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灵麦子烘焙坊的智障学徒正在制作面包。广州慧灵供图 南粤新公益 一个个金黄满溢的法式面包,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甜味道,一个个跑上跑下的忙碌身影……2013年1月8日早上,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丛云路1号的“麦子烘焙坊”门庭若市,刚正式开业,50多平方米的店面就挤满顾客,刚刚出炉的面包被抢购一空,柜台前的人群排起了等待付账的长龙。 这不是一家普通的面包店。“麦子烘焙坊”是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为给智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而成立的一家“社会企业”。店里的每一个面包都由这群特殊的员工完成,所得盈利也将回馈于智障人士服务事业。 2名社工带6名智障学徒 麦子烘焙坊里共有6名智障人士学徒和2名拥有面点师证的社工,所有的学徒都经过了至少半年的专门培训。 每天早上9时,麦子烘焙坊忙碌的一天开始了。从制作面包的配料、搅拌、烘烤、包装,到面包进炉之后的清洗烤盘、擦桌子,每个步骤都井井有条地进行。学徒们制作欧式面包技能都是通过专业人士手把手教会的,面包从制作到出炉,也都有社工在一旁进行质量把关。 尽管制作面包在他人看来可能是个非常简单的工作,但对这6名学徒来说却并非易事。据介绍,所有的工序步骤都是按照每个学徒的能力与兴趣进行分配的,在操作过程中,他们的忘性很大,需要社工在旁边不断提醒才能顺利进行。有时候工作安排不合意,这些学徒还有可能闹脾气,甚至干脆放弃工作。为保证麦子烘焙坊每天正常营业,两位社工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来督导6名学徒。 对于由智障人士制作的面包质量,有些顾客还是持怀疑态度,但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则解释说大可不必,因为这6名学徒已经在慧灵接受过长期的康复训练,也接受了专门的面包制作培训,对这类简单的体力工作已经能够完全胜任。此前,广州慧灵就已经向一些爱心企业输出过一些学员去从事厨房、保洁等工作,这些学员都得到了雇主的一致好评。 实际上,慧灵的麦子烘焙坊并非国内第一家由智障人士主理的面包坊,早在2007年,南京的爱德基金会就在香港烘焙协会的支持下开办了爱德面包坊,其优质健康、美味可口的面包就赢得了顾客的赞赏和信赖,现在爱德面包坊已经开了两家门店。 而慧灵麦子烘焙通过在正式开业前的3个月试营业也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更有外国驻广州领事在品尝之后给予高度赞美。据正佳集团副董事长谢萌透露,慧灵麦子烘焙坊还将进驻正佳广场,届时广州市民将更方便地品尝到这些“饱含爱心的面包”。 将盈利用于服务智障人士 从2011年开始,广州慧灵就有开办一个面包坊的计划,希望以“社会企业”的形式,通过培训智障人士制作面包技能,让智障人士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该项目先是得到芬兰Keymedia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他们全额资助了面包坊的装修、设备以及人员培训。2012年麦子烘焙坊正式进入筹建阶段,还先后得到日内瓦环球基金、广州从兴电子开发公司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 在香港,“社会企业”被定义为非纯粹的营利性企业,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机构,而是通过商业手法进行运作,赚取利润用以扶助相应的弱势群体。在发达国家,即使有政府的大额度地购买社会服务,但在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下,还是有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及慈善团体开始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来拓展收入来源,不少社会企业应运而生。在中国,由残疾人士郑卫宁所创办的深圳残友集团是最为成功的社会企业之一,目前已经享誉海内外。 社会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其大部分收益来自于经营运作,而非依靠捐款和补助;此外,社会企业将经营所得利润继续投入到以社会收益为目标的活动当中,例如雇佣弱势人群、公平贸易、康复训练等。 慧灵麦子烘焙坊作为一家在工商局正式登记注册的社会企业,也必须兼顾经营目标和社会目标。一方面,它必须通过商业经营让自己存活并盈利,另一方面,这些盈利不能用于分红,而须继续投入智障人士就业支持、康复训练等。目前,由于有资助经费支持,麦子烘焙坊做好了“一年内赚不到钱”的准备,但长远来看还须自力更生,任重道远。 事实上,在此之前慧灵已经通过“庇护工场”和“慧灵农场”两个项目开始了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庇护工场为智障人士提供庇护性的就业安置,以生产手工艺品为主,大部分产品销往香港等地的教堂和国外的公平贸易商店。慧灵农场则以有机种养业和生态农业体验服务为主,所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广州的西餐厅、酒店和外国人士家庭。这些项目为智障人士提供了其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让他们有机会像普通人一样通过工作赢得尊严。 (来源:腾讯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