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易鹤 于 2010-9-27 07:02 编辑
张清森个头不高,但结结实实,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 在帮办义工们的眼里,他热心实在,不苟言笑,办事高效,没有半句废话。 这也难怪,转业地方前,他在部队摸爬滚打了8年,军人的品格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身上。 作为宁波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城事帮办慈善义工大队伞医生项目的创始人和领队。他常说:为大家出点力,不算啥。 初识 已经记不起来,第一次接触张清森时,是怎样一番场景,只是他的名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森”,有水有木,充满了生命力。 人如其名。在帮办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始终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只要有活动,只要他有时间,一定会出现在服务现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其实,加入帮办慈善义工大队的时候,张清森已经34岁。尽管年纪不大,但在以青年人为主的帮办团队里,他算是个“超龄”成员了。因此,大家昵称他为“张哥”。 张清森不喜欢说,他觉得说一万不如干一点。 记得有一次帮办慈善义工大队在社区举办便民服务行动。张清森早早便赶到现场,搬桌子,搬椅子,什么活重,他干什么。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他基本没有歇过。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的志愿服务热情空前高涨,就这样,他被吸纳到帮办义工的管理层。 伞医生 时间久了,大家发现张清森并不是一个沉闷寡言的人。他不仅会说,而且讲起来头头是道。 去年年底的一次帮办慈善义工大会上,张清森做了简短发言。他说,在社区服务,最受居民欢迎的往往是修修补补的活。但懂得这些技能的帮办慈善义工不多,因此,他提议发展义工服务品牌,培养技能型义工。他又举了一个例子,在开展持续性的社区服务活动中,他发现修伞是居民最欢迎的项目之一,然而,懂修伞的帮办慈善义工却寥寥无几。 2010年春节长假,张清森特意找到89岁的“伞医生”何永鹤老人,向他拜师学艺。 家住鄞州区横溪镇老街的何永鹤自58岁从供销社退休以来,30年如一日,一直在镇上的老街修伞。30年来,已有上千把破损的伞在他手中“起死回生”。 老人修伞很厚道,最多只收一块钱,为的是能变废为宝。慈善义工上门学艺,老人乐坏了。“我年纪大了,总有修不动的那一天,现在来了接班人,再好不过了。”老人不仅送给张清森修伞用的小零件,还希望他认真学习,多组织服务,把义务修伞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在老人悉心地指导下,张清森很快掌握了修伞技巧。随后的两个多月,他带领其他帮办慈善义工多次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每次活动,修伞总是最受欢迎的项目。 为了更好的服务市民,发扬慈善义工的无私奉献精神,城事帮办决定在社区服务队里成立帮办“伞医生”项目,专门上门为市民免费修理坏损的雨伞,倡导节俭。张清森说,修伞看似简单,却是个细致活,到现在他还会遇到难题,需要跟何永鹤老人请教。 帮办慈善义工张建灵还专门为帮办“伞医生”创作了一段顺口溜:修伞说简单,其实不简单。即要有耐心,还要有经验。起步虽然晚,但是不怕难。师傅教会你,回来重任担。自己要做好,传授放心间,大家都学会,帮办就不难。 如今,“伞医生”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已累计走进全市10多个街道,服务市民1000多人次,成功维修雨伞近600把。 “事情虽小,请实实在在为居民解决了问题,散播了爱的种子。我觉得,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善举,让宁波成为了一座洋溢着幸福与爱的城市。”张清森说,“只要有人需要,我们会把这项慈善活动一直进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