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12913|回复: 0

[创新公益] 徐永光:危若累垒卵的慈善体制将终结于互联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4 17: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深圳之前看到了一篇文章,很受刺激。文章来自乐博资本的杨宁,他说:"智能手机将在五年后消失,iPhone8将成为苹果手机的绝唱。未来将出现拥有自我意识的终极机器人,科技已经处在宗教的边缘,上帝也许是存在的"。首先我很有同感。最近看了几部人工智能的电影,一个是《她》,一个是《人工智能》,推荐大家看看。电脑软件、人工智能,这些虚拟人类比我们人类完美得多,确实离上帝很近了。

  我忍不住在微信上转发杨宁的文章,写了一段评论:"科技创新,智能化生活,太可怕了!而中国慈善行业还在死守危若累卵的旧体制阵地,迷恋昨日黄花。可悲耶夫"!

  前天晚上跟刘东华吃饭,他是一个企业家群"正和岛"的发起人。刘东华喝着酒说:"我给企业家做报告讲,你们必须学会与未来谈恋爱。说着说着,未来已经站到你的面前"。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了,但我们公益行业还在迷恋过去的"好日子",不愿意改变。

  不久前雷军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迎上它的风口,是一头猪都会飞起来。我很欣赏这句话,也转发给朋友。可没过多久,杨宁说智能手机五年内要消失了,智能化将不再依靠手机了,它在GOOGLE眼镜里,在你的手表、戒子(指)里,在每一个你接触到的地方,智能化将无所不在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最近,关于互联网刺激人的消息太多了。前天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市值是1750亿,过万亿人民币,超过了越南的GDP。当天涨到了2200多亿。一下子出现了新的亚洲首富孙正义。当年马云在美国给投资人讲阿里巴巴,美国人没看懂,日本人孙正义看懂了,要入股30%。算算孙正义这次赚了多少美元?

  阿里跟我有没有关系?很有关系。现在购物离不开淘宝。太好啦!晚上下的单子第二天早上送货的就来敲门。阿里创造了互联网的中国时代。阿里跟我还有点关系。2001年1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络大赛组委会给阿里巴巴颁发一个商务类优秀网站的奖,是我给颁的。我担任中国互联网络大赛组委会主任,大赛是中国青基会在国务院信息办指导下从1998年开始办的。

  九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关注互联网。1993年我们组织美国华人青年计算机代表团到中国访问(系中国青基会实施的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展望计划"项目)。当时和我一起组织这个代表团的李肃(和君创业咨询集团创始人)吹牛,说互联网就是我们引进的,那个计算机代表团给中国带来了最前沿的东西。1996年我把《中国青年科技》改为互联网门户杂志,1998年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大赛。

  1999年我在《欢呼互联网,拥抱新生活》一文中,对互联网与公益的关系做过预测:"互联网为非营利机构的宣传和项目推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为公益事业捐款。在线捐款的选择性、便捷性和透明性,将使那些影响大、信誉好的非营利机构更加迅速壮大起来"。15年前的预测,今天变成了现实。

  虽然这些话应验了,但是今天中国公益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低到连我住的小区小卖部都不如。我在小卖部订一桶水,订完后马上会收到一条信息:我们这里还有什么产品,欢迎选购之类。但是中国的基金会竟然三分之二没有网站。这叫做"去信息化生存"。在这种时代,我们这个行业最富有的机构还可以去信息化生存。说明这个行业整体的落后,落伍!多少机构还迷恋在过去二十年以前的状态。给人以隔世之感。

  为什么可以如此?因为这个行业太好混了。景安兄(徐景安,深圳情感护理中心创始人)不同意我这个话。现在说说我的理由。

  当今中国做什么行业最好混?我说是公益行业。企业不好干吧,企业的五年存活率不到一半。在政府好混吗?过去略为好混一点,现在越来越不好混了。收入降低,责任更大,真是不好混了。我在飞机上听到几个政府官员在那里议论,感觉他们快到"官不聊生"的地步了。公益行业,准确点说是"不好干,但好混"。其他的部门是既不好干,也不好混;但公益行业是不好干、但好混。

  第一好混的是官办慈善。

  我们知道社会有三个部门。政府是第一部门,市场是第二部门,非营利组织是第三部门。在第三部门里面,又存在三个世界。第一世界就是官办慈善,和第一部门有交叉;和市场部门交叉的,比如说企业慈善、富人慈善,属于第二世界;没有政府背景、没有商业背景的草根慈善,是第三部门的第三世界。

  第一世界官办慈善非常强大。很多机构是事业单位编制,有行政级别,领导人政府指派,垄断着大部分慈善资源。官办慈善部门按照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该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实行政社分开。十八大开了那么长时间了,大家看到这个行业的改革动静了吗?没有。这些年公益慈善事件不断,从郭美美开始接连不断,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一降再降。即便在这样的压力下,也没有看到这个行业坐下来检讨,反省,讨论我们要怎么改革。在中国,市场要改革创新,政府要改革转型,唯独我们这个行业不用改革,连改革的声音都听不到。因为这个行业还可以混呀,可以固守陈规陋习,成为这个国家的世外桃源。

  最近有几件事我们需要反思。一件事情,一段讲广西孤儿杨六斤故事的视频广为传播,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些不真实的东西。杨六金收到了500多万捐款,个人进账500多万。这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中国人并不冷漠,并不缺乏爱心;二是,这样的捐赠行为,不是公益,而是私益。慈善包括公益和私益,个人对个人的救济,邻里互助是慈善,属于私益行为,不是公益。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要选择做私益不去做公益呢?说明对慈善机构不信任。

  "冰桶挑战",新浪微博阅读量半个月达到了46亿人次。但是捐款跟杨六斤得到的差不多,也是500多万。在同样的时间,美国"冰桶挑战"接受的捐款是6亿多人民币,我们才500多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公众对慈善机构不信任、冷漠。

  最近还有一件大家比较关注的事情,香港陈启宗兄弟给哈佛大学捐赠3.5亿美元,接着又给南加州大学捐赠2000万美元。人家问你为什么给美国捐款不给中国捐款?陈启宗说,"在海外,我捐钱就是捐钱,但是在内地太复杂了,涉及很多麻烦,最要命的是花费精神和心血,等于自讨苦吃,自找麻烦。有哪些麻烦呢?包括官僚主义、腐败和分配不公等"。可以看得出,他们面对的是谁?当然是这些官办慈善。

  对官办慈善,我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去年在灵山中华慈善百人论坛,主题是"慈善和社会体制改革",我就提出该对官民一体、政社不分的慈善体制开刀了。我对官办慈善讲了十条:"不伦不类、人格分裂;不思改革、固守利益;自甘堕落、麻木不仁;拖累行业、伤害社会;再不开刀,误国误民!"(热烈掌声)

  后来开慈善会系统开会,我就成了批判对象。

  我要用数据说话。前面第一个问题是哪个行业最好混?现在第二个问题是,社会组织的GDP哪里去了?捐款哪里去了?

  这个问题我问了无数次,但到今天为止还是我第一个人在问。希望今天说完以后会有第二、第三个人一起来问。

  据民政部统计:2013年社会组织增加值为571.1亿元,占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22%,比2007年0.28%还低21%。也就是说过去7年中国社会组织的经济份额缩水了21%。如果用GDP直接作比,希望在座大家、还有媒体把这个数字记下来,拿去做点文章。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246619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307.5亿元,占GDP比重为千分之1.24;2013年占GDP比重则掉到了千分之1.00。我已经算到万分、十万分之一了,还是0。惨哪!还说很繁荣。慈展会是办的不错,但整个公益行业越来越抽抽,所以这个繁荣也是虚假繁荣。毕竟民政部公布的数字是真的,不是假的!

  54万家社会组织创造了571亿GDP,而《中国慈善蓝皮书》统计,3000家基金会和2000家慈善会(占社会组织总数1%)的捐款达到700亿,全国捐赠总额突破1000亿。啊!捐款过了千亿,54万家社会组织都在干什么?最后创造的GDP总量570亿,GDP哪去了?捐款哪里去了?本来社会组织GDP应该包含捐款、大于捐款的,现在是捐款大于GDP。美国非营利组织经济体量大约占GDP12%,其中有20%多是捐款,30%多是政府购买服务,50%左右是服务的收入。

  大家再算一个帐,54万家社会组织创造570亿的GDP,每一个社会组织的GDP10万多一点,这是什么数字?我问民政部问了两年,民政部解释,说明我们社会组织发展水平低嘛,就这话。我问了公益研究院,问了不少学者:能告诉我怎么回事吗?你们是吃研究饭的,天天搞研究,每年花费几千万,对这样的硬数据怎么不研究呢?说明公益研究部门也好混!社会组织份额为何缩水?GDP哪儿去了?捐款哪儿去了?对这些问题,也没有记者去深入采访,去调查!

  依我的看法,大部分捐款政府花掉了。因为政府花嘛,就成了政府的GDP。包括盖学校,算政府教育GDP,盖医院,算政府医疗卫生GDP。官办慈善机构现在依然充当着政府垄断慈善资源的工具。总共就这么多东西,官办慈善做大做强了,钱都流到政府那里去了,那民间公益还剩什么?官办慈善的强大不就是民间公益的灾难吗。(掌声)

  所以大家不要去追问那些虚的东西,要追问实的东西。你这笔钱划到哪个帐上去了,往哪里流了?通过追问,遏制官办慈善与民间公益争夺资源。

  慈善资源流向存在着一个由政府权利、官办慈善组织和企业利益共存的钢铁联盟,有一个利益钢铁联盟。中国捐款的大头还来自企业,企业喜欢捐给谁?捐给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我把钱捐给你,拿去做政府的项目,搞好政商关系。这符合企业利益,符合官办慈善机构的利益,也符合政府的利益。有时在这种捐款的幕后,还存在高级的钱权交易。这种高级的钱权交易继续在败坏着慈善的纯洁性,败坏着这个行业。中国慈善之所以那么不景气,公众那么失望,根源在这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用壮士断臂的勇气来推动改革"。改革困难,难在要动一些机构和部门的利益。官办慈善的既得利益。

  说这些,在座的NGO很解气。会说:"哎哟,说出了我们心里话"!哈哈!别高兴得太早了,接着就要说你了。

  说公益行业好混,不仅官办慈善好混,草根组织同样好混。现在草根慈善行业面临什么状态呢?资源少,外有道德绑架,政策支持不力;内有道德优越感。结果,这个行业薪酬很低,吸引员工、就业门槛也很低。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工作,政府进不去,商业部门进不去,到NGO肯定进得来。反正我低薪酬,你愿意来,就来吧,这样还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吗?我们一批理想高远的NGO领导人,自己可以不追求物质利益,但是把自己的员工搞成了弱势群体。NGO是帮助弱势群体的,结果你自己在制造弱势群体,你存在的价值在哪里?也许,办NGO满足了领导人的理想,个人有了满足感,员工日子却很难过。

  有人会说,你太片面了!我们日子难过不是我们造成的。你看,税收优惠没有吧;境外机构的钱不让拿了吧;政府购买服务,有的还要回扣吧;基金会又自己玩,又不给我们钱;企业喜欢给官办慈善捐款吧。我们实在很难拿到钱啊!这些都没错,其实这些话都是我说的,我早给你们总结了。(笑声)

  那好,我反过来就问这些NGO的朋友,你手里有好项目吗?他说:有啊!我这项目多好啊!我问,中国真的那么缺钱吗?好像又不那么缺钱。好多人想花钱做慈善做公益不知道做什么,找不到好项目。你的手里有好项目又找不到钱。刚才景安兄在下面和我辩论,他说你不对,你日子好过,我日子不好过,我非常难混。没错,景安兄的项目多好啊!他创办的"情感护理中心"已经在5个城市落地。我第一次听说后,我建议,景安兄,你应该在100个城市建立情感护理中心。因为有它,减少了很多人自杀,多么有价值的东西啊。结果,这么好的东西,景安兄像是砸手里了。我们要分析原因。

  有一个NGO,也有一个非常好的项目,而且在一个公募基金会建立了专项基金。还说:难啊,缺钱。我说你怎么还缺钱呢,你现在就是一家公募基金会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做公募,手里有这么好的项目,怎么没有钱哪?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中国NGO普遍缺乏市场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

  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叫《公益市场化刍议》。按照市场化理论,你的公益项目就是产品。你的产品是好的,结果卖不出去,那是因为你不会卖嘛!人们捐赠或购买你的服务,既是投资人,也是消费者。可以说捐款就是投资,有些公益创投更是投资。捐款人同时又是消费者,这个消费者比我们商品市场的消费者更精明,追求更高的价值,甚至需要超值消费。

  我讲过,捐款人是1个投资人加3个消费者,他一身兼有4个职能。什么叫3个消费者呢?第一个消费者,他捐款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购买公益产品,需要货比三家,看哪个更有价值,性价比高,就购买哪个产品。比如说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有100多人万捐款。看看这个性价比吧:捐款人到邮局花100块钱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一个爱心书包。邮局就给他一个名单,你选吧,全国各地贫困地区,你愿意选给哪个孩子捐赠。你捐了100块钱,扶贫基金会去采购这些文具,然后邮局邮寄,孩子收到书包,给你写感谢信。这个过程中大约消耗20%左右的成本,包括邮寄费、管理经费、采购费等等,这是必须消耗的刚性成本(附带说一句,那些要求慈善机构零成本的评论员,肯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等到这些孩子拿到捐赠的书包文具,到当地市场上一比较,价值超过180元。为什么呢?规模化的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捐赠人的消费是不是物超所值?

  捐赠时,你在实现购买公益产品的消费,而这个最终消费权又转移给受助人,受助人实现了第二次消费。还有一个消费是最重要的,人们为什么要捐款?别人跟我没关系,我为什么花钱帮他呢?因为这里存在一个精神消费、爱心消费。我帮助别人,得到了一种精神的满足,内心的满足。佛教讲"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基督教讲"施比受更有福",志愿者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都是一个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了自己,不是无私奉献,而是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所以一定要把握捐款的两条标准:第一是自愿,捐款必须是自愿,不能强迫;第二是快乐。如果捐款不是自愿、快乐,而是被迫、痛苦的,那就和抢钱差不多了。你已经依法缴了税了,捐赠不是强制性义务。包括企业捐款不是企业必须履行的强制性责任,而是自我担当的社会责任。如果捐款没有得到精神消费的情感满足,那肯定是强捐、派捐、逼捐,以权谋捐。我们要反对、抵制这样的募捐。自己不抵制反过来骂慈善机构,这也不对。慈善机构就是被捐款人惯出来的嘛!

  捐款还有一个边际效应。300块钱捐给希望工程,让一个孩子改变了一生命运。300元对捐款人来讲就少吃一顿饭两顿饭,但是这笔钱对受助孩子来讲是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这个边际效应多大呀。捐款还创造了社会资本,增强人和人之间信任,让社会更加融洽、更加和谐。所以好的慈善捐款增值是很大的,它的增值甚至是100倍的。我经常用希望工程做比较。希望工程现在捐款100个亿,100个亿算什么呢?它的纯经济价值就等于北京修10公里的地铁。希望工程第二个价值是救助了近500万的孩子,建了18000所希望学校。全中国每1000人中有3.7个人受到希望工程救助,每100所农村小学有7所是希望小学。有这么多孩子受到教育,这个资金效益是很大的。第三个价值是探索了中国公益事业的道路。第四个价值更大,我们不光要物质世界的建设,还需要精神世界的建设。希望工程在精神、道德方面创造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一切公益慈善事业都有很大的精神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宗教的替代功能。

  草根NGO缺少市场理念,是行业的通病。NGO不仅缺少市场理念,甚至还有排斥市场化的倾向。

  前面给官办慈善画像,写了10句话;下面给NGO画像,用12句话:

  开会自娱自乐,或者隔靴捎痒;培训当成盛宴,吃住有人埋单;眼里没有市场,端着金碗要饭;自侍道德优越,低效也很心安;领导总有理想,员工跟着喝汤;与其苟延残喘,不如趁早关张。

  要有淘汰机制,不淘汰不行啊,活不好别活了,那是在消耗宝贵资源。不仅是消耗资源,还整体压低这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人家看不上你这个行业:就这群人在那儿混,这个行业能好吗?

  最近,有一家基金会跟我讨论,看到NGO行业缺人才,希望用市场的价码配备专业人才,由他们埋单,出手将会很大。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说你给什么人才埋单?希望不要给他配什么主任、副主任之类的,你最好给他们配公益项目推销员,或者劝募师的岗位。希望第一个给景安兄配一个市场营销员。为什么好东西就卖不动呢,除了缺乏市场理念,也缺乏人才。

  最好学习保险行业的推销员。保险行业推销员是"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他们出门之前都要宣誓、给自己打气的。他可以天天给你打电话,最后打得你烦死了,也觉得他可怜,就买了保险。如果用这种精神做公益劝募,一次一次,锲而不舍,被劝募人最后愿意捐款,肯定是被你感动了,因内心感动而掏钱。将来找有市场营销能力的,也许可以到保险推销员里面去找。经过公益培训,成为NGO公益项目的推销员,劝募师。

  公益行业很需要第二世界的精英入行。商业精英做公益,他们会有担当,又懂市场,一般比较靠谱。当然他们也要学习,不学习也做不好。但他们学做公益上手比较容易。你看现在有些非公募基金会做得那么漂亮,都有商业精英的影子在里面。

  最后用4句话来概括我今天的报告:

  官办慈善要有行业担当,草根组织赢在公益市场,商界精英投身公民社会,三大部门共创中国梦想。

  谢谢!(热烈掌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