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山寨产品名传四方时,人们常感叹“创新困境”,创新成为了“山寨产品”背后那道硬伤。于是,常有人抨击,社会思想的闭目塞听,只会出现“仿制品”。跳脱文化上的非议,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公益创新正好想摒弃的就是文化桎梏、思想闭塞,创新不就来自于打破旧制、以建新制的一种渴望?
公益创新不同于捐钱这么简单,它关乎社会变革,关乎未来人类社会的融合发展。世界充满着种种传奇,一个灵机而动的想法突然跳出脑海,也能导致巨大的变革,毕竟“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去创造未来”,奇思怪想未必不可作为。
一个普通人,可以调动不同的资源,开创一种新的公益模式;一位明星,可以开创一种新的公益参与方法,例如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他提出“每1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新公益方式;一个企业,更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源头,例如腾讯“每月十元捐”的网络平台……
虽说,战争、不公正、贫穷、疾病、酷刑……种种磨难藏匿于现实麻木的观感中,日复一日面对现实的冲击,可有一天,人们终会发现,要通过改变世界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去访问“饥饿者网站”、进入社区当志愿者、加入微公益行动……
多元化的公益方法创新随着公益活动而热络,新思潮、新概念、新技术、新文化、新社群关系……不断交融之中,公益的领域早已不断拓宽,公益与市场、公益与商业、公益与投资等方式的出现,使公益离“非营利”这样的字眼越来越远。“21世纪的慈善一定是经营型的慈善。”李连杰曾公开如此评述。
在未来,社会建设以上下互动、官民互动、体制内外互动的社会创新为主脉络,在民间公民行动有创造性的行动下,建设理性成熟社会可期。社会创新中的公益创新更值得期待,此创新旨在通过创新的思维及行动推动社会变革,追求公共利益与公共价值,为社会引入良善力量。
公益创新需要创新家,中山大学教授朱健刚认为,好的“社会创新家”一定是野生的、自然的,即社会创新家的“湿地理论”;社会建设者应着力于建立“湿地公园”,培育适于创新家产生的生态环境;开展行动研究,记录和研究创新家;开展关键保育,对“珍惜濒危”和“旗舰”物种的创新家予以支持;对相关活动与创新及时分享和传播。最终,“湿地”们相互连接,构成一个良性社会创新网络。
我个人认为社会创新中的公益创新主要应该在社区公益、公益组织、政策倡导和文化创新这四个维度着力。在这四个维度区间,如何培养出富有创新思想的行动者,利用行动力量解放社会活力,形成社会多样发展的空间,将是撬动未来创新版图的关键。
何为社区创新家?通过社区公益实践,培养出社区创新家,并在本就熟络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制定出新的参与公共议题的规则,由社区创新家带领社区同道者共同构建社区的公共交往空间。社区公益不再由政府包办,而由社会自然滋长的治理力量自我管理,社区创新家会依靠这股力量推动公益创新实践,实现社区的需求。
何为公益组织创新者?社会需要不断产生有专业能力的公益组织,而这些组织多扎根社区,开展社区营造,并依据不同的社区形态与文化基因,创建社会治理空间。彼此之间还共享资料,形成公益联盟,相互竞争与监督。公益组织创新者不仅在组织内部引入一些创新治理模式,还有能力推动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层面的共建行动,既培养内生创造力,还为社会提供创新变革的动力,与公办社会组织形成多元竞争的局面。
何为推动政策议题设置者?公益行动的指向是解决社会问题,其行动意义超越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范畴,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行动会引起社会各界对该社会问题的反思,讨论批评、参考建议等等,激活某一项公共议题,引发公民探讨,为政府与民间的互动搭建对话平台,寻找共识,而政府内部决策者也会吸收意见,出台新的政策。政策议题的推动者比一般公益行动者更高明的一点是,他们眼界宽阔,有着更高的行动理念,并有意识地将行动领域拓宽、延伸,直至涉及问题中心。
何为文化创新行动者?创新理念的培育,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以及社会文化、制度文明、知识更新的发展,文化创新行动立足于公益知识的传播,专注文化领域的公益行动,推动社会思想变革。此类创新行动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思想,还要具有自由的民主政治思想。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至也(系公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