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128|回复: 0

[宁波新闻] 探索力邦社区外来人员管理模式 社区是个温馨家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6 1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区里还有免费的阅览室。

食堂里的菜挺丰富,菜价也便宜。


  宁波公益网讯(编辑:猴子)今年5月,奉化市西坞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媛儿在中组部组织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示范培训班上,交流了力邦社区的经验。力邦社区探索建立了“区域化统筹、人性化服务、自治化管理”的外来人员管理模式,把社区打造成温馨家园。今年7月,力邦社区还走出西坞,与奉化滨海开发区共同开发建设滨海力邦社区,为滨海开发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后勤服务配套问题。
  样本概述
  人性化服务营造和睦温馨家园
  走进力邦社区,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秩序井然、邻里和睦的温馨家园。
  力邦社区成立初期,居民分散在不同企业,社区与企业分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为改变这种局面,2003年12月,社区和区域内企业的党组织合并成立了力邦党总支,并先后成立了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让外来人员担任负责人。这些群团组织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社区QQ群、“知心姐姐信箱”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
  “力邦社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不仅仅是每餐3元、每月住宿费25元的低廉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人性化的服务。”奉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红伟说。
  考虑一些居民打工收入不高,常会出现急需用钱、身边没钱的情况。社区从工作经费中挤出3万元,设立“应急借款基金”,先后为860多人提供应急帮助。在此基础上,社区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发动企业捐款,又成立了50万元的社区“帮困互助基金”,目前已累计向126位居民发放了15.6万多元救助金。
  力邦社区的居民大多单身出来打拼,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社区投入650余万元建造了120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大楼和10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中心、各类场所设施,全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社区还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组建了体育、文艺、读书等18个文体俱乐部。
  在力邦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社区每年2次下发《居民意见调查表》,征求每位居民的意见建议。在居民楼、食堂、综合大楼里都设置了意见箱,随时收集民意。对合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并反馈结果。
  两年一次的“十佳居民”、“优秀居民”评选,一直坚持至今。此外,“五好家庭”、“优秀青年”等评选表彰,较好地激发了外来人员的荣誉感,获得他们的认同感。
  力邦社区外来人员每年的流动率在25%左右,每年大约有400名新居民进入力邦社区。每当有新居民入住,他不仅能领到一本居民手册,内有详细的各类服务指南,社区还会指派一名帮带员,帮助熟悉生活环境,了解行为上需要注意的细节,让新居民在第一时间就消除陌生感,融入大家庭。在力邦社区文化的影响下,每一位居民都把身边的人当成亲人,力所能及地开展互帮互助。自2004年以来,社区没有出现过一例违法行为。
  社区还在学习培训上下大功夫。近年来,社区相继开设了高中学历班和电大教育点,每年开办10多期培训班。近10年来,先后有265人获得高中文凭,128人取得大专或本科学历。
  当事人自述
  让外来人员从房客变成主人
  当事人名片:蔡荣华,奉化市西坞力邦村后勤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奉化西坞力邦社区常务副主任。自力邦社区成立至今,他见证了力邦社区的成长。
  力邦社区是一个特殊的社区。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社区内2800多名居民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白天在不同单位上班,晚上同住在力邦社区;二是社区居民绝大多数为青壮年;三是这些居民都是租住在力邦,白天不在家,晚上全回来。怎样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增强认同感,从房客变成主人,我们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2002年,第一批外来务工人员入住时,其他外来人员聚集的地方出现的问题,在力邦社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损坏公共财物等。我们是力邦社区的管理方,通俗点说就是房东,在管理上就经常遇到难题。房客做了啥事,房东无权、无法管,反过来,房客遇到了维权难题,房东出面也名不正言不顺。
  2003年12月,我们开始尝试由外来人员自治管理的方法。在社区里成立了各类组织,组织的负责人全是社区居民,并选举了寝室长、楼长、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等,社区里的事情由他们自己作主,结果发现效果很好。“我是力邦的主人,不再是房客了,自己家里的事肯定要关心。”外来人员纷纷给社区建设出点子、想主意。
  像食堂排队吃饭,原本常有人插队,对此,有居民提出可以在食堂醒目处写上温馨提示:“我们是力邦社区的主人,排队体现我们的素质”,人性化的标语让插队现象很快减少。
  社区里组织活动,居民会积极参加;有了好的想法,他们也会来办公室聊聊;有新来的居民,不用多说,就会有老居民带着熟悉环境。为了配合居民的作息,居民代表、小组长也都利用晚上、周末的休息时间,去宿舍串门、聊天,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
  2009年“莫拉克”强台风侵袭,社区广场上的树木眼看就要被刮倒,在家的20多名党员自发组织起来,扛钢架、绑绳子,顶风冒雨加固树木。在他们带动下,居民们纷纷加入,一起奋战3个多小时,所有树木安然无恙。
  还是在2009年,因金融危机影响,2家企业倒闭,有100多名员工工资一时未拿到,情绪比较激动。居民代表得到消息后,立即向社区汇报,经过我们的努力、街道的帮助下,工人们拿回了工资,很高兴。别的地方也不去了,就在西坞找了新单位,依然要求住在力邦。“社区就是我们的靠山,有事也不怕了。”
  我在力邦工作了10年,很多居民见到我都会和我说说心里话。还有不少居民搬出去又回来,说舍不得这里的温馨氛围,“说实话,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百姓感受
  想把孩子接来,一辈子就住在力邦
  景斌,四川绵阳人,也是第一批入住力邦的居民。
  2000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景斌来到奉化,在西坞一家企业上班。当时企业里的工人大多只有初中文化,景斌在工人里算是学历比较高的。干了几年后,他当上了品检的小组长。他感觉很满足,在力邦住着,费用不高,自己还当了个小官,收入还行,人生就这样过下去也不错。
  2004年,蔡荣华到景斌宿舍串门,在聊天中得知了景斌的想法,他问景斌“你觉得一辈子当个高中生、小组长就满足了吗?社会在发展,不学习的人是会被淘汰的。”随后,蔡荣华先后找了景斌3次,谈的都是希望他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自己能力的事。
  每一次谈话都让景斌有感悟,2005年,他参加了电大的学历教育,用一年半时间取得了大专学历。
  “就在2007年,我突然发现,公司新招聘的员工中多了很多大学生,现在竟然占到40%的比例。”景斌说,因为自己在学习培训上先走了一步,大学生进入公司也没有对他造成影响。“那时,我真的很庆幸,自己住进了力邦社区,遇到了蔡总。没有力邦,我可能一直还是名普通工人。”
  现在,景斌还取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职称,在公司里很得老板器重。今年6月,他还参加了社区居委会的海选,在居民中脱颖而出,成为7名居委会委员之一。
  2008年,景斌曾离开力邦自己在外租房,但不到半年,他又重新回到了力邦。“力邦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这里很温馨,上了一天班回到力邦就有踏实的感觉。”景斌说,安全的环境、体贴的关怀是他怀念力邦的主要原因。“我还和蔡总开玩笑,等二期造好了,有单身公寓,我要租上80年,把孩子也接来,一辈子就住在力邦了!”
  记者 胡菲 通讯员 吴培维 黄成峰/文 许天长/摄
  为新宁波人创业、扎根
  拓开希望的空间
  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达410万人,10年时间内增长了4倍多,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70:100。今后,流动人口的数量还将快速增长。不可否认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为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已经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离不开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大多怀着在宁波创业、扎根的美好梦想,也有着融入宁波的种种障碍和苦恼。如果他们丧失生存的尊严和生活的希望,极易被动沦为“贱民”、“流民”,引发社会治安和稳定问题。
  让新、老宁波人平等、和谐相处,让更多的新宁波人增强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是转型期宁波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课题。除了国家、政府层面在户籍、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相关制度调整和政策投入力度之外,企业和社会组织应缩小外来务工人员在享有薪酬福利和社会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外来务工人员也应在履行权利和义务方面自我给力。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在党和政府、企业、社区形成合力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了“区域化统筹、人性化服务、自治化管理”的外来人员管理模式,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了温馨家园,也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活力和价值。
  “力邦模式”亮点多多,核心有二:
  ——提供了人性化服务。包括后勤保障、生活救助、情感帮扶、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劳动维权、就业服务等内容,涵盖范围几乎是全方位的。特别重要的是,注重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注重关心他们的精神、情感需求,使他们在提高人力资本的基础上积累了文化资本,在追求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形成了融合性社区。力邦社区不只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寓”,外来务工人员也绝非“租客”,他们是社区的主人,处在同样的社会网络中,有着一致的社会空间和交流平台,形成了共同体。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我组织能力大大增强,不但实现了群内融合,也加深了与宁波户籍人口和城市文化的融合。
  当然,“力邦模式”是帮助新宁波人在宁波创业、扎根的一种探索,他们要真正实现在宁波有个“家”的梦想,还需要多方努力。起码,“力邦模式”打开了一片希望的天空,政府管理、企业打理、社区自理,交响出和乐之声。
  袁志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