会,救灾执行经验丰富,应急期间光物资就发放了5000多万(壹基金同期发放物资2000多万),故而可以以支出8000多万排名第一,而壹基金则稳坐第二把交椅,比第三名多出了不少。从物资发放外的其他项目来看,两者的资金执行效率则差不太多。这里有个背景,壹基金在雅安地震之前,深圳壹基金刚成立两年,办公室刚从地下仓库搬到一个只有两百多平米使用面积的写字楼办公间,所有部门体系和长期项目都是全新的,救灾部门只有不到十个人,其他部门人员在人手紧张的时候也要过来增援,在雅安地震之后,壹基金紧急扩展了救灾部门的人力,达到了几十人。也许这并不是最理想的成果,但这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两家救灾机构之一。专业和能力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一个飞速发展的机构,我们也只能接受我们的民间救灾机构还在发展中的现状。如果要寻找一个可参照的标准,我建议大家找找台湾921集集地震和88风灾之后,慈济、世界宣明会和“台湾红会”的支出数字做一个对比。大家可能会对“发展中”这个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逐一对壹基金在救灾各阶段的投入做一分析:


  1、紧急救援阶段:主要为物资发放支出和行政支出,共计2400多万元。这个阶段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也是公众关注最多的一个阶段。壹基金动用救援联盟救援队三十余支,与全国各地联合救灾成员组织40余家协作,在芦山、天全、宝兴设立分支指挥站,发送各类物资1000余吨,其中包括顺丰免费物流运送的大量闲散物资。这个人力投入的规模是空前的,根据我们在当时的信息收集情况看,应该说壹基金的指挥调度和运作是成功的,从执行的效果,物资的匹配度,全流程的控制,财务的监管和统计等几个方面看,基本上挑不出太大的问题。网友可能更希望捐款用于这个阶段,但从两方面分析,第一,动用这么多人力的情况下,也仅能运送2000多万的物资,可见专业救灾花钱的难度,这已经是我在近年历次救灾行动中见到的非常经典的高效案例;第二,当时雅安的物资供应非常充足,99%以上的灾民基本需求在通路以后比较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满足,甚至出现了很多物资重复发放和过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加大投入,只能是浪费资源。


  2、过渡安置阶段:洗衣、净水、洗浴都是灾民在安置区内的生活会面临困难的几个重要但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三个项目针对性很强。灾区的农业生产会受到灾害的影响,当年收成有限,过冬自然成问题,国家配套有冬春救助,壹基金也配置了为儿童考虑的冬季温暖包,算是在大家都不再关注灾区的时候,做了政府不做的事情。至于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即帮助儿童在灾后一段时间在大人忙于重建的时候可以得到照顾,同时为几十家民间组织留守灾区提供了条件,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项目设计。支出共计将近1000万。


  3、重建项目包括轻钢房建设、学校建设、减灾示范社区、壹乐园等,可以看到在灾后半年时间里,大部分重建项目处于调研、规划、设计、评审阶段,投入会比较少。另外,还需要等政府重建规划出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重建项目偏重于基建,投入都比较大,万一出现偏差,执行效果不佳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而且很难纠偏。所以先期开展一些试点项目可以理解是谨慎的作法,尤其是没有实施经验的项目。考察这些项目的执行效果还要看政府的重建进度,只要不落后于政府其他社区的建设进度,项目的进度就是可以接受的。平衡性是重建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过重建项目类型比较单一,数量相对比较少,不知和管理难度、实施专业人力限制等因素有关。我所了解的背景是现在还驻守在雅安的几十家民间组织已经都是满负荷运转,没有多余的人力来执行更多的项目,灾区重建项目对于人力的消耗是很大的,大部分项目都需要有公益人长期驻扎在农村基层社区和学校里。其他基金会的项目拨款也是相对充足的。这个瓶颈是整个民间公益界目前所要面对的:在资金不缺乏的情况下,人力严重短缺的现象就格外突出了。


  4、减防灾方面,社区开始试点;针对学校开发的校园减防灾盒子已经由国际组织儿童救助会完成理念设计开发,国内组织多背一公斤提供产品,这是一个国内设计非常前沿、也很有代表性的校园减防灾项目,目前支出80多万,可预计的效果则是很乐观的,属于投入不多但产出很明显的高性价比项目(为什么校园减防灾项目性价比高,则需要运用减防灾项目分析工具来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简单的说就是“孩子是未来的希望”)。灾害发生地往往面临同类型灾害重复发生的风险,而国际上对于减防灾投入的经验公式是减防灾投入1块钱,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减少7块钱的损失。如果以生命折算,那就是无价的。


  5、在报告最后,壹基金附有5年资金使用规划,其中,设计支出在2015年会达到最高峰,计划当年投入为1.2亿。今年的预计投入则是一个亿。5年后项目收尾,资金调拨完毕。今年的投入额度是去年的2倍,做的大都是壹基金之前几乎不涉及的硬件投入,值得继续密切观察。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支出列项是“龙门山地震带灾害管理中心”,预计支出额度达到了一个亿之多。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均发生于龙门山地震带,甚至向南延伸的鲜水河地震带等地质活断层上也曾于近几十年内频发破坏性地震,造成过严重损失。不知道壹基金是否有意将这部分资金留作这几条地震带上可能发生地震的备灾储备之用。不过这或许多少体现出了壹基金面临的一个困境:钱确实太多了,超出了雅安灾区可操作的需求,只在雅安投入是花不完的。


  三、对于一些质疑的第三方解答


  真正看完上面一系列说明后,相信很多质疑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下面挑几条微博评论里经常被提到的问题,结合网友给出的一些回复,试着回答一下。


  1、李连杰贪污雅安善款?


  稍微了解一点组织运作的人就会知道,以壹基金的组织架构,李连杰作为壹基金的理事,只有在理事会上发起提案、表决、参与决策的权利,基金会的运作和财务均由秘书长负责,理事干涉财务的可能性很小,从基金会账面转账到理事个人更是公益基金会无法列支的——程序走不通,质疑者缺乏最基本的常识。


  2、壹基金为境外势力提供资金支持?


  同样无法实现,每笔支出都是可查的,帐不平怎么解释?这显然是受到了基于境外某些基金会运作模式的惯性思维影响。


  3、壹基金等NGO是境外势力的渗透工具?


  我们退一万步讲,不排除境外势力买通壹基金从理事到秘书长到财务到工作人员的可能性,当国家和政府是傻子么?既然当年深圳壹基金能获审批通过,肯定当年已经被查了个底掉,难道现在就没有监管了么?当国家有关部门是吃干饭的么?再回过头来看壹基金在国内这三年做的事情,救灾部门花了大量人力精力在民间各地救灾网络搭建以及民间救灾组织能力提升上,工作人员天天在全国飞来飞去忙培训和项目,正事都忙不过来睡不了觉,还有精力去搞什么间谍活动?境外势力非要找这么树大招风的组织做间谍机构,脑袋也被门夹了?这种无中生有的有罪推定已经不是幼稚可以解释的了。以上三条非技术性质疑,我觉得一望即明,今后都不需要再回应了。


  4、利息没有列出?


  网友向壹基金工作人员质询,得到的回应:“德勤回复:此次专项审计,是对雅安地震捐赠收入和支出进行的审计,不是捐赠产生的收入(如利息收入),不是此次专项审计的内容。壹基金的利息收入在壹基金年度审计报告里有体现,不是在这份报告里体现。”。


  5、轻钢房补贴为每平米200元,政府配套120元,其余灾民自筹,为什么还要政府和灾民出钱?


  首先,灾害中灾民是第一主体,灾害的发生并不等于灾民就可以免责,天然的,也需要承担部分灾害造成的损失。其他方面对灾民的帮助主要是使他们具备恢复的能力。所有资源都为灾民无条件提供的话,会使得灾民患上依赖症,天天等靠要而失去自主恢复的动力,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救援人员总是要撤出的。另外,让灾民参与重建其中,是联合国救灾策略中非常核心的一条,有付出的东西才会得到珍惜。逐步增加村民的参与程度和自组织性,在参与中提到当地社区的能力,有个专业词语叫“赋权增能”;其次,政府是第二主体,他们能承担的部分,责无旁贷。钱全出了固然容易,不差这个钱,但这与公益组织“授人予渔”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这里就存在慈善和公益的概念外延上的差别,慈善更注重付出,而公益更强调问题的解决,哪一个对灾民更好,我想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罢。


  6、没有达到国家对基金会上年收入“70%”的使用规定。


  救灾资金是特别规定的。根据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民发[2012]124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对于指定用于救助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受赠财产,用于应急的应当在应急期结束前使用完毕;用于灾后重建的应当在重建期结束前使用完毕”。也即救灾募款无需遵守“70%”的规定。雅安政府重建规划中,雅安重建期为五年,故而壹基金规划在五年内执行完这3.85亿是没有问题的。


  7、救灾救的是急,为什么项目进度这么慢?


  救灾不等于应急,而应该是常态化的。这是非常常见的误区。而且应急期只有几天到十几天的时间,相比较重建期五年的时间,显然后者投入的资金量理应远远大于应急期的投入。壹基金在应急期物资和资金投入2400万元左右,已经是一个效率很高的示范,不要忘了这是动员了多少民间组织才做到的。其他资金既然要在5年期的重建期里投入,制定一个五年规划合理设计是必要的。一下子把钱都扔出去,后面五年干什么?这样盲目的投入,又能有什么效果呢?还记得当年512之后红基会为了要达到70%的要求(那时候没有民发[2012]124文件),只能把十几亿民间捐款直接拨付给四川各地地方政府,这笔钱干了啥那才真是说不清楚了。至于为什么重建期要5年,这是雅安政府综合多方考虑科学规划的结果,也符合国际操作经验(台湾99年集集地震到2011年一些社区发展项目还没有结束),参考了汶川重建过快的一些教训。我们最后来看一下募款2.7亿,报告支出8000多万的扶贫基金会的说法:


  “不能把钱随便交给出去就算拨付完毕,这是对灾区群众和捐赠人的不负责任。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善款用途和质量”


  “资金拨付就不能如物资一般迅速,因为我们资金主要是为了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仔细规划后使用的。”


  “搞灾后重建,可不仅是投入钱盖房子这么一点时间,还要对灾区特征和资源禀赋进行规划、向政府部门报审、选择最靠谱的施工方、招商入驻等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请您参考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我会援建的玉树最大的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竣工是在2013年的8月份”


  最后还要提出几个问题,希望壹基金或者有识的网友能够给出回答。


  灾后筹款时,是否能够计划出本次灾害救助大致需要的资金量?是多多益善么?捐助人是否可以接受将本次救灾款项用于其他灾害的救援工作,帮助与在本次灾害中有相似处境的其他灾民?如何做到社会资源在灾害应对中的合理分配?


  让我下定决心写作这篇文章的原因,在于我在微博的大量评论中看到了这样一种观点:私人(民间)公益都是披着慈善外衣的生意,都是为了骗老百姓的钱。红会事件,摧毁了大家对于官办公益机构的信心,虽然郭美美真的花不到善款。如果这次事件,面临这么低陋的质疑,圈内唯一靠公众募集筹款的公益基金会也声誉扫地,那真的要标志着公众对于公益行业的全面误解的形成,公益和慈善也将被彻底污名化,那就意味着公益行业的死亡。试想一个人人喊打的行业,没有公众捐款,企业捐款不但没有社会效应还要挨骂,谁还会向公益组织捐款。没有资金,项目执行成本如何获得?从事公益运作的全职公益人靠什么生存?什么人还会来做公益?公益已经被污名化太多了,这种事情真的不是不可能发生。而公益圈有我熟识的、了解的、真心景仰的公益伙伴,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只为了心目中的小小理想和愿景有一天能够实现。公益被污名化受损失最大的将是他们,不再有为实现梦想而拼搏的舞台。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还有太多不完美的地方,而从政府和商业的路子走,总有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公益这个第三部门作为我们改变世界的手段和途径,同时,我们可以经由行动获得成长,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诚然公益发展的不尽如人意,其中也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有它固有的一些的问题,但同时也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在中国公益还很稚嫩的现实下,我们是否应该多一些耐心和扶助,关怀支持他们成长,少一些恶意的质疑和无端猜测?因为对公益的全盘否定,毁掉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美好的那个未来。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新浪微博名@卓明震援通讯社),正在谋求注册中,本人及组织致力于解决救灾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期望提高救灾效率、促动行业发展。在救灾中,本人及组织持中立立场,处理救灾行动及领域相关信息,编有民间救灾简报若干(截止2013年微博可查),其中专门收集了2010年以来国内历次灾害中的部分民间组织救灾行动信息。本组织与壹基金、四月网均无财务往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