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2205|回复: 0

[绿色新闻] 一群宁波人穿越“中国最美的沙漠”感悟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1 08: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库布其沙漠里的一棵小植物吸引了大家的镜头。

穿越库布其沙漠的驴友。


  这个6月,一群宁波人穿越了“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
  不可否认,宁波人的旅行方式在十几年间发生了诸多变化,而一股热衷探险的氛围也渐渐在这座城市蔓延。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沙漠,他们的足迹遍布巴丹吉林、库布其、腾格里等各大沙漠。“只有处在那样一个艰苦而绝美的环境里,才会发现自己所生活的现代文明社会有多么难得。”有宁波驴友如此感慨穿越沙漠的感受。
  一百个到过沙漠的人,也许会有一百种不同的感受,但唯一相同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沙漠情怀。
  宁波晚报记者 梅薇/文 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大漠深处有人家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世界四大沙漠之一。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沙漠第一名。
  任先生说,今年6月,当他看到巴丹吉林沙漠的照片时,头脑像触了电一般,有了去一趟的念头,因为这个地方实在是“美得让人心醉”。
  活动是由宁波的资深驴友“上士”组织的,当时成行的有12个人。
  任先生落脚的地方是沙漠腹地的一个招待所。说是招待所,其实是已经迁走的村民留下的废弃房屋。“这房子原先住了几代人,但是这些年,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很多村民都陆陆续续搬离了沙漠。”
  虽说只是一个房屋“空壳”,但床架、炉灶都保留了下来,“甚至还有一个淡水井”。这样的住宿条件,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漠里,已经称得上奢侈了。任先生告诉记者,要是赶上10月份的旅游旺季,这样的招待所还需要预订的。
  在沙漠三天,任先生的活动范围,就是以这个招待所为圆心,向四周辐射的。
  每天,都会有越野车来接送任先生,司机是个身材壮硕的蒙古汉子。在沙漠里行走,任先生是完全迷失方向的,因为烈日下,“远望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沙漠、起伏的沙丘、单调的色彩,没有任何参照物”。让他好奇的是,司机是怎么辨识方向的?
  蒙古汉子笑了,他说,当地人辨路,主要看大沙丘,“这些大沙丘已经在大漠中静立了数十年,它们已经像山脉一样矗立不动了”。走得多了,这些沙丘就仿佛自己身上的毛发,早已烂熟于胸了。
  在沙漠里坐车,用任先生的话形容,“那是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从远处看,连绵沙丘的起伏似乎比较舒缓,但走近了,才发现有些大的沙丘足足有数百米高。于是,车不断地冲坡,下坡,而人在车里,则不断地被抛上抛下,“整个胃翻江倒海一般”。没多久,同车的几个人都吐了。
  尽管坐车的滋味不好受,但美丽的沙脊线依然让喜欢摄影的任先生着迷,“仿佛是一个美女的曲线,光滑、精致。”尤其是起风的时候,沙粒被风一吹,开始沿着沙脊线飞扬。于是,风成了天然的雕刻师,它把沙丘雕刻成梦幻般的曲线,一直绵延到天尽头。
  在沙漠的第三天,任先生去拜访了巴丹吉林庙。因为深处大漠,人迹罕至,巴丹吉林庙几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原貌。只是如今,偌大的一个庙宇也只剩下一个喇嘛了。
  巴丹吉林庙的不远处有一个小村子。说是一个村,其实只有三四户人家,即便如此,“这样的村落在大漠里已经称得上繁华了”。司机把任先生他们引进其中一间土房,一位蒙古族大妈生活在这里。大妈告诉他们,自己的儿女们早已搬迁到沙漠外定居,她没走,“因为靠接待游客可以挣几个钱,足以维持生计。”
  而让任先生惊奇的是,这个村竟然是通上电的!在蒙古族大妈家,能看到电视机、电冰箱,甚至还有电话。只是在大漠里,信号时有时无,所以电话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打通。
  大漠的生活依然艰辛,生活用品、食物全靠外面运进来。“早年依靠骆驼,如今也有车运输,但是,车从沙漠外开到这个村子,一趟也得花四五个小时。”但大妈却很知足,毕竟“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在去巴丹吉林沙漠之前,任先生都不敢想像,一个沙漠里居然会有这么多片绿洲。而神奇的是,“那里每一片绿洲就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草、树、水鸟、野鸭……看到这样的景,你都会有种错觉,仿佛自己并不是深处在沙漠中。也难怪,巴丹吉林会被评为中国最美沙漠第一名。”
  “苦旅”是对人生的历练
  库布其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景观壮美,风光独特。700里黄河宛如弓背,迤逦东去的茫茫沙漠宛如一束弓弦,组成了巨大的金弓形,大漠浩瀚、长河如带、沙海苍茫、朝日浑圆、如诗如画的新月形沙丘链、罕见的垄沙和蜂窝状的连片沙丘等诸多沙漠景观自然神奇,是原汁原味的大漠风光。
  5年后,回忆起2006年的那次库布其之行,“黎明的美丽”(网名)依然有很多感慨。
  那一年,一个27岁的生命在库布其沙漠永远地陨落了,这在当时的驴友圈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姑娘叫宁倩,姑娘的生命走到尽头之时,“黎明的美丽”也正在穿越,“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只是不同的路线。”
  2006年穿越沙漠,“不像现在,有驼队、越野车,有队医,那时候真的叫‘苦旅’。”“黎明的美丽”,一个女人,背着15公斤左右的行囊,徒步行走在沙漠中,而且一天往往得走上10多个小时。
  “黎明的美丽”告诉记者,刚启程时精力充沛,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哪怕是沙漠里一棵无名的小草,“都会让你惊喜万分,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好奇与兴奋劲很快就消失殆尽了。“一眼望去,满眼都是黄沙,无穷无尽,一个个沙丘在脚下后退,又在脚下延伸……”

穿越腾格里沙漠的越野车。

沙漠里的牧民。

巴丹吉林里美丽的绿洲。


  新鲜感和刺激感一旦褪去,行程就渐渐变得枯燥无味了,“到后来,什么感觉都没了,只是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机械地往前迈。”
  大漠风沙大,而且变幻无常。有时刚刚还是烈日当空,突然之间就狂风四起,沙尘遮天蔽日,整个人就毫无防备地陷进了滚滚尘烟中,“黄沙打在脸上,眼睛都睁不开了,只能透过头巾的缝隙,跟着前面队员的背影艰难地跋涉。”“黎明的美丽”说,那一刻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大漠的悲怆无情。
  2006年的五一,库布其的沙漠气候有些反常,“异常热,地表温度足足有60℃。”这样的反常天气连当地的向导都没预料到。都说沙漠温差大,多时甚至超过20℃,“黎明的美丽”还特意带了羽绒睡袋,可是那年根本派不上用场。
  因为持续高温,第二天就有人中暑了,到了第三天中午,宁波队中也有人中暑,“很严重,倒在了地上,根本没办法再走下去了。”大家商量后,包括“黎明的美丽”在内的四个人就留下来照顾他,而大部队继续前行,走出沙漠搬救兵。
  “当时我们五个人只剩下一小瓶矿泉水,谁都不知道救兵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只敢把一个干菊花浸湿透了,放在他的嘴唇上,然后一点一点往菊花上滴水。幸好没多久,救兵就赶到了。”走出沙漠后,没有庆功宴,“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宁倩遇难了”。“黎明的美丽”说,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也有些后怕。”
  “现在再回想那段经历,依然觉得挺震撼,都不敢想像自己是怎么走下来的?!”“黎明的美丽”感慨道:“也许只有处在那样一个艰苦而绝美的环境里,才会发现自己所生活的现代文明社会有多么难得。”
  走出大漠那一刻
  感悟生命的美好
  有人曾说,“如果爱一个人,带他去沙漠,如果恨一个人,也带他去沙漠。”“蒋老头”(网名)说,那是30岁人的情怀,而他40岁,“去沙漠是为了感悟生命”。
  2009年,第一次踏进库布其沙漠,“蒋老头”可能是一群人中最没准备的那个。
  “进了沙漠,才发现别人用的是水袋,可以一边走一边吸,而我却傻乎乎地背了整整一箱的矿泉水。”现在想来,“蒋老头”依然觉得好笑。
  因为没有准备,“蒋老头”没多久就出事了。他告诉记者,从远处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沙丘连绵起伏,煞是壮观,但其实处处是“陷阱”,“松软的细沙一脚踩下,就立即下陷,往往走一步退半步,而且双脚陷在沙里,人就容易左右摇晃。”结果,没戴护脚踝的他脚扭伤了。
  “很疼,中午到营地吃饭的时候,都已经坐不下去了。”“蒋老头”说,其实那个时候他也有过思想斗争,是继续走还是退出。最后,他咬咬牙,“还是坚持吧。”此后两天,“蒋老头”一直一瘸一拐,跟在队伍后面。
  “蒋老头”平日里喜欢喝几口小酒,可是到了沙漠,这个爱好被剥夺了。沙漠里不适合喝酒,因为“酒精一挥发,就容易带走身体的水分”。但有时候忍不住,“蒋老头”就跑到领队那里“蹭吃蹭喝”。
  “他们背包里的食物比我们丰富得多,鸡腿、鸡翅膀、啤酒,要知道,在沙漠里能吃上这些东西,绝不亚于平日里吃上鲍鱼、鱼翅。”
  到了第二个晚上,几个领队带的酒也喝完了。“蒋老头”和一个同样爱酒的湖北队友一拍即合,两人向当地人雇了一辆大型的拖拉机去买酒。
  开了20多分钟,找到一个小卖部,一进去,蒋老头傻眼了,“一箱箱啤酒堆成了山,估计有100多箱。”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酒是一群北京驴友订购的,“我们磨了很久,好说歹说,对方才肯卖给我们一箱,八瓶。”
  “蒋老头”拿着四瓶啤酒,跟自己组里的其他两个组员分了,“一瓶啤酒下肚,身上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酣畅淋漓啊!”现在回想起来,“蒋老头”说,“那真的是苦中作乐啊。”
  到了第三天,所有人都已是筋疲力尽,“一行人默默行走,低头不语。”但是,“蒋老头”却是越战越勇,居然一连超过100来个人,从队伍的最后一个,走到了第一个,这也让他发现,“自己的毅力竟然如此惊人,完全超出了想像。”
  走出沙漠的那一刻,“蒋老头”说,以前无数次想像中成功时的欢呼和狂喜早已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一颗感恩的心!“那一刻才真正懂得亲情的珍贵,才能感悟生命中那些过往的美好。”
  跟牧民学做红焖羊肉
  腾格里沙漠:雄踞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第四大沙漠。蒙古语中,“腾格里”是“天”的意思,形容这片沙漠“像天一样高远、辽阔”。沙丘多为格状沙丘及沙丘链,新月及半月形沙丘多分布于边缘地区,高大复合型沙丘多分布于沙漠东北部,偶见于个别大型湖盆边缘,植物多为沙蒿、芦苇、骆驼刺及低矮灌木,野生动物多为小型哺乳及爬虫类。
  Bill是越野E族宁波独立团的一员,去年,光是腾格里沙漠,他就去了两趟。
  去腾格里之前,Bill也曾穿越过巴丹吉林沙漠。他告诉记者,巴丹吉林沙漠就像是一个婉约的美女,身段柔美,肤质细腻。与之相比,腾格里沙漠更像是个粗犷的汉子,所以,当他面对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时,“我的感受只有六个字——震撼、快感和难忘”。步前进,先要按照自己的步伐作适应性行走,慢慢度过疲劳期,就会适应。遇到比较陡峭的沙山要按照领队的指导绕开行进,避免走直线消耗体力。根据队员的个体差异疲劳期在几小时上下不等,在这段时间里只要坚持一下就会适应的。
  2.沙漠行进一般5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休息5分钟;队员不要擅自脱离队伍远离领队视线。
  三、服装与装备
  速干衣(长袖)裤,冲锋衣或抓绒衣(备用),高腰登山鞋,雪套,头巾,帽子,防晒霜,背包,帐篷,防潮垫,雨衣,登山杖(2根最好),眼镜,睡袋,袜子(至少2双),头灯,炉具,有对讲机的最好也带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