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4571|回复: 0

“蓝盔天使”维和利比里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3 12: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新闻网

维和医疗分队队员和利比里亚儿童在一起


维和医疗分队队员为当地居民精心治疗
  利比里亚,一个古老而陌生的西非国度,雨林茂密,海景优美,有天然橡胶王国、非洲大门、商船王国的美誉。这又是一个苦难的国度,十多年的内战过后,遍地饥馑,疟疾蔓延,人民生活艰难。
  9月1日,解放军264医院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圆满完成为期8个月的维和医疗保障任务,顺利归来。刚刚度过的这243个日夜,43名维和队员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心系使命,不负重托,以精湛的技术和军人的风范赢得联合国官员的肯定和当地人民的赞誉。这段经历将永远刻在43名维和队员的心中。
  “亲历维和,切身感受到了战乱给一个国家的人民带来的苦难,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可贵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希望那里的人民早日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9月1日下午,记者走近维和医疗队队员,聆听了他们对这段别样生活的最深感触。
  饱受战乱疾病肆虐
  “刚到利比里亚时,你会觉得这里很美。茂密的热带雨林,亭亭玉立的棕榈树,清澈见底的湖泊。在我们驻扎的绥德鲁任务区附近,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其中一个被我们称为‘九寨沟’,随处可见的自然景观都令人赞叹流连。”264医院主治医师刘劲燕被非洲的太阳晒得面色黝黑,她还记得对这个陌生土地的第一印象。
  按照中央军委的安排部署,解放军264医院组建的43人维和医疗分队于去年12月底奔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这也是山西首支奔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医疗分队。
  很快,他们看到了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低矮拥挤的难民营、流落街头的孤儿、衣衫褴褛的乞丐……“到过那里后才知道什么叫贫穷。”
  利比里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种植园。内战之前,利比里亚的货币和美元的比值曾经是1比1,如今却达到了25比1,已从世界上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变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持续14年的内战不仅使利比里亚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更让利比里亚陷入旷日持久的动荡,已造成至少25万人死亡,100万人远离家园,成为难民。
  微生物学博士李靖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作为此次维和医疗队的专家,他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威胁部署预防措施。
  在利比里亚,有多种致命的恶性传染病,疟疾、艾滋病、出血热等疾病在那里非常流行。最凶险的是疟疾,治疗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死亡率高达30%。那里传播恶性疟疾的蚊子非常厉害,它们个头小、来无声、逃得快,让人防不胜防。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对每名维和官兵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还在国内时,我们就搜集了当地的流行病学信息,制订了十多种预防方案。”李靖说。所有维和医疗队员早晚活动和外出必须穿长袖衣服,医疗队生活区和工作区要定期喷药。
  除了要预防疟疾,队员们还要预防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医疗队收治的当地居民,很多人患有艾滋病,队员们在严格的保护措施下,竭尽全力对他们施以人道主义救助,多次抢救已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
  由于措施得当,8个月的维和任务过程中,医疗分队没有一人感染传染病。医疗分队因此多次受邀指导尼日利亚、孟加拉等维和友军的卫生防疫工作。
  物资匮乏自力更生
  “利比里亚”在拉丁语中为“自由”之意,该国于1847年7月26日宣告独立,是非洲第一个建立共和国的国家。这个只有11万平方公里、350万人口的西非国家,从1989年起深陷内战泥潭,2003年8月,联合国敦促利比里亚各方签订《全面和平协定》,同年9月,联合国决定派驻多国维和部队。200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利比里亚派遣医疗、运输、工兵维和保障分队,支援利比里亚建设。
  利比里亚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分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旱季高温而干旱,雨季潮湿而多雨。同样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蒋宝贵博士回忆,医疗分队刚到时,迎面扑来的热浪给医疗队队员们来了个下马威,室外的地表温度能达到47℃,即使在维和队员们住的板房里,温度也在38℃左右。4月份后转为雨季,连绵而充沛的雨水让驻地异常潮湿。这里年均降水量逾5000毫米,为西非海岸乃至全球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素有“非洲雨都”之称,有时候一个星期都不见太阳。
  维和队员们外出执行任务,与毒蛇、蝎子、巨蜥遭遇是不可避免的。维和医疗分队内科组组长王利军说起一次看到巨蜥的情景:“我们驻地的板房依地势而建,有的部位是悬空的。有一天,板房下突然爬出一个像鳄鱼一样的怪东西,把大家都吓了一跳。等大家想抓住它时,它狡猾地钻进板房下逃走了。后来我们才知道看到的是一只巨蜥。”眼镜王蛇和竹叶青是两种有毒的蛇,蛇身可达3米多长,身子立起半米高,攻击范围2米多。维和医疗队员们在驻地撒上雄黄,避免毒蛇入侵。此外,王利军还看到过兔子般的老鼠和手掌大的蝎子,以及不知名的各种虫兽。“在那里,大家时常念叨着想吃顿家乡的饭菜!”利比里亚物资匮乏,大家最想念的是家乡的蔬菜。那里蔬菜很少,食物变质又很快。“因为潮湿,集装箱拉来的面每次吃之前,都要重新筛一次,每次筛都能落一层小虫子。蔬菜吃得少了,体内维生素就会缺乏,口腔就容易溃疡。”
  在维和医疗分队的驻地有几分空地,维和队员们翻整出来,种上了韭菜、豆角、萝卜、空心菜等蔬菜。利比里亚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蔬菜生长快,不到两个月,新鲜蔬菜就摆上了大家的餐桌。“这几个月我们总共收获了500公斤的蔬菜。”李靖博士对此深感得意。
  利比里亚盛产水果。大多数利比里亚居民家都有很大的果园,香蕉、芒果、柚子、椰子、菠萝价格很便宜。队员们开动脑筋,创造性地用面包、奶油、葡萄干、蜂蜜以及各种水果等制作“拼盘蛋糕”。周末和节假日,维和队员们还自己动手包饺子、炸麻花。端午节前夕,医疗分队“维和标兵”、护理组组长黄小燕一人用了大半天时间包了150多个粽子给战友们过节。
  送医送药广受赞誉
  “利比里亚人民淳朴善良,非常友好,见了中国军人非常热情,这是因为中国实实在在地实施了援助,给他们建设了很多医院、学校还有一些公益设施,利比里亚人民能够感觉到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王利军说。“我们的臂膀上有中国国旗图案,孩子们在家门口看到我们就欢呼着往路边跑,当地老百姓见到我们也会竖起大拇指。非洲人喜欢打手鼓,他们有节奏地敲打、欢呼,高高地举起手臂,目送我们。”
  维和医疗队在利比里亚的8个月时间里,共接诊病人2163人次,收治101人,各类检查检验4711人次,成功抢救了包括两例艾滋病人在内的危重病人35人,处置急诊病人192人次。他们还为我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和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的官兵体检,到维和部队营区送医送药,主动深入驻地村庄和学校巡诊,宣传防疫知识,开展医疗服务,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赞誉。联和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战备核查组组长赫拉塞克评价,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所在的医院是当地最好的医院。
  今年1月29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四,下午5时20分,值班医生接到莫林医院的紧急求助电话,有两名孕妇难产,生命垂危,该医院惟一的妇产科医生不在岗,请医疗分队迅速给予技术支援。
  莫林医院是绥德鲁地区惟一的医院。维和医疗分队到达后,在完成保障任务的前提下,与莫林医院建立了技术帮带关系,为缺医少药的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服务,每周两天免费为他们做X光、B超等各种辅助检查。可是按照规定,未经授权不能外出接诊,怎么办呢?
  时间紧迫,人命关天。维和医疗队立即做出安排,一方面将详细情况向联和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业务主管部门报告,一方面抽组了一支由外科组组长、主任医师等技术骨干参加的救援小组,进行充分准备。在联和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有关部门同意后,医疗救援小组于下午5时40分赶到莫林医院。在条件简陋、近乎开放的产房里,医生凭着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用陈旧、落后的医疗设备为两名孕妇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救援小组用自带的医疗器械进行手术。半小时后,一名女婴呱呱落地。随后,第二名孕妇的手术也顺利完成,看着健康的婴儿,孕妇的家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莫林医院领导和孕妇家属感动不已,围着医疗分队队员们一个劲地竖大拇指。
  6月初的一个下午,埃塞俄比亚维和部队一辆卡车在距离绥德鲁70公里处发生车祸,一名重伤员被送到了医疗分队。经过紧张有序的检验、B超、心电图检查,十多分钟后该伤员被确诊为颈部神经根损伤,立即给予脱水抗感染等治疗。看到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快速而精细的诊治,埃塞俄比亚部队领导连连称赞:“你们是一支技术精湛的医疗分队!”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罗伊女士和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阿拉姆中将在授勋仪式上,将联合国“维和一级勋章”授予中国赴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同时评价:“你们为利比里亚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誉,我为你们而感到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