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741|回复: 0

[公益新闻] 社交网站成为公益机构宣传新渠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9 15: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壹基金入驻开心网
■ 实习记者 吴燕辛      
    2009年7月16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第一个公益机构用户进驻开心网,由此掀起了公益机构、环保组织加入开心网的热潮。2009年8月6日,壹基金成为第一家入驻开心网的国际性公益组织,接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开心网上崭露头角。目前,开心网上的公益环保组织已达13家。

一拍即合

  壹基金因其发起人李连杰的号召力,在入驻开心网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拥有了28万余名粉丝,访问过该基金主页的网友更是达到70万人次。其他公益机构虽然没有这样的壹基金这样大的号召力,像“扶贫”这样首先入驻开心网的公益机构也已拥有53000余名粉丝,15万人次的网友点击率。

  即使是最近加入开心网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开心网的网络社区上也获得了很多网友的关注。2009年9月23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进驻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开心网,建立机构主页,打造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与残疾人士及社会各界的沟通。短短的一个月之后,2009年10月23日,据开心网的主页显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已拥有粉丝13243名,访问过该基金主页的网友也达25308人次。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费薇在谈到入驻开心网的缘故时说:“网络媒体是应信息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兴媒体,因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而深受网民青睐。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人,网络的影响力已日趋显现。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优势,必将有利于扩大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在全社会认知度,扩大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影响力。”

  对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来说,作为一个公募基金会,公众的关注度和信任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基金会入驻开心网后,可以随时发布基金会的动态和项目实施情况。这些第一手的慈善动态往往更能吸引人们注意。

  “网络是伴随着年青一代人整个成长过程的,通过社交网站保持朋友之间的联系将日益成为白领和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而这个群体也正是基金会进行公众劝募的重要目标群体和后备军,同时也是我们扶残助残知识教育的受众群体。”费薇说,“在SNS平台上,基金会和网民是零距离接触,可以大大促进公众对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了解。”

  壹基金与开心网的合作理念也是一样的,李连杰表示,奥巴马的成功很大因素是因为他利用了互联网来传播他的执政理念。壹基金也希望通过这个21世纪最方便的渠道,将慈善的理念传播出去。开心网目前用户已突破6000万,即使只有10%的用户关注壹基金,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力量。

  其他公益机构正是抱着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壹基金同样的理念,投入了与开心网、各类博客等新兴媒体的合作之中。这个网络社区的示范效应,将促进更多需要得到救助的人使用网络作为交流工具,在生活和工作上获得支持与帮助,也有利于被救助的弱势群体之间,公益人士之间以及被救助人群与捐助者之间的交流。

  据开心网的工作人员苑丽萍介绍,在公益机构入驻开心网之前,已经有一些网友自发在开心网上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比如为贫困山群的儿童捐书等活动,还有一些公益性质的群也非常活跃。开心网的用户相对于其他网络社区来说,更加高端一些,多为白领群体,这些人本身就比其他类型的用户更加关注公益,也会有一些自发的传播公益理念的行为与意愿。因此在基金会看到有机构入驻开心网之后,提出了这方面的需求后,开心网非常愿意为用户和公益组织之前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这也是顺应了机构入驻的一个趋势,相应了网友自发的慈善意愿。

  开心网创办人、总经理程炳皓说:“公益机构进驻开心网,给了开心网又一个为公益事业做奉献的机会。正是推动社交网站的良性发展,彰显现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为建立公益网络互动平台提供思路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利在与社交网站合作方面,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于他来说,开心网更像是一个启示,一个未来网络公益社区的雏形。“网络社区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发现它可以解决公益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公众捐赠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影响中国公民捐赠行为的主要问题有六个方面:捐赠信息反馈待加强,捐赠渠道不方便、不快捷,对善款落实缺乏信任,这三点非常影响捐赠人的捐款热情;被动与无计划捐款,个人税收减免政策杠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捐款个人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等情况也亟待改善。

  要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又要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将扶贫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下去,确实给基金会的每一位员工出了一个大难题。

  当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利在儿子的几次督促下,终于第一次打开了开心网的主页之后,他顿时有了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对于他来说,中国扶贫基金会入驻开心网、加入新浪微博,都只是基金会多种宣传手段中的一个渠道。扶贫基金会的野心在于,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人人可公益”理念的网络社区,打造一个公益人士能够互相交流的网络平台。而开心网就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

  以开心网为雏形,中国扶贫基金会想实现的公益网络社区是包括慈善理念传播、捐赠方向选择、网络实时捐赠、公益项目加入、捐赠信息反馈等功能的一个公益网络互动平台。

  据李利介绍,在开心网这个社交网站的启发下,他们已经与网络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一个名为“欢乐人生网”的公益主题网络互动平台。目前,该网已能够实现见习创建个人爱心基金、选择公益项目、爱心人士的网络交流;正式创建个人爱心基金、在线捐款等功能也将在未来的一两个月内实现。李利认为,这个公益社区的建立将开创公益事业的新历史。

  “让每个人的人心能够被我们聚集起来,用爱心火种,点亮我的心,点亮你的心,照亮他的心,链接你我他,共燃天下心,让更多人感受到公益的甜美。”李利说,“这就需要赢得人心,赢得人的信任,需要解决捐赠目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费薇在谈到公益面对的问题时也表示,目前我国基金会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不够。社交网站的很多工具不仅给基金会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可以分享大量的反映项目活动的图片、视频,非常有助于呈现项目成果。以报道捐赠人事迹的方式,来为公众树立榜样,呼吁更多的人捐出他们的善心、善能。最重要的是,可以以网络的方式实现基金会的信息披露,让公众了解NGO的运作方式,项目的运作方式,提高捐款使用的透明度,逐渐树立基金会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通过入驻社交网站这种形式,来获得公众的关注,应该是NGO未来发展中宣传自身的方向之一。

公益机构入驻网络社区离获得捐赠还有距离

  当记者问到,入驻开心网是否能够带来直接的捐赠或者善款时,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利说:“是否能够带来直接的捐赠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开心网上,在新浪微博上,交到了很多很好的朋友。这些网络平台使网友多了一个能够随时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窗口。与这些相比,钱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我们能够为爱心人士提供正确的、科学的服务,这个钱是挡不住的。”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事业开发部副部长梁胜红给记者的回答则是:“希望有,目前还没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希望在加入开心网之后,能够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关注到推广应急救护、防灾减灾、避险以及健康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推广与普及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支持,因此梁胜红呼吁社会各界的力量的扶持。

  为了做大影响力,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除了入驻开心网,还与搜狐、新浪、百度、网易、中国网等大型门户网站做了交换链接。同时,与手机运营商合作开发的应急救护、健康方面的手机短信与手机报产品在不久之后也会推出。

  梁胜红表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希望能与开心网的合作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准备共同组织一些线上活动,挑选部分网友获得免费学习应急避险知识的奖券。并有计划与此类网站共同开发应急救护网络课堂等网络插件,使网友能够在休闲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应急避险知识。但是,目前最大的困难来自经济方面。开发网络课堂插件、组织线下的培训课程,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普及应急避险知识的重要性,目前由于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针对这个方面的捐赠还不多,要想实现这些计划与设想需要克服的各方面阻碍还很多。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在今年9月初加入开心网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有13000多名粉丝,23000多人次访问过训练中心的开心网主页。“我们与开心网的合作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宣传效果的,但是深度的合作与影响力还需要时间来逐步的体现出来。”梁胜红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