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6948|回复: 0

我们会对什么样的人心生好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7 20: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回懵以往 于 2017-9-17 20:42 编辑
某天上口语课,我和外教聊到了会格外喜欢什么类型的人。Jesi笃定地说自己特别欣赏身材好、会化妆的时尚达人,可我对此不感兴趣。我说我偏爱沉稳上进、学习能力强的人,尤其是能够同时掌握多种语言的天才。这种人我一旦遇到,真的会平地生出一大波好感。


Jesi听后,好奇地说:“我和你年龄、血型、星座、职业都一样,家庭结构和教育背景也大致相同,为什么喜欢的类型却是南辕北辙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是啊,我们会对什么样的人不自觉地心生好感呢?而导致我们产生崇拜、欣赏和喜爱的原因究竟有什么呢?


心理学定义情感大多是说:情感是主体对自身需要与对象关系的评价、体验与反应。说白了就是我们自身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而喜欢的产生大多是因为这个人或物有我们肯定的核心特质或者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情绪体验。


网上有不少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心理学家伯纳德·默斯坦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刺激—价值—角色(Stimulus-Value-Role)理论来解释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同阶段的驱动力,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分成三大主要要素,而这三大要素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刺激。初次见面,所有人都会基于对方带来的一些刺激而产生一种人际关系的预判,这种刺激包括但不限于外貌、身高、衣着、声音等一些基本信息。而且这类刺激有可能形成晕轮效应,比如因为喜欢这个人的眼睛而一见钟情,因为他说的某一句话而怦然心动,但如果遇到对外观不太敏感的人,比如我,这类刺激的时长与深度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第二层就是价值,即相似性产生吸引力。这里所说的价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观、性格、兴趣爱好,也包括社会价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等到关系进一步加深,刺激和价值都失去了主导作用,角色的作用就开始凸显。这里的角色可以简单地理解就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的角色定义:朋友、同学、偶像、恋人。


就拿Jesi来说,她是个英裔的菲律宾老师,友善平和,是当地口碑极好的贤妻良母。老公经常出差,她在家网络授课,陪东南亚的学生练练口语。日子过得还算惬意。但Jesi经常担心和老公的两地分居影响彼此间的感情,而且她身材较胖,长久以来她一直在健身减肥,但效果不太明显,体重时高时低,这让她头疼。所以她相当重视一个人的外形、气质,以致当我们提到喜欢欣赏的类型,她立马就想到了她的教练,身材健美,妆容精致,简直就是她期待成为的模样。



听她解释完自己的理由,我也渐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首选语言学霸。当年我在学校的时候,英语的考分不低,16年的训练增强的不过是应试的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年我在欧洲旅行时还不能自如地点上一顿快餐。或许是那次经历带给我的耻辱感太过强烈,回国后我一直在寻找适当的方式练习口语。直到后来认识了Jesi,从师生变成了好朋友,现在她每天都陪我聊上一个小时英语,之后无论欧亚还是澳洲,所有的旅程我都选择租车自驾。



在我心底,没有学好英语大概是一个硕大的隐痛,我教书写书、码字挣钱,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成就感,但没有一种能压制或覆盖这种疼痛。这种刻骨的自卑是一种痼疾,只能用无数次流利的口语交流来慢慢舒缓自愈。


后来我参加了一次聚会,认识了我心目中的女神——何姐。她是清华毕业的高才生,永远不惧时代的挑战。她三十几岁辞去了百万年薪下海创业,除了敏锐严谨的经济头脑,还对语言学习非常感兴趣。英文、德语不必说,还在周末自学法语,刚刚通过了法语C1的考试。


那次聚会上来了一个法国人和几个德国人,他们原本和大家说着蹩脚的英文,但何姐出现后,他们都长舒了一口气,每个人轻松了下来,围着何姐说个不停,逐一展示他们环游中国时拍下的珍贵照片。我看着何姐自信优雅的神情,流利自由的语言切换,心里不知道有多汹涌澎湃。


这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啊,这样的人就像是我生活里的一束光,为我刺破了懵懂无知的黑暗,告诉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后来我加了何姐的微信,不敢吐露有多喜欢和欣赏她。但我知道了她缤纷绚丽的过往,也能时时看着她忙碌进取的现状。我知道自己喜欢她的最大原因就是我想变得像她一样好。


所以很多人都说,我们喜欢的人身上一定有什么我们没有,但是希望拥有的品质,而我们讨厌的人身上一定有什么我们拥有,并且厌恶的特质。就像Jesi和我,总会在客观世界里寻找并投射理想中的自己。


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再回忆过往就会发现,其实喜欢和讨厌与外界并无太大关联,大多源自我们独一无二的经历。


大学时,我有两个好朋友莉莉和小优,她俩情同姐妹,但对话痨班长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莉莉喜欢活泼开朗的人,所以她一直觉得班长口吐莲花、巧舌如簧,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小优的爸爸嗜酒贪杯,每天都唠唠叨叨,长篇大论。小优一遇见话多的男生就触景伤情,心生厌烦,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可见,喜欢和讨厌的产生源自的是我们已有的先验知识,这一刻的心动往往是记忆的复苏与重现。


我们会对什么样的人心生好感?这个问题的出现看似是一场闲聊,最后却变成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线头,引发了Jesi和我对自身的好奇和研究。难怪有人说,喜欢和讨厌其实就是直觉和记忆的关系,你以为你看到的是这一刻,其实你看到的是过去,也可能是未来。


来源:新浪读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