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903|回复: 0

[帮办·热点] 台风来袭我们严阵以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 19: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文章前的话·

  一场突袭北京的暴雨拷问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如果这场雨下在宁波,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是近日来许多宁波市民的追问。

  近些年,宁波虽多次遭遇暴雨,但没有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这与宁波连续多年加大水利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提高对台风监控的软硬件建设、实施智能先行超前备战等密切相关。

  但在“风云多变”的大自然面前,谁也无法保证,一定能“全身而退”。

  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应对暴雨,宁波也有其“通病”和“短板”。

  由于历史等原因,除水利基础尚且薄弱,宁波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只是1到3年一遇。

  城市空间大面积硬化处理后,每逢大雨降临,难以渗入地下的雨水涌向排水管网,增加了排水管的压力。

  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难于满足供排水系统升级,这一系统还分属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统一规划、建设。

  要将这些历史“欠账”填平,非朝夕之工。

  此次,直面宁波防汛防台的“软件”与“硬件”,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座城市。目前,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排水管网,我们正在修缮、完善。只是步伐还得加快,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耗费巨资,但也同样是一个等不起的工程。

  (王 佳)



  宁波东临东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境内河流众多,平原河网密布,山溪源短流急,海岸和河口处东海强潮区。

  特殊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宁波是一个台风、暴雨、高潮、干旱交错,多灾并发的地区。其中,四明山区是省内著名的暴雨区之一。

  据统计,建国以来共有160多个台风影响宁波,平均每年2-3个,累计造成经济损失超200亿元,死亡4000余人。

  7月15日,宁波进入以台汛为主要汛情的主汛期。据气象、水文部门分析预测,今年8至9月的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活跃,汛期内可能有2—4个台风影响我市,汛期内的降水可能在600毫米左右,较常年略偏多。

  一场暴雨拷问一座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台风将至,宁波Hold住吗?

  

  

  拦截

  筑起“铜墙铁壁”

  最近,家住象山县墙头镇岭下村的老方总算吃了颗“定心丸”。“牛游山塘正对着村口,台风莫拉克来的那年,整个村子几乎被淹了。现经过这一番加固,台风即便要来,也不用担心会‘水漫金山’了。”

  老方的放心,源于市水利局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整治工程。

  “防洪,一道至关重要的关卡就是‘拦’!”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建成周公宅水库、溪下水库、双溪口水库、西溪水库、力洋水库扩容和上张水库等水源工程,慈溪汤浦水库引水工程和引曹北线等境外引水工程也相继建成,新增供水能力5.3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座大型水库、26座中型水库、378座小型水库,总库容18.5亿方。这意味着拦水能力同量提高。

  2011年梅汛期间,当历史同期最大雨量倾泻而下时,水库发挥了最大的调蓄作用,全市30座大中型水库拦洪3亿多立方米,蓄水率从最低时的44%提高到75.8%。

  不仅如此,自2003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近16亿元,对276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根治了大中型水库大坝首轮安全鉴定中发现的主要隐患,全面治理了病险状况突出的小型水库,同时,完善了水库工程水雨情遥测等管理设施。

  与此同时,市水利局加大了对屋顶山塘的整治力度。

  “我市山塘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财力、物力及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资料缺乏、标准偏低、施工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逐步开始老龄化。而其下游多为村庄,一旦决堤,将直接威胁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工作的软肋。”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共有山塘6372座,其中万方以上屋顶山塘858座,根据“十二五”期间治理山塘2000座的工作目标,目前已完成治理800余座。

  在加强“拦截”能力的同时,市水利局多措并举,“上拦、中疏、下排、外挡”。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建成标准堤防100千米;流域排涝工程逐步推进,甬新河全线建成,姚江东排工程、小浃江整治工程等一批流域排涝骨干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全面完成了150千米海塘及配套水闸的维修加固,沿海防潮能力进一步提高;小流域整治全面开展,完成小流域堤防100千米。

  排水

  疏通“城市血管”

  今年一入梅,宁波迎来了一场接一场的大暴雨。有心的市民可能会留意,虽说市区个别地方出现积水,给出行带来不便,但大面积、长时间的积水现象并没有出现,城区道路排水基本顺畅。

  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江河潮位的合理控制,也离不开排水管网的畅通。

  据统计,至2012年6月,宁波中心城区排水管道总长已超过3500公里,基本覆盖海曙、江东、江北三区以及高新区、鄞州区的部分区域。

  这些管网的建设标准多为“一年一遇”,在三江沿岸、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地段,排水管网标准为“三年一遇”。简单点说,就是我市的排水管网可以承受27-33毫米/小时或100毫米/24小时的降雨,基本能满足中心城区内的排水需求。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我市部分老旧管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渗漏、腐蚀、积泥堵塞甚至塌陷现象,影响了管道的排水能力。

  面对暴雨来袭,“还要做好疏!”

  据市城管局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证“城市血管”的畅通,他们引进了加拿大产的便携式潜望镜和美国产的管道疏通车。

  潜望镜拥有功能强大的摄像头,适用于多种管径管道,操作杆可以将摄像头送到10米深窨井的管道口,可视的管道纵深距离最大为100米;疏通车则联合高压清洗车和吸污车的功能于一体,利用高压射水的工作原理对人力所不能到达的下水道堵塞区域进行疏通,并利用真空原理对疏通后窨井内的杂物进行吸污。

  同时,市排水公司引进了德国CCTV管道检测系统,方便获得800毫米以下直径的管道内部信息,大大提高了管网检查的精确度,为管道施工、验收、养护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此外,近年来,我市还对容易积水路段的管网进行改造升级。如在无管网的江东体育场附近增加排水管网,将直径450毫米的福明路段排水管道更换为670毫米。

  去年,还有一个新成员加盟城市排水工作———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购置的两辆“车载移动抽水泵”投入运行,一亮相就显示出不凡身手:每小时抽水600立方米。去年梅汛期间,当监控发现江东北路甬江大桥下有积水时,“移动泵车”即时出动,半小时就把积水抽干净了。

  改善雨水排放,另有市民建言,能否拓宽管网口径。“管网口径不是越大越好。特大暴雨的发生概率比较小,而按照日常降雨量,管道口径过大,也是一种浪费。”专业人士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把城市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的明细弄清楚,这样雨水管道可容纳的弹性就比较大了。

  “单纯依靠管网排水,多么粗的管道都不行。”市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瞬间降水超过了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再加上周边地势高,就有可能造成积水。

  “宁波目前的做法是,除了提高瞬时应变能力、汛情一出、全力排险外,全面治理内河河道,保证沟渠滂通。同时将雨水排放与城市绿化景观结合起来。比如说,在城市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保留一些绿地、湿地、池塘,一旦发生暴雨,雨水可以在此积聚。”

  预警

  打造“智慧防汛”

  跑赢台汛,最宝贵的莫过于时间。

  “如今,我们坐在办公室里,也可以实时对雨量、水位进行监测。一旦超出警戒线,就立时发出预警,做出相应部署,为抗汛赢得时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这靠的是“智能防汛”。

  据介绍,“智能防汛”包括四大板块:

  一是完善数字、图像、视频等防汛信息采集网络,新建大型水库下游和重要河段控制断面的流量监测站。目前,全市有雨量、水位、潮位、流量、风向风速等自动测报站点433个,拥有大中型水库、重要水闸、重点河段及重要防汛部位等远程可视监控点200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市重要江河、水库、水闸等工程及重要防汛部位的信息采集与传输“高速公路”。

  二是形成市—县—乡—村多级模式的监测预警和视频会商网络。市、县远程会商系统完成高清改造,通过自建系统和资源整合方式,实施了防汛重点乡镇、村防汛远程视频(视听)系统建设,极大提高了我市防汛指挥信息的传递效率。

  三是构建基于光纤宽带的防汛通信与计算机骨干网络。除已建的省—市和市—县视频会商专线信道外,新建了19条防汛业务专线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进行信息传输、信息发布、公文流转、联网办公等防汛联机管理。

  四是务实推进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目前,已建成基于三维GIS技术的“一张图”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和叠加展示全市防汛信息、预报预警、方案预案、抢险救援队伍、防汛物资储运等相关业务。同时,开发了历史台风查询、防汛业务管理、值班登记管理、洪涝旱灾情报送、传真短信服务等不同功能的多个业务子系统。

  “智慧防汛”建设使得宁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网格化、高效率的防台救灾监测预警体系。目前,气象部门建成了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水利部门建成了水雨情自动测报预警系统,国土资源部门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部位实现了专业仪器自动监测全覆盖,排水公司的“全球眼”24小时实时监控泵站的运行数据及立交桥下易积水地段。

  以自动监测、实时传输、数字模拟、智能决策、远程指挥为目标的智慧防汛系统已成为宁波防汛保障的“中枢神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