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0413|回复: 0

[帮办·家园] 新修订的老年**益保障法实施后: 甬上养老院探访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6 22: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别关注老年**益

  中秋节、重阳节转眼过去。这两个举家团圆的日子,因新修订的老年**益保障法而变得备受关注。

  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这对于那些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而言,尤为需要。

  那么,刚过去的中秋、重阳,老人是怎么度过的?新法实施后,到养老院探望老人的子女人数有增加吗?关爱老年人,除了法律约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日前,记者专程走访了我市多家养老机构发现:新法实施后,在宁波影响并不大。

  现状

  该来的还会来

  不来的照样不来

  海曙区爱心养老院。上午9点,阳光和煦,七八个老人排成一排坐在门口屋檐下,有的在看报,有的低头把玩着手里的东西,有的眼睛盯着远处在发呆。时间,仿佛从未流动。

  二楼靠里的一间屋里,李女士(化名)正将新买的牛肉干撕碎了喂到母亲嘴里。“慢点吃,不着急。好吃吗?我下次给你多买一点。”

  李女士家住海曙。母亲常年患病,近来愈发严重,半年前她和兄弟姐妹们商量,将母亲送到了养老院。“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大家都有事情,而母亲的病需要一直有人在身边照顾。”

  为了排除母亲的寂寞,兄弟姐妹轮流过来探望。“我每周至少来一次,给妈妈买点吃的,陪她说说话。这跟法律没关系,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

  与李女士妈妈住斜对面的刘阿姨(化名)屋里,则冷清许多。每天大多数时候,她都面对床坐着,两只脚翘起来搁在床边,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窗外。

  “阿姨,这个中秋怎么过的呀?”

  刘阿姨低头不语,好半晌,她将脚从床边挪下来,喃喃道:“没怎么过,这么大年纪了,不讲究这些。”

  一句话,让笔者到嘴边的关于孩子的问题似乎也变得“残酷”起来,不忍询问。

  刘阿姨先开了口:“我儿子早就不管我了,我花着自己的养老金住在这里,挺自在的。”

  原来,早年由于房产的问题,刘阿姨的儿子对母亲心生怨恨,一直不闻不问。独居的刘阿姨近年来身体状况愈发不好,便托了亲戚将她送进了养老院。从入住到现在,刘阿姨的儿子从未来探望过。

  “他不来,我也落得清爽。”说这句话时,刘阿姨依旧望着窗外,满脸落寞。

  “虽说‘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律,可是从我们这边情况来看,似乎没什么影响。孝顺的子女依旧孝顺,不定期来探望;不孝顺的依旧不来,打电话过去就一句话‘死了再告诉我’。”海曙区爱心养老院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江东嘉和颐养院,记者询问工作人员:“常回家看看”入法后,来探望的子女有没有增多?

  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委婉地告诉记者:“我们旁边是个幼儿园,那里熙熙攘攘,每天都要堵车。而我们这边,很少发生堵车的情况。”

  “总的来说,宁波的孩子们还是比较孝顺的。每天都有子女来探望父母,逢年过节,来探望的人就更多。但是,这些并不是受法律的影响。该来的总会来,不来的照旧不来。”说话间,工作人员将记者领进了一对老夫妻的屋里。

  房间布置得很温馨,几个大红色的中国结挂件,几串手工艺品,几盆绿色植被,充满家的氛围。

  房间里摆着三张床,严师傅说,那是留给孩子们来探望时住的。“我和老伴是自愿住进来的,孩子们工作忙,老伴身体不便,做家务觉得压力挺大。住在这里有人照顾,每天饭菜送到跟前,别提多舒服。孩子们常来看看,挺亲的。”

  “这些子女是经常来看的,用不着法律约束,也会经常来。我们这里还有一位90岁的老奶奶,半瘫痪,因为需要专业的照料,孩子们才将老人送了进来。从送进来的那天起,就不间断地轮流探望。”工作人员感慨,“但也有个别的,老人一送进来,就再也没来过。最寒心的是遇到一个家属,平时不来,看老人快不行了才来,张嘴就是分财产。”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甬上几家养老机构,得到的回复不尽相同:“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对老人和子女的影响微乎其微。

  思考

  法律不够细化是个因素

  但养老不能仅靠法律

  “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体现了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但为什么施行后却波澜不惊?

  海曙区爱心养老院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已经在寄养协议中写明了类似的内容———“子女应关心老人,要经常来院探望”,但也只是一纸空文,没有约束力。

  “如今把常看望老人写进法律,我们也很支持,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对老**益很好的保护。但是现实中,仅凭这么一句话,难以对子女形成约束。”不少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感慨,“怎么算‘常’,十天半月还是半年一年?不来探望有什么惩罚措施吗?这些问题都没有细化,也就很难执行。”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家属,工作压力大、照顾老人有心无力,成了子女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除了极个别不孝顺的子女外,对绝大多数子女而言,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老人也大多会体谅、袒护子女。“女儿们现在都有家庭工作,分不开身,我也不想麻烦她们,住在这里挺好的。”如李老伯一般,以这样的理由和口吻“袒护”子女不经常来探望的老人,比比皆是。

  有业内人士建议:“我们能不能学习香港或者国外的经验?例如经常探望老人的子女、与失能或高龄老人共同居住的子女能否给予某些税费的减免,同时为看望父母而建立专门的带薪休假制度等,保证法律制度更好地实施和落实。”

  且不论这个建议如何高明,撇开制度层面来说,关爱老人最终靠的不是法律的保护与约束,而是建立在原本就应有的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之上。

  “关爱老人,应当从娃娃抓起。孩子们要学会的不仅是被爱,更是怎么去爱。学校、家庭,全社会形成一个尊老、爱老的氛围,当一种观念根深蒂固的时候,会比法律来得更有效。”江东嘉和颐养院的负责人说。

  其实,老人的心愿真的很简单。他们一方面能体谅子女工作忙,另一方面内心还是盼着子女能常来看看的。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家,都很忙,我知道,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陈阿姨的话说出了不少老人的心声,“其实我什么也不缺,也不让他们给我买这买那,他们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我就行。”

  一旁的工作人员悄悄说道:“同屋的老太太‘十一’期间被孩子们接出去旅游了,陈阿姨多少有些心酸。”

  在养老院里,尤其是过年过节,有些老人看到老伙伴一家人其乐融融,心里或多或少有些难过。有的老人甚至装病,希望通过此办法让工作人员通知子女前来探望。

  多少寂寞老人心。有空的时候多陪陪老人吧,哪怕只是聊会儿天、吃顿饭……这些平凡的小幸福,正是老人日夜盼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