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9008|回复: 0

[跟踪报道] 在甬抗战老兵还好吗?宁波一志愿队的关爱名单还有60多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8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300145660_2a4ce28e.jpg

  抗战老兵楼吉康向本报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00300145661_ac4adf95.jpg

  志愿者向楼吉康提前送上新春祝福

  宁波公益网讯:70多年前,卢沟桥边一声枪响,让年少的他们离别家园,共赴国难。70多年后,这些无名的老兵早已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变成了耄耋老翁。他们过得还好吗?

  昨天,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兵分十路,奔向宁波各地,为60余名抗战老兵送上新年的慰问和祝福,浙江盛威普世基金会、宁波新桥化工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也送上了敬礼大礼包。

  跟随着志愿者的脚步,记者再一次走进这些抗战英雄的回忆之中。

  投笔从戎

  抗战胜利70周年

  他从夏宝龙手中接过纪念章

  “你好,你好,欢迎!”一走进楼吉康老人的家中,热情的招呼声就在记者耳畔响起。

  今年已是96岁高龄的楼老,身板依旧硬朗,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声音也很洪亮。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不仅是宁波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还是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每天坚持在宁波黄埔同学会工作,整理史料,编辑每一期《宁波黄埔简讯》,走访慰问各个县(市、区)的黄埔老人。

  “去年,我作为宁波抗战老兵的代表,参加了纪念章的发放。”楼老指着墙上一幅照片,语气里带着浓浓的自豪之情。

  去年9月1日,浙江省政府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发放仪式,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颁发纪念章。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为老战士、老同志代表颁发纪念章并讲话,时任省长李强主持颁发仪式。当天,共有20位老战士在仪式现场,而楼吉康正是宁波抗战老兵的代表。

  “感谢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在楼老的心中,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无数老兵的血与泪,是炮火纷飞中的艰难前行,也是英勇救国的不死信念。

  前一秒并肩作战的战友

  后一秒却成炸弹下的冤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岁的楼吉康正在萧山就读湘湖师范学校。兵荒马乱之际,家乡诸暨沦陷,学校搬迁,楼吉康便与同学结伴逃往丽水松阳的新校址学习。可此时,日军步步紧逼,炮火不断向内地蔓延。百姓流离失所,疮痍满目,全国民情鼎沸,抗日救亡之声响彻云霄。同学们纷纷投笔从戎,杀敌报国。

  楼吉康与同学决定,去从军,杀日寇。他们先步行后坐车,几经周折十余天后到达福建的南平。再搭船顺水而下,到了福州。在那里,他参了军。

  “有次,日本人的飞机来了,我奉命撤进防空洞里。飞机里的机枪向地面扫射,炸弹不停地轰炸,耳朵里嗡嗡叫,根本听不到其他声音。”楼老说,这时,突然有一颗炸弹炸开了自己所在的防空洞,洞口的泥土塌下来,堵死了出口,好不容易爬出来一看,前一秒还并肩战斗的战友,后一秒却已变成了再也唤不醒的尸体。就在那时,楼吉康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到抗战前线去杀敌,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一定要把日寇驱逐出去。

  1940年,楼吉康报考陆军军官学校三分校(被编入黄埔18期)。毕业后,楼吉康被分配在49军,成为一名见习排长,然后就到了少尉排长,再到中尉排长、连长。“我所在部队在浙赣线一带布防,我们在衢州、金华、江山一线与日军有过多次交战,都是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当年的战斗情景在楼吉康的脑袋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残酷记忆。

  女兵风采

  父亲吴继光血染淞沪之战,爱国壮举永载史册

  英姿飒爽的女兵总是一道抢眼的风景,虽已88岁高龄,吴志浩老人却依然有着卓尔不群的风采。她一头鹤发,斑白而鲜亮,抿着的嘴角微微扬起,笑容安详,她的优雅并没有随时光隐去。

  说到吴老,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抗日英烈、革命烈士、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4军58师174旅旅长吴继光唯一的子女。

  吴继光将军是早期国民党军队中一员享有威名的猛将,1937年11月11日,血染淞沪抗战沙场,为国捐躯。是国民党军队八年抗战阵亡的71名少将之一,他的爱国壮举已永载史册。

  吴继光十四岁离乡,寻求报国之路,直至牺牲沙场,中间只因结婚返乡一次,真正实现了他“生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

  “男儿立志出乡关,生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清山!”吴老掷地有声地念起了父亲写下的诗句,她解释说,这是父亲表达了自己马革裹尸、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

  父亲的爱国情怀深深地影响了吴志浩。“父亲牺牲后,我和母亲及外婆三人来到了汉口,那里有58师留守处。后来,日军进犯武汉,第58师师长俞济时安排留守处主任夏明瑞把我们送往奉化胞兄俞济民处,我们经过宜昌、常德、长沙、金华,到达奉化溪口,最后住在奉化亭下村(目前变成了亭下湖水库)。”

  跟随父亲脚步加入抗战队伍,亲手译出日军投降消息

  1942年10月,吴志浩在俞氏宗亲俞子良的介绍下,到宁海参加俞济明部队无线通讯大队,接受学习。学期两年,半工半读,没有工资,享受部队里供给制生活。吴志浩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大队长是王之祥,浙江嘉善人。1943年4月至1944年8月,吴志浩一直在无线电通讯大队办的无线电技术培训所,培训报务员,“当时在宁海黄坛梁皇山一带驻扎,通讯大队分为有线电大队及无线电大队,无线电大队有抄报台、机械室及派到各地方的小队。”

  1945年初夏,日军进犯宁海,无线通讯大队退到台州的天台华顶山,在山上的寺庙里继续开展工作。

  “日军投降那个消息,是我第一时间接收译出,我是宁波地区得知日本人投降的第一人。”吴志浩自豪地告诉记者。

  抗战胜利后,吴志浩又随无线电大队前往宁波开明街,接收电台,成为无线电通讯大队暨宁波日报电台译电员。如今,吴老已从宁波教委退休30余年,与家人们共享天伦。

  “因为历史原因,几十年来不敢提起自己参加俞济民部队无线电大队和工作历史。随着社会的认同,我觉得还是应该把这段从军的历史说出来。”吴老对记者说,这段个人的历史,是光荣的抗战历史。

  -记者手记

  英雄不应该被遗忘

  回顾这一天的抗战老兵探访之旅,面对这些曾生活在历史记忆的盲点中,差点被湮没于无形的勇士,我们应当给他们一份荣耀、一份尊重、一丝宽慰、一些呵护。抗战史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回忆,而抗战老兵,则是一个正在不断缩小,并且终将消失的群体。

  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负责人之一的“居高”介绍,这个志愿者团队初创于2009年,现有核心骨干成员10余人,总成员在百余人。经过团队多年的调查寻访核实,目前,共有60多位抗战老兵在他们的关爱名单内,最多的时候有70多位,其中既有参加过全国重大抗日战役的,也有在宁波本地抗击日军侵略的;既有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也有专门从事情报、军需、后勤的幕后英雄;既有黄埔等毕业的军校生,也有当年因抽壮丁走上抗日前线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老兵的生活状况并不好。

  通过多年的接触,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认识到,抗战老兵们,他们往往不要求在物质上给予多大的帮助,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承认——“你是一个抗战老兵”,这样就够了。

  铭记苦难、善待英雄,才能真正珍视安宁与和平的宝贵。这些为了国家独立,为了民族解放而倾洒过热血乃至生命的人们,时光不会背叛他们所走过的光辉岁月,人民也会永远铭记!

  来源:现代金报 记者 陈嫣然 摄影记者 高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