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786|回复: 0

为了夕阳更绚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4 10: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让养老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市老龄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去年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2.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83%;全市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4.6%。“十一五”时期我市户籍老年人口以年均不低于4%的速度递增,约是全市户籍总人口年增速的10倍。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随着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有所养”已成为衡量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面对“银色浪潮”的挑战,如何养老也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实,阿拉宁波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要早12年,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宁波在全国率先启动居家养老服务。2008年又率先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向农村拓展,旨在为更多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据统计,目前全市94%的城市社区、30%的建制村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239个城市社区和780个建制村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些居家养老中心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请行动方便的老人进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受文化娱乐及就餐、理发等生活照料服务,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家政服务。

  但同时,居家养老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也面临着些许困难。老人需求的多样化、专业化,越来越成为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阿拉宁波一直在探索。在江东区,有一个名为“家院互融”的养老模式得到了养老服务专家的认可。

  “顾名思义,‘家’是家庭的家,指的是居家养老服务;‘院’就是福利院、敬老院等集中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家院互融,就是将居家养老服务和集中养老服务融合起来的养老模式。”江东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说,如此,既可以让养老院的老人感受到更多家庭般的温暖,更可以让居家养老的老人享受到专业的照料和服务。

  据悉,江东区于2008年3月在全市率先提出构建“家院互融”养老服务体系。既秉承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本较低、服务方式灵活的优点,又改变了以往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为政,单独运行的养老格局,通过互通互融、有效整合资源,使居家老人能够享受到养老机构多样化、专业化的照料与服务,也使在机构养老的老人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逐步形成了“需求主导、家院互融、虚实互促、社会互动”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请和记者一起,到浙江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江东区去看一看,感受“家院互融”所带来的其乐融融吧。(董小芳)

服务内容

  11大类83项

  说起“家院互融”,家住白鹤街道的鲍大爷有说不完的感激。“今年8月的一天,我不小心晕倒在家。若不是他们上门走访时及时发现,恐怕我这老命都没了。”

  鲍大爷年近80,平时一个人居住。事发当天,一向身体不太好的他突然晕倒,例行上门进行“365必到”服务的白鹤街道家院互融服务站服务人员徐佩娣敲了半天门都无人应。“我知道鲍大爷在同社区一个朋友家留有备用钥匙,担心他出事,就立刻去找来备用钥匙开门。于是发现了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老人,就赶紧将他送去医院抢救。”

  在江东区,像鲍大爷有着一样感激的老人并不少。

  81岁的郭瑞英不小心把腿摔断了。家院互融工作人员“365必到”巡查敲门无人应后,从其邻居处得知老人住了院。于是马上买好礼品到医院探望。

  家住史家社区的独居老人戴玉玲双目失明。一次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发现由于水管老化出现漏水,地板已经被淹。“他们很快帮我修好了管道,还检查了电器插座、煤气管道。有他们在,我这瞎老婆子一个人住也放心。”

  如是的感激和放心,得益于一项名为“365必到”的服务,即对特定对象的老年人实行365天每天上门探望的制度,重点对其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庭安全设施检查。

  “奶奶,您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爷爷,下水道前天修过后现在还好吧?”“阿姨,睡觉前别忘了关天然气阀门啊。”这些话,是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也温暖了无数老人的心。

  而这,只是“家院互融”11大类83项服务中的其中一类。

  “老人的需求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我们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修改,目前确定了11类83项服务。”江东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说,包括“365必到”安全类服务、家政便民类服务、康复保健类服务、环保绿化类服务、文化教育类服务、老人日托类服务等。“甚至具体到帮老人买菜做饭、理发换衣、消灭蟑螂等,可以说只要老人有需要的,我们几乎都能提供。”

  据统计,江东区从2008年探索“家院互融”服务体系以来,服务中心、站已经为1107470人次提供了各类家政便民、物业维修、“365必到”等服务。如此贴心专业的服务,也让江东区居家养老群众满意度连续几年居全市前列,去年更是跃居全市第一。

  服务手段

  高科技加信息化

  在江东区百宁路66号,有一个叫“家院互融服务中心”的地方。占地不大,名气可不小。几部热线电话忙个不停,每天有近百位老人通过电话“下单”预约服务项目。贴心的是,接线员在接听到老年人需求电话的瞬间,就能够在电脑上面看到老人的姓名、年龄、家庭地址等基本信息,甚至这位老人的病史、性格、爱好等也可以查询到。老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高科技保姆”。

  独居多年的郭阿姨很喜欢这个“高科技保姆”。“我老家是山东的,在宁波没什么亲戚,老伴去世后就剩我了一个人了,生活也没个照料。去养老院吧,又舍不得一帮老邻居。”郭阿姨说,自从有了这个“高科技保姆”,她再也不担心自己的生活了。“不管是吃饭还是修理管道,打个电话,都有人上门服务。”最让郭阿姨感到暖心的是,这个“高科技保姆”还非常贴心,她之前刚做完白内障手术时,每次打电话订餐,不用交待,工作人员就会专门给她“开小灶”,“都是我喜欢吃的菜呢!”

  “‘高科技保姆’的贴心服务,离不开电子档案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及时更新。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头戏。”据江东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电子档案是今年4月份开始建立起来的,“信息搜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4月份之前我们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在社工的协助下,入户走访排摸,到现在已经为江东区3800余位老人建立起了健康档案。每人一式两份,一份电子档案,一份文件档案。”

  在家院互融福明街道服务站,记者随手翻阅了一本健康档案,里面详细记载着:江素娟,女,1941年7月16日出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旁边附着其联系电话,后面是每一次具体的随访内容。

  “信息采集可绝不是个轻松活儿。”家院互融服务中心主任董雅琴笑着说,虽说资料采集不是什么难事,可要做细也不容易,这个老人有过什么病史,那个老人不能吃什么食物;这个老人有什么兴趣爱好,那个老人有什么特殊习惯等,都要详细掌握。“更重要的是,这个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比如一位老人这个月59岁,下个月60岁就要进入我们的关注范围了;再比如老人突然得了什么病,康复饮食上要注意什么,都需要我们随时关注更新。”

  据悉,目前江东区已有1300余位老人免费领到了家院互融服务中心“特别订制”的老人专用手机,借助信息平台,更方便地向服务中心求助和与服务人员进行交流。

  特别关注

  政府购买“精神帮扶”

  家住东柳坊社区的张大爷是社区居委会的常客了。每隔几天,他都会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要求工作人员给他换房子,说是房子里有肮脏的东西。后经“家院互融”助老志愿者深入了解,发现张大爷是由于老伴去世后长期孤独,导致出现了幻觉。

  “其实像这样需要精神关爱的老年人,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院互融,重要的还是要让老人能够享受到来自家庭般的温暖,心灵上不孤独。”区民政局负责人说,为此,去年年底江东区以政府埋单与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的形式,对六个街道的12个社区600多位独居老人进行了心理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在受检的独居老人中,近20%的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焦虑、强迫、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其中5.6%的老人健康状态受损较严重,自卑、焦虑、无助、抑郁等情绪难以排遣,对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三分之一的老人需要精神帮扶。

  随后,江东区为受检老人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经评估筛选,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根据老年人个体情况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及时进行干预。在今年年初进行的测评中,接受政府购买“精神帮扶”的老人对此满意度达到92%。

  记者在采访中还看到服务中心新建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养老服务会所。会所内宫灯木廊,配上茶座和仿古茶具,古色古香。“这是由江东区民政局投入福彩公益金全额资助建设、专门为老人们打造的一个精神娱乐场所,通过经常在这里举办一些生日派对、下棋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董雅琴说,“单说老人们在一起吹蜡烛,切蛋糕,唱生日歌,吃长寿面,就别提有多开心了。”

  不仅如此,江东区还出资邀请百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心理咨询师“进场”,通过排演老人喜闻乐见的话剧、讲座潜移默化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制定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表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对需要心理援助的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等形式,给予老人精神关爱,让老人的心灵远离孤独。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于老人的生活起居,生活照料,但随着基本生活保障的覆盖,在逐步解决社会养老问题的同时,我们开始将更多目光投向老人的精神世界。”江东区民政局负责人说,让老人在精神上也感觉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感。

  据悉,江东区将进一步扩大老年人“精神帮扶”的受益面,加强对辖区老人的精神关爱。


  相关延伸

  哪些老人可以享受到区政府购买服务?

  江东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补助办法的要求,分A、B、C三个类别为老年人提供会员式服务:

  A类重点会员为最低生活保障或社会扶助证家庭中需要护理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居家养残体系中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重点会员享受专业性的选择性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240元(老年人)和200元(残疾人),其中独居对象、残疾人同时享受“365必到”安全服务,服务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

  B类一般会员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江东区户籍并居住在江东区的80周岁及以上的纯老家庭老年人。独居老年人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10元,其中60元为专业化可选择的服务,50元为“365必到”安全服务。双方均在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享受专业化可选择的服务。第二类为具有江东户籍的70-79周岁需要护理的独居老年人、60周岁及以上享受因病致贫专项补助家庭的老年人和重点优抚对象老年人。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80元,其中30元为专业化可选择的服务,50元为“365必到”安全服务。

  C类体验会员为除一、二类外的其他老年人和残疾人,由家院互融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收费低于市场价格10%并实现全区统一标准。同时我局会同街道、社区多次核定对象类别,最大程度保证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准确性。

  据统计,目前享受江东区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共计3800余人。(董小芳)


  采访札记

  养老我们还有很多要做

  宁波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近年来,老年人口以年均不低于4%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每5个宁波人中就有1位老人。如何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家院互融”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研究员曾发表文章表示,宁波江东区的“家院互融”养老模式,是一种创新之举,实际上探索了一条可以使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志愿服务融合为一体的道路,是养老事业迈向专业服务的必由之路。

  但是,每个新鲜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可避免地遇上一些困难,“家院互融”亦是。它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需要社会上有专业特长的爱心人士加盟,需要老人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将为老服务落到实处,让老年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江东区在广泛调研、多次征求各界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江东区关于推进“家院互融”为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江东区家院互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试行)》。

  为了确保服务的高效到位,将服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贯穿于整个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利用以老带新、基地实践和岗位比武等方式不断强化服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江东区还启动了红蚂蚁幸福讲堂和红蚂蚁志愿者服务技能提升行动,通过委托专业化社会组织对家院互融工作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红蚂蚁志愿者开展老年人护理、急救知识等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强化服务的同时启动了规范化建设。

  江东区还制定了“365必到”安全服务工作程序和服务流程,区家院互融服务中心考核办法等,多次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实地走访家院互融服务站、社区和服务对象家庭及电话回访服务对象等方式,加强对家院互融服务工作的日常监督,确保服务规范化高质量。根据督查情况,会同家院互融服务中心制订改进工作方案,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确保服务工作全面落实。

  下一步,计划把红蚂蚁助老志愿队的规模扩大到30支分队3500多名志愿者。不断提高社会参与的组织化。鼓励具备为老服务条件和能力的企业志愿加盟家院互融服务体系,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力度,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建立志愿者助老服务活动的检查、评估、激励和反馈制度,逐步促进志愿助老服务组织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董小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