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9893|回复: 0

[公益人物] 公益路上的“益行者”——访微乐益创始人海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6 2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坐在对面的海庆,刚完成“正己化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举办的行动学习工作坊的研修课程,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山大学南校区106青年公益空间接受采访。正逢假期,这个由“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下简称“微乐益”,编者:“微乐益”2014年更名“微辣青年”为了保护原创,仍沿用撰文时叫法)一手打造的广州市首个青年学生公益空间并不似平时热闹,房间里放满了通过毕业募捐为准备运营的北山青年公益空间筹得的各种物资。而曾称自己不善言辞的他,如今对这些年发生的一切侃侃而谈起来。

  怀揣“乡土情结”的“爱助人”

  海庆是四川人,进入大学之前对公益事业也并无接触太多,但是2006年考进中山大学之后,便加入了“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下面简称“爱助”)”。“当时候觉得他们那本《向西》杂志做得很棒,便走向了他们的摊位。”虽然当时候在角落处的“爱助”摊位并不起眼,却让海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么远的学校居然有人关注着西部的学生?”海庆心中浓重的“西部情怀”便一下被挑起了。他的四年可以说都泡在了“爱助”里面,而最让他铭记于心的莫过于就任资料部部长的时候。当其下乡调研的时候,发现“爱助”的方式并没有想象中给山区孩子们带来太多的帮忙,关键在于爱助联络员、山区学生以及校方三方之间并不能够高效透明地进行对话与沟通,反而将资源与时间浪费在联系的过程中。于是他便改变了“一人对一栋”的联系方式(一个“爱助”联络员对应一栋中大宿舍楼的资助同学),而改成每个“爱助”对应资助同一学校的中大学生,并且一人最多负责五人。由于人数不够,于是海庆还将整个协会的人都加入联络员项目——殊不知却让其他部门的人更能接触到“爱助”的信念与目标,反而让大家更拥有了凝聚力:“那一年继续留下的干事人数翻了一倍,而且会长与副会长都做过‘联络员’!”

  从一个“爱助”的普通干事到资料部部长再到负责人,到退任后的“灵魂人物”,海庆逐渐成为了“爱助”的元老级人物,而带他走上这一条轨道的正是他心中一直怀揣的“西部情怀”。日后海庆逐渐发现这种乡土情结甚至贯穿着他的生活。本科阶段海庆本想就读医学,但却误打误撞就读了生物科学。“甚至如果我当时候读生态学的话,例如跟学院的一个研究养猪技术的老师做研究的话,我就有可能做下去——特别跟农业有关系的专业方向。”但是“爱助”的事务占掉海庆大量的空余时间,于是他并没有太多精力在生物科学上钻研下去。甚至是研究所的方向,他的考量中也加进了“乡土情结”的成分——“本来想读社工,但调查了一下发现这个行业挣不到钱”,海庆不好意思地笑了。机缘巧合之下他看到一则新闻,反映的事农产品的物流环节落后所导致农民消耗大量资金于当中环节,也就触发了他最终选择了中大岭南学院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作为自己硕士班的研究方向。“当时候就想,我要运用改善物流的方式来发展农村经济!”

  “人生不设限”的全职“教育人”

  在“爱助”的工作期间,海庆不断在反思作为一个大学社团在视野与能力的局限性,“包括公益理念,团队管理,工作专业性,甚至可以聚焦到与物质助学对象的沟通方式上,我们大学生做得远远不够。”与此同时,在中山大学ICS公民研究中心与千禾基金会实习过程中,海庆也在不断开阔视野,摄入更多新鲜的信息源。“我当时候构想将ICS(公民研究中心)的模式移植过来,将对象从民间组织换成大学生。”海庆还巧妙地运用他的生物知识打了个比方,“如果把ICS、千禾比作‘大血管’,那么我们就是‘小血管’,通过‘毛细血管’将养分输送到大学生公益团体与个人去。”

  于是,在2010年11月7日中山大学南校区园东区宿舍120楼下,海庆召集五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宣布成立“微乐益”。“我们当时候想做很多项目,包括公益图书室、青年公益论坛、NGO探访、公益文化周、青年公益交流网络、公益培训工作坊等等。”然而,从“爱助”到“微乐益”,二者背后紧密地联系着的是“教育”——从助学教育到青年公益教育,背后隐含着海庆庞大的愿景。四年“爱助”经历中不时产生的无力感让海庆更深入去探讨当下的社会症结与公益理念,同时意识到深层因素并不能够由一个个体或者一个学生社团能够解决的。但是,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若他们能够把“公益”扎根心间,那么公益文化也许则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共识。因此,“微乐益”所专注的提供青年公益培训,建设青年空间,正是搭建起一个青年对话平台。“微乐益所专注的便在于三个关键词‘青年’‘公益’‘成长’,让青年们在彼此交流之间让更多‘可能’发生。”

  然而,硕士毕业时海庆还是不得不考虑就业的问题,“毕竟经济问题还是要考虑的”,而且海庆相信在职场的数年拼搏,会让他在管理方法、人脉资源、经济实力等等范畴内都会获得相应提高,“这个时候回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梦’也许会更有效果。”但是在深圳一家依托淘宝平台的服装企业工作的七个月里面,心里却“一直有一把声音让他回去。入职之初被分在客服部,海庆还能够把心思放在处理客户与公司的关系上,并且能够协助部门设计相应培训课程。但是后来去到商品部轮岗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十分缺乏服装行业相关知识。“其实从研究生的时候便发现自己对管理科学并不是太上心,”海庆道,“而且觉得自己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就觉得应该多花功夫在教育事业上。”海庆很喜欢这家公司的企业氛围与工作团队,但是内心的声音依旧把他拉向了“微乐益”。“那时候还是‘微乐益’的负责人,所以要深圳广州两地往返跑,还是喜欢这种做服务、做支持的工作。”这个时候,反而是女朋友鼓励他去做全职,“她跟我说,‘要做就去做,老是难受着也不是办法’。”而爸妈虽然并不是太能理解他的“微乐益”是干什么,但是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他们俩就说,‘只要生活好,不欠债,你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于是,在2013年春节之后的第一天,一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毕业生,放弃了他人眼中看上去光鲜亮丽,前途与钱途都无限的道路,回到了他并不赚钱的公益路上。

  从“生物科学”跳到“物流管理”,从“助学教育”跳到“青年教育”,从“企业”跳到“公益”,海庆笑言自己的规划“不靠谱”,但他认为,“人生便是不设限。”

  公益路上的青年力量

  “微乐益”从一开始的六人团队,已经发展到23个人的团队了,“包括了两个全职员工,一个实习生,以及培训项目、空间项目、行政部门的专员。”在公益传播项目方面,发展出106青年公益空间,正在筹建的北山青年公益空间,以及第三空间,与2011年广州高校公益文化节;而在公益培训类项目方面,第二届的“益行者青年成长计划”已经结束,准备开展“善益大学生公益助力计划”,而“大学生公益协作者成长协力营”也正在开发中。谈到未来,海庆提出了他“不做苦行僧式的公益,不把自己做成‘弱势团体’”“要做可持续、专业的公益”。尽管仍在找寻方向与具体方式,他仍有自己内心的一个愿景,对于“微乐益”而言,“希望能够申请成为民办非企业,并且做成培训支持领域内的专业机构”;而对于自己而言,“还是会继续进修学习,培养起自己的公益逻辑与价值,并且能够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海庆笑称自己并不喜爱专业学术,“我习惯去观察行动背后的机制与逻辑,至于理论所生产的知识更多应该反馈于实践中。”而在公益领域里,海庆偏重的还是“教育”,“所以,如果我能够帮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我就满足了!”他甚至想象一以后到山村修缮一个学校,“然后我坐在操场上的摇椅上,听着背后孩子们的读书声,摇啊摇啊就‘摇死’了。”

  经过了这些年在公益界浸淫,海庆自然磨砺出自己的一套行动逻辑,“我并不认为自己遇到很多所谓的障碍视为‘挫折’,而只是换另外一种思维去看待:这条路不通,我就换一条路把!”对于“公益”这个广泛讨论的字眼,海庆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巧用老子的名言“天下为公,大公若私”说:“公益便是有意识地将一部分利益从私人领域让渡出来,在公共领域凝结力量,但同时每个人在其中都能够获利。”

  接受采访前海庆曾坦言并不太想接受太多媒体的采访,因为“不想让人觉得将自己等同于‘微乐益’。”而在叙述整个过程中,海庆一直都保持这样平淡低调的语气,并没有太多华丽辞藻或艰深字眼,甚至不时向旁边的伙伴求证。在人群中并不太起眼的他,却在公益界中迸发出巨大的青年力量,并且以坚毅的步伐在公益路上不断前行着。正如“微乐益”的主旨所說,“让公益扎根心间”,而在海庆心中,“公益”已经在慢慢开花结果了。

  (来源:NGO发展交流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