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8259|回复: 0

[帮办·社区] 居家老人“心病”多 子女应关注老人“心理养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4 20: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过,老年人要想成为“宝”,就需要以健康为前提,老年人和他们的儿女都深知这一点。现在的老年人,经济收入稳定,生活环境良好,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养生意识的增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在的老年人身体都不错,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小。”这是现在很多人的感受,但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老年人的心理却越来越脆弱。

  上周,记者走访安泰社区心理咨询室和彩虹社区阳光心理工作室时了解到:如今前来咨询的老年人较以往大有增加,其中有七成老年人是专程来看“心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问题困扰着老年人的生活,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身体不适所占的比例更高,这些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很多看似“无理取闹”,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

  对此,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们觉得有必要给市民们提个醒: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老年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为人子女,切不可等闲视之。


  

  记 者 董小芳 通讯员 倪骋 陈李红 文/摄

  总幻想邻居故意“找茬”

  ———都是寂寞惹的祸

  有一件事情让安泰社区的社工们很是犯愁。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近两年来总是“蛮不讲理”、“无中生有”,楼上楼下的邻居都被他闹得不得安宁,一个劲找社区投诉。

  事情其实都不大。拿前不久的一次敲门事件来说,可能是上了年纪又独居的缘故,老先生有个习惯,每天下午5点多准时上床睡觉。那天,楼上阿姨晾晒的衣服被风一吹,落在了老先生家的阳台上,于是便下楼敲门,想要取回自己的衣服。可是当时是晚上6点,老先生已经进入梦乡,迷迷糊糊中听见敲门声,突然觉的很害怕,便不敢去开门。于是,敲门声愈来愈大,老先生鼓足勇气开了门,发现是楼上邻居,顿时火冒三丈,认为是邻居故意找茬。

  第二天,越想越生气的老先生跑到楼上去骂:“我这么大年纪了,你想吓死我嘛!”

  类似的小事,都会“激怒”老先生,并被他抓住不放,一再扩大。

  同样,在彩虹社区,也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他几乎每隔一天就要给社区和儿女打电话,说总是听见邻居在讲他坏话,影响自己吃不好、睡不好。还说有一次邻居偷偷往他每天吃的安眠药里增加了剂量,怀疑邻居想害他。

  

  专家提醒:

  “老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太孤单。人一孤单,就容易幻想。”安泰社区书记董玲红说,他们多次找老先生聊天疏导,发现老人的子女很少过来探望,常年独居生活让老人觉得十分孤单,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对子女的想念,甚至觉得只有自己有点什么事情,孩子们才会上门探望。“我们经常将老人比作‘老小孩’。他们这么做,就像小孩子爱哭闹一样,只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唤起子女的关心。”

  彩虹社区阳光心理工作室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王超认为,这是老人的一种“黄昏心理”,多发生在独居老人身上,因为人际交往狭窄,总觉得自己被排除在生活之外。“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整个家庭环境的配合,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聊聊天,排遣老人的寂寞心理。”王超还提醒说,如果老人的情况依旧比较严重,就不能仅依靠单纯的心里疏导,需要到专门的机构去看看。所以为人子女,不要忽视老人的心理变化,及早注意到并及时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



  老是喜欢挑别人“刺儿”

  ——原来是退休后心理落差

  一大早,社区的门刚刚打开,80岁的老张就准时报到了。

  “昨天那个社区活动,有很多缺陷。地点选得不对,时间也不对。”

  “对面那栋楼的一个老太婆,每次穿着睡衣在家里晃荡,连窗帘都不拉,让人看见多不好,有碍观瞻。”

  “上次在小区里碰见老李,跟他聊天,发现这个人一点爱心都没有,这怎么行!”

  “每次去儿子家吃饭,都发现有脏衣服堆在洗衣机里。你说现在的年轻人,随手洗洗就这么难?”

  “孙女就喜欢去学跳舞,也不好好学习,每次一说,她还不高兴。都不知道老人是在替她操心!”

  ……

  社工们说,就样的场景,平均每星期至少一次。老张不仅跑到社区里发牢骚,还总是当着社区居民的面对人家的做法“指指点点”,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太喜欢与他讲话,连孩子们都觉得他唠叨、爱挑刺。

  与老张一样,今年63岁的徐师傅也爱挑刺,只是他挑的是原单位和整个社会的刺。“人走茶凉,单位哪还管得着我们这些老同志,巴不得我们早点走呢”、“现在社会风气太不好,我们辛苦一辈子,到老了也难享清福”。

  

  专家提醒:

  “其实,说到底,是老人一时难以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心里落差大,才会有这些的不满情绪。”彩虹社区主任叶敏说,比如老张以前在单位里是个领导,很多人都要听他的意见办事,但是现在突然退了下来,就总是觉得不再受到尊重和重视,找不到存在的价值,于是不自觉的以“挑刺”的方式表现出来,想以此获得别人的重视。

  对此,王超给出“药方”:主要依靠老年人自己调节。

  首先要放下身段,积极融入到退休后的新生活当中。尤其是从干部岗位退下来的老年人,更要经常提醒自己,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网;

  其次要走出去,不要呆在家里。很多人在退休前有一群工作上的伙伴,退休之后突然觉得无所事事,鼓励老年人走出去,一方面寻找新的伙伴,另一方面多参加社区活动也是个人价值重新建立的过程。也不妨借机培养新的爱好,转移注意力,有助于更快、更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当然,家人也要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尊重,以帮助其适应退休后的落差。”王超说,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和重视,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尊重、赞美、鼓励,有助于给予老人更多的正面能量。



  生怕财产被人拿走

  ———老人也有不安全感

  刘师傅是自己走进心理咨询室的。

  他说老伴去世有10多年了,自己退休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人老了,想找个伴,就这么个愿望,慢慢长成了刘师傅心里解不开的“结”。

  起初来来回回相了很多次亲,一直都没定下来。撇开眼缘、人品,刘师傅还有一个衡量的“准则”就是一定要门当户对。“希望对方也是事业单位退休,退休工资水平与我相当;孩子们最好都有不错的工作,生活上没有太多的压力。”刘师傅说,这么考虑就是担心别人是冲着他的财产来的。

  对刘师傅的儿子而言,老爸的这个举动也让他有些担心。“钱的问题很难说清楚的,老人年纪大了,容易犯糊涂。说不定什么时候被人骗了都不知道。”于是,刘师傅的儿子提出来帮老爸保管存折,“密码我不问,也不会动老爸的钱,就只是担心他干出傻事。”

  儿子的举动,让刘师傅心里更添了不安。“我还在呢,他就盯着我的钱了。我怎么可能放心让他管我的钱,万一我生病了,钱要不出来,可怎么办!”

  

  专家提醒:

  老人的安全感,尤其是独居老人,很多时候源于房子、存折等“老底”。子女对老人应多一份体谅。

  社工们说,他们有时会碰到老人来诉苦,说儿女提出要保管自己的存折或银行卡。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单纯的,怕老人年纪大了把卡弄丢,也怕老人一时迷了心窍被骗。但是,殊不知这样只会加重老人的不安全感。多为父母想一想,比如办张主副卡,老人手里拿着卡,放心;同时子女也可以妥善保管老人的财产,防止被骗。

  王超认为,老人对财产的焦虑,一方面可以借助法律援助来解决,比如刘师傅担心再找老伴是冲着钱来,不妨在婚前做财产公证,免除双方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子女在对待老人财产的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变,要以能让老人安度晚年为第一要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