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榜单让食品安全信息一目了然。 从“染色馒头”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毒奶粉”,类似“地沟油百毒不侵,苏丹红铜筋铁臂”的打趣嘲讽段子在网上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也让我们不禁愕然,“一杯牛奶,强壮了中国的谁?” 今年春季开学起,普洱景谷勐班中心学校的1700多名学生吃上了国家免费营养早餐。就在3月1日,免费营养餐计划实施的第三天,学生们从外包的食堂吃过鸡蛋、牛奶、八宝粥的早餐后,当日下午2时许,数百名学生开始出现呕吐、腹泻并伴有头晕头痛的症状。直至稿子刊发之日,当地也未能作出相关的处理和定论。 食品安全问题,也再一次直面在了我们的眼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就在这样的倡导探讨中,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此起彼伏,让国人依然吃得心惊肉跳,纷纷“谈食色变”。 这里除了尊重游戏规则、通用安全法则、提高行业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的乏力之外,也不禁让我们怀疑起那些工作在食品生产流水线上的人,是否也能经得起良心的拷问和道德的谴责? 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市场自我调控约束的不完善,也就是说从生产销售单方面入手还不能完全保证食品安全,那我们是否应该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消费者或民间组织上? 当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的侵犯困扰时,直面市场和大公权力毕竟是压力重重,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消费者和政府及市场都能相互信任的组织来担当中介,去监督和维护食品安全? 如果这样一个组织存在具有必然性和实用性,作为食品安全保护紊乱链条的疏通,那为何阻隔重重,为之者甚少? 今天我们的“公益圆桌”栏目就针对食品安全民间组织生存发展的探索和难点,小题大论一番。 食品安全问题源于利益 云信:近年来,国家开始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执法监管检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溯本逐流,食品安全的关键在哪儿? 杨振美(益行工作组):食品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云信:食品安全问题,在法律法规修正完善的同时,作为它的辅助补充工具,道德约束及民间的参与力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没有相关的民间组织在做食品安全社会倡导和监督的工作呢? 刘晨(绿色和平媒体经理):“绿色和平”一直在关注“果蔬农残”项目。这项食品安全措施,更多是从农田生产和技术管理方面根本上遏制有害食品。 邢陌(云南发展培训学院院长):国内做食品安全的民间组织极少,变相造就了监督方面的空白,这方面几乎都是靠媒体来完成。 云信:如果成立一个以监督和维护食品安全为主要工作的民间组织,从公益人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去工作? 邢陌:如果自己在食品安全NGO,第一步是到香港或国外到那些关注或正在做食品安全的民间组织去取经,学习他们和企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学习他们的经验,再回头来实践。其次,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后,搜集相关资料,对企业接受处罚之后进行持续的关注,让公众对此具备知情权。就食品安全问题召开研讨会,让专家、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都参与其中,让这个问题处在一种民间的情况下来坦诚沟通,直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振美:如果做食品安全相关的民间组织工作,首先要梳理一下现在的食品安全现状下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再去做相应的工作。 从源头上为食品安全上把锁 云信:“果蔬农残”项目是通过哪些措施和途径来实现的? 刘晨:两个方面吧,从技术管理上要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就是利用生物和物理方法治虫,政策上农业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2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提出今年将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将蔬菜、水果和茶叶的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35%,比2001年增加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我们主要工作的对象是超市,作为零售商,超市应该肩负起质量控制责任,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过去几年,我们主要是通过对超市出售的新鲜蔬果做不定期的抽检。然后,曝光有问题或问题严重的结果,跟超市谈判,要求他们严加监管,或改进政策。同时,也是通过公布调查结果,而提醒消费者注意。 云信:“果蔬农残”项目在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技术管理方面和对超市新鲜蔬果不定期的抽检方面,作为一个民间NOG,你们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刘晨:在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方面,我们每年都委托相关的专家调研制作出生态农业报告,2011年委托国内五位生态农业专家分别对中国五大水稻生产区(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和华中)展开调研,撰写出各个稻作区的生态农业报告。比如:通过对中国西南区稻作区概况的调查,了解主要病虫草发生的情况及农药施用的现状和影响,从中分析给出“绿色防控”的措施、规划,最终给出建议、推荐治理方法和防控模式。我们可把这样的报告提供给政府、企业、个人,这样的报告我们也直接发布在“绿色和平”官方网站,可供大家下载共享。 而在对超市不定期的抽检方面,我们自2009年开始每年邀请相关人员,到超市对新鲜蔬果进行2~3次的抽检工作,直至目前已有10多次的抽检,并制作出抽检报告和超市排行榜,供消费者选择。 比如:2011年11月15日我们在北京京客隆超市甜水园店,对韭菜进行抽检时发现有违禁农药甲拌磷的含量,且腐霉利是农残超标。2011年11月29日,在广州市华润万家天河北店对小白菜等抽检时发现克百威违禁农药含量等。从不同地点、不同超市的抽检中,通过对各个超市转基因政策、农药禁用承诺、农药控制进度、配套措施、信息公开等方面的信息比对,制作出抽检报告及超市排行榜,无论是执法者还是消费者,通过报告榜单,信息一目了然。 食品安全NGO缺少可借鉴经验 云信:“绿色和平”的“果蔬农残”项目从食品源头上,为食品安全上了一把保险锁。然而,对于餐桌上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作为民间组织该怎样去协调、处理? 邢陌:要维护食品安全事件中受害者的权益,为他们的利益诉求。近两年,倒是没有出现很排斥民间组织工作的现象,除非是他们的工作对于人们来说没有用处。民间组织工作不仅要出于善意好心,更要专业化和服务化。 云信:就民间组织的现状来看,作为食品安全NGO,其生存的主要难点在哪里? 杨振美:现在做这方面的民间组织有一个难点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人才的缺乏,另一个难点就是因为现在做这方面工作的组织很少,所以对后来的人来说,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邢陌: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注册设立了一个不是门槛的门槛,注册还是很难的。具体到操作中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无良企业都会为当地创造一定的GDP,这就让它们和当地政府形成了利益相关方,甚至是很紧密的利益链条。这就造成了民间组织和当地政府在工作中的冲突。第二,缺少食品安全类的专业人才,有这方面专业素养的人才不一定想来做民间组织的工作。第三,没有人带头做这方面的工作,也缺乏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如果有人带头去做,并且又能与政府和企业很好地去博弈的话,还是很有前景的。 (来源:云南信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