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关岭县教育局决定停办永宁镇尧上小学,撤走所有老师,但尧上村距附近两所小学有5公里远,又是难行的山路,学生上学十分不便。(详细报道见本报11月15日安顺叠B13版) 8月初,尧上村一些村民找到“滴水公益”组织,通过该组织招募来5名支教志愿者。他们分别是李文亭、宋文涛、徐卫卫、刘文峰、赵朝阳。 8月未,这5名支教志愿者抵达尧上小学,停办一学期的尧上小学,教室里又传出朗朗读书声。 近日,记者赶赴地处海拔1800米高的尧上小学,倾听5名支教志愿者的支教的故事,讲述他们为撑起尧上小学所尝到的酸甜苦辣。 印象:头回来贵州坐车坐得头晕 宋文涛,24岁,来自青岛海边,是一个帅气男孩。8月中旬,他偶然看到一则网帖,招募西部支教志愿者,发起者是“滴水公益”公益社团。 出于好奇,宋文涛报了名。此时,湖北、内蒙古以及青岛的另外一些人,也在网上报了名。随后,他和李文亭、徐卫卫、刘文峰、赵朝阳4人被选中。 8月28日早晨,在“滴水公益”志愿者的带领下,他们5人赶到了安顺。 “乘坐的轿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走,让人头晕,很想呕吐。”宋文涛说,家乡青岛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公路很直,坐车时,没有不适的感觉。 车来到尧上小学校门前,停了下来,“滴水公益”志愿者告诉他们,这就他们5人支教的教学点。 比起城市的学校来说,尧上小学的校室显得有些陈旧。热情欢迎的村民帮助他们把车内行李往学校教室里搬。“支教志愿者来了,尧上小学有希望了。”一位村民欣喜地说。 “来到尧上小学,我看到一些孩子穿着破烂的衣服,整日在泥巴地上爬来爬去。”宋文涛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很不是滋味。 教学:课堂上他们寓教于乐 9月1日,停办一学期的尧上小学,又如期开学了。学前班17人、一年级人16人、二年级3人、三年级人3、四年级人4,全校共43名学生。 “在第一次上讲台前,我们备课非常详细。备完课,几人还要讨论各种教学思路。”李文亭笑着说,虽然他们5名志愿者都是大学毕业生,但之前都没有上过讲台,对教学很陌生。开学前那个晚上,他们5人交流到凌晨3点。 在课堂上,李文亭教学生读生词时,为不让学生走神,她就拍着手读词。还准备一些橡皮擦、作业本等文具,发给最认真的学生。下午上课时,学生们有些倦怠,李文亭就给学生讲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什么小秘密或遇到不痛快的事,学生们愿意与我分享。”李文亭说,这些孩子虽然基础不好,但求知欲很强。 “二年级的这3名学生,有些拼音字母都还不认识,教起来很吃力。”刘文峰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面对这3名基础较差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他还要给学生补习30分钟的基础知识。 再把她们逐一送回家里,一路上,他给学生讲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他把第二天要学习课文词语编串在故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收获知识。 宋文涛学前班的17名学生,算难教的了,他们有的好动、有的爱打盹、有的爱哭。为了更好地完成每天的教学,宋文涛在讲台上“手舞足蹈”,逗乐学生,或教学生们玩一些简单智力游戏。 “每天晚上,我总在不停地想,明天的课堂上,该使用哪一‘招’,才能栓住17名学生心,而又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宋文涛说,每天必须一个新花样,这才让学生有新鲜感,否则,在这样简陋教学环境中,很难完成学前教学任务。 生活:洋芋和白菜是主食 在教学楼二楼,有两间宽大的教室,分别是男女老师们的宿舍。 “夜晚,同事的鼾声,真让人无法入睡。”刘文峰笑着说,刚来的那个星期,3人睡在一个房间里,还真有点不习惯,有时只得爬起床来,走进办公室里看书备课,实在太困了,才回到床上入睡。 “没有热水器,洗澡时只能提着热水瓶到厕所里冲,有时,水还是冷水,边冲边发抖。”宋文涛说,冰得有些受不了,并用高声唱歌的方式来抗寒。 “每天,餐桌上的蔬菜都是洋芋、白菜为主菜,刚开始时很不是滋味,逐渐地,我们习惯这样的生活。”宋文涛说,每次去一趟永宁,都会带几大棵白菜回学校,而洋芋是村委副主任张代益免费送来的,只要吃完了,他又会送来。 “吃洋芋、白菜,最能减肥。”李文亭笑着说,学生家长们邀请她去家里作客时,都认为她吃不惯玉米饭、洋芋,并特意为她准备一份饭菜,很多时候她都赶紧制止。 近期,天气明显感觉到有些寒冷,睡在空旷的教室里,就像露天一样,有时冷得两名女老师整夜无法入眠,村支书左高文得知后,将她们宿舍搬到离学校最近的村委办公室里。 每到晚上和周未,是5名志愿者最难熬的,初冬尧上村,整日阴雨绵绵,志愿者只能呆在宿舍看书、玩手机游戏。“上个周未,我特意去关岭县城购买一台口琴,无聊时就吹一吹,打发时间。”刘文峰说。 新闻延伸 村领导轮流给43名孩子煮午餐 “43名学生的午餐,要忙碌一个上午!”记者采访时,在学校遇上尧上村支书左高文和村副主任张代益,他们来学校检查教室里电灯是否亮齐。 左高文说,当地教育部门拨下来的午餐费,只有一至四年级的26名学生能享受,学前班的17名学生,由于不在义务教育范围,按规定享受不了。 “不能让这17名孩子饿肚子呀。”张代益笑着说,经过村委会协商决定,由村委出钱,给这些孩子提供午餐。他说,每个孩子每顿午餐仅需3元钱,17个孩子,一天只需要51元。 全校43名学生的午餐问题解决了,但又面临一个新麻烦,谁来给这些孩子煮午餐?“村委3名成员,轮流到学校免费给学生煮午餐,每人一个月。”左高文说,这样既节约了村委经费,又解决了学校困难。 “哪怕有再紧急的事,也不能耽误学生吃午餐。”左高文笑着说,这个月,轮到他煮饭,每天早上天刚亮,他便起床,步行3公里,去学校给孩子们煮午餐,从早上9点钟,一直要忙到中午2点,他才能回家。 村委还给5名自愿者购买电饭煲、电磁炉、床、被子、热水器等。张代益说:“为了村里孩子,我们这样做很值得。” (来源:黔中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